反主为宾,苏东坡与照觉禅师论道的故事,修习慈心

2020-08-21     善知

原标题:反主为宾,苏东坡与照觉禅师论道的故事,修习慈心

 修习慈心

一早舍利弗进城,遇到一名老妇人在路旁哭泣。舍利弗慈悲的趋前垂询:“老人家,您怎么啦?”

老妇人泪流满面的说:“尊者!我家里遭小偷,财物被偷了。”

舍利弗回到精舍后,将早晨见到的事情向佛陀报告。

佛陀就着这件事为舍利弗说法:“譬如有一人家,女人多,男人少,小偷容易上门偷窃财物;好比不修习慈心的比丘,容易遭到恶鬼邪魔入侵,退失道心。又譬如有一人家,男人多,女人少,盗贼就不敢觊觎;好比时时刻刻懂得修习慈心的比丘,功德无量无数,邪魔外道自然无法侵袭迫害。”

舍利弗由此了解到,一个人能够出家修行是多么珍贵啊!因此更加珍惜自己的道业。

佛陀接着说:“修习慈心应当如牛乳般浓稠,使道心坚固,而不会受利欲所动摇,如此便能常保清净。”

苏东坡与照觉禅师论道的故事

翰林学士苏东坡因与照觉禅师论道,谈及“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话后,忽有省悟,因而作“未参禅前”、“参禅时”、“参禅悟道后”三偈,表明心得。未参禅前的境界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到了参禅时,其心得是: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归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及至参禅悟道以后,其心境是: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苏东坡自此禅悟后,对佛法自视更高,闻荆南玉泉寺承皓禅师禅门高峻,机锋难触,心中甚为不服,因此微服求见,想要试一试承皓禅师的禅功如何?才初见面,苏东坡曰:

“闻禅师禅悟功高,请道禅悟是什么?”

承皓禅师不答反问道:

“请问尊官贵姓?”

苏东坡道:“姓秤!乃称天下长老有多重的秤!”

承皓禅师大喝一声,说道:

“请问这一喝有多少重?”

苏东坡无以为对,遂礼拜而退。

苏东坡参禅三个层次,正如青原行思禅师说的参禅三个阶段,他说:“参禅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参禅时,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参禅悟道后,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禅者经此三关,虽能开悟,但并非修证,悟是解,修属证,故禅者由悟起修,由修而证。如无修证者,若遇承皓禅师此等禅门宗匠,对你大喝一声时,即瞠目结舌,哑口无言了。

反主为宾

年关将至,在外云游行脚的佛光禅师,除夕夜里终于赶回弟子平遂的住处。禅师风尘仆仆地回到寺前,只见寺内暗黑一片,举手敲门没有回响,心想大概是平遂外出未归,不得已只好盘腿禅坐寺前等候。

等了一会,同行的侍者不耐烦地在寺院四处探望,终于发现一扇窗户没有上锁。侍者身手矫健爬墙而入,并且开门请禅师进去。佛光禅师进去之后,转身交待侍者说:“把所有的门窗都反锁起来。”

大约过了两炷香之久,平遂终于回到了寺中,掏出怀中的钥匙,试了又试,就是无法把门打开,平遂纳闷地自言自语道:“咦!真奇怪,这钥匙明明没有带错,怎么打不开呢?莫非是这扇门太久没有使用,所以生锈打不开。”

平遂不得已只好也撩起衣裾从厕所边的一个小窗子破窗而入,哪里知头才刚刚伸入室内,突然从黑暗中传来一声低沉浑厚的声音:“你是什么人?爬窗做什么?”平遂一惊,跌了下来,莫非自己走错了人家?还是寺内遭了宵小?

佛光禅师唯恐弟子平遂过度惊吓,命令侍者赶快开门,把平遂迎了进来。平遂一看是师父回来了,赶忙上前礼座道:“师父!刚才弟子着实被吓坏了,师父那一声轻喝,如同狮子吼声,让弟子真不知道谁是主?谁是客了。”

常有人说:慈悲实在不易奉行,其实假如把自他互易,就容易实践慈悲了。平遂的宾主互易,实在也不知道我是谁了?明明自己是寺主,但给屋内的轻轻一问,顿然使自己有反主为宾的感觉。

平常执着的自我,也有这么忘失的时刻,这种忘失仍不离对待和分别执着,假如从禅观中悟道,从无分别中忘失自我,那就能超越生死苦海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yPVQDnQBd8y1i3sJHSP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