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是 场 库 的 第 2168 部 每 日 一 片
沙画版周杰伦歌曲大混剪
这两天,有件特火的事情:
708090冲破代沟的壁垒,抱在一起,在线追星。
三代人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办成了一件大事。
为了一个共同的idol:
周杰伦
几天时间里,周杰伦在微博的影响力超过一个亿。(之前都不在榜单上
李现、王俊凯、陈赫、张泉灵、林俊杰等人,
在微博带头追星,热度大幅增长。
连人民日报都跟着互动、转发。
不少人说,老中青三代恢复营业,义愤填膺地教“小朋友们”做人。
为此,这帮玩不转微博的“老人”,
专门学会了打榜、刷数据,甚至明白了微博超话的用法。
当然,有人也顾不上搞明白,一门心思地只管投票。
V姐上次看到这么激烈的粉丝互动,还在《创造101》里。
菊姐(王菊)的粉丝,开启了解构idol的新浪潮。
她们为偶像加油,不用劣质的手段,而是极具亲和力的打气。
那句经典的口号:
你不投,我不投,菊姐何时能出头。
你一票,我一票,菊姐明天就出道。
这次,也被用在了周杰伦身上。
你不投,我不投,杰伦何时能出头。
你一票,我一票,杰伦站在台上笑。
没有微博的周杰伦,还在ins上回复了网友的评论:
哥,你知道我们为你学习了新技能吗?
知道
那你还这么悠闲?
宝宝不说
这场跨纪元的争夺战,到底在抢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这件事情的起因。
周杰伦演唱会的票难求,有个年轻的女孩在豆瓣上发起了疑问:
“我查了查,他微博超话排名都上不了,官宣代言、转发评论都没破万,演唱会一般都是粉丝去看,他粉丝真这么多吗?”
这句话,引来了粉丝骂战。
杰伦的粉丝在下面回复到:
“周杰伦需要刷流量么?
不需要,周杰伦三个字就是流量。”
年轻人直接回击:
“没流量就是没流量,吹什么。”
“不行就是不行,那么多废话干嘛。”
这句话激怒了大家。
不是杰伦没有量,而是我们没有刷。
一时间,全网的杰伦粉,包括路人粉,齐心协力,帮助杰伦稳坐榜首。
这场争夺战的背后,不是想证明谁的idol火,而是想说明:
我们的青春不容置疑!
毫不夸张,周杰伦,是我们的整个青春,他对我们的影响延续到了现在。
谁没年轻过,谁又没追过星?
追星可不是刷数据的年轻人才有的权利。
刷流量、打榜、上榜首,是最年轻一代人的追星方式。
在他们眼里,只要自家的偶像稳居第一、拥有流量,就是最大的成功。
为此,偶像可以获得更多的曝光、代言,自己也成就感满满。
没错,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
很难说,是他们助长了风气,还是受此影响。
但,追星这件事,失去了理性,可就没什么意思了。
通过靠抹黑其他idol获得的流量,胜之不武。
那些年,
8090的“追星打榜方式”
8090的追星,在买碟、买海报、买卡、录歌中度过。
走进小卖部,哪个明星的海报最多,就证明最火。
为了给自己idol的站台,还会跟几个小伙伴凑钱,氪金买海报。
回家贴满卧室的墙。
满墙SHE的海报
还有人贴在宿舍橱柜里、厕所的地上,家里的天花板上,时时刻刻抬头低头看见idol。
课本、书桌、铅笔盒…能贴的地方都贴上。
还在课桌上,写下偶像的名字。
除了海报,那种印有偶像宣传照的钥匙扣,也会买来挂在包上。
买各种娱乐八卦杂志,只看自己idol的那一页。
有的时候,对当期内容不感兴趣,却会为了赠送偶像的海报,而购买。
几个关系好的朋友,为了省钱,商量好,一人买一个月,轮着看。
还会专门买来空碟,每当电视上放偶像的歌曲时,就录下来,反复听。
偶尔,也会央求爸妈,给自己买正版碟。
这些,都是我们的回忆、我们的青春。
在那个时代,周杰伦就是被我们这么一路追过来的。
只因为他是
周杰伦
听周杰伦的歌,从校园到社会;从教室到KTV。
他的歌,陪我们扛过了生活里的每个坎坷。
就算不是周杰伦的铁粉,也不会不知道他的存在。
随着唱片业的落寞,磁带很少流通在市面上。
大家都开始在网上听歌。
从前有个段子,QQ音乐怎么稳固霸主的地位?
买下周杰伦所有歌曲的独家播放权。
现在的一代人,或许不会明白周杰伦对我们的意义。
这种意义有关成长、青春、友情、爱情、亲情,有关人生的航线。
这种意义,是再多的转评赞和流量都无法与之匹敌的。
那份感动,早已被我们深藏于心。
就像周杰伦自己说的:
“如果有一天你们累了,听到《简单爱》会觉得温暖,那我就没白在你们的青春里经过。”
而我们能做的,是在这么多年之后,依然愿意为他争取第一。
新时代初期的千禧年,周杰伦发行了个人首张专辑《Jay》。
那一年,最后一代80后11岁,第一代90后10岁,00后刚出生。
懵懵懂懂里,开始听他的《可爱女人》。
而后的《爱在公元前》《双节棍》《简单爱》《听妈妈的话》《告白气球》《稻香》《一路向北》……
每一首我都会唱。
我记得买过的第一张专辑是《七里香》,那年我10岁。
这张专辑的销量位居年度全球第42位。
在那个大多数流行歌手还在套用欧美日韩歌曲的时期,周杰伦独树一帜。
自己写歌,作曲,偶尔作词,
把各种混搭的曲风融在创作里,包括hip-hop、抒情、流行。
用原创开启了流行音乐的新时代。
他的歌在QQ音乐的播放量破100亿。
他是YouTube上播放量最高的华语歌手。
2003年,登上《时代》杂志亚洲版的封面故事,
被称为“亚洲流行乐坛新天王”。
2010年,他的全球歌曲下载量排名第三,仅次于Lady Gaga和迈克尔·杰克逊。
有一年7月,《以父之名》在全亚洲超过50家电台同步首播,超过八亿人同时收听。
后来,那一天也被叫做:周杰伦日。
就连天王张学友,陈奕迅、张泉灵,都是他的歌迷、粉丝,时常去他的演唱会听歌。
他的影响力,一步步从亚洲扩散到全球。
还去《惊天魔盗团2》里,客串了一把魔术店老板。
即便如此,不代表说,周杰伦是完美的,没有缺点的。
他也曾面临着质疑:
唱歌咬字不清,语速太快听不清唱什么,尤其是《双节棍》,一句歌词没听懂…
跨界拍电影扑街,没有方文山,开始乱写歌词,这两年身材把控不好,喝奶茶喝到胖……
的确,他有太多的不完美。
但回过头来想想,我们爱的,是那个做出好听旋律的他。
我们爱的,是不完美,但孝顺、励志的他。
为妈妈写的那首《听妈妈的话》;
激烈每个奋斗者的《蜗牛》;
心情沮丧时听的《黑色毛衣》;
……
在那个青葱的校园时代,教室里、书桌下,藏的都是装满周杰伦歌曲的mp3。
课下,还会为了买他代言的可比克薯片,省吃俭用。
那时的我们,多可爱。
没有刷数据、打榜,只有简简单单地爱一个人。
因为他的歌,他的故事,真的治愈了太多人。
对于很多杰迷来说,他是一种信仰。
当看到“为周杰伦打榜”的“活动”时,
会不约而同地加入、参与。
因为大家知道:
这不只是捍卫实力派和偶像,还是捍卫我们的热血青春。
引起共鸣的年少岁月,岂能被随便践踏、嘲讽?!
周杰伦出道二十多年,火了二十多年。
他创作的歌曲,仍旧流行。
演唱会的门票,仍旧难求。
跨越人潮、山河,我们仍旧爱他。
从前听歌的小屁孩,初长成,也来到了他口中的未来。
有一种爱,不显山露水,却坚韧有力量;
有一种爱,简单大方,却也轰轰烈烈;
有一种爱,叫做,崇拜周杰伦。
某种程度来说,周杰伦=那个青涩又美好的过去。
在这场宛若泡沫的数据大战中,我们守护的是那个不容诋毁且热泪盈眶的青春。
“想回到过去,试着让故事继续~”
转发这篇文章,
给那些陪你听遍、唱遍周杰伦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