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是 场 库 的 第 2289 部 每 日 一 片
昨天,papi酱公司旗下博主“宇芽”在微博发声:
“我被家暴了,
过去的半年我仿佛活在噩梦里,关于家暴的一切,我必须说出来。”
随后,在视频和长文中讲述了自己被前男友(沱沱)数次殴打的经历。
用脚踩在脸上,把头重重砸向墙,
从电梯里拖出来暴打……
触目惊心。
面对前女友的指控,施暴者没有做出正面回应,
而是在微博更新了三条诡异的动态,装作什么都没发生。
宇芽以仿妆走红网络,因工作关系认识了男友沱沱。
起初,宇芽觉得他是一个温暖、善良、正直、美好的人。
但在后期的相处过程里,男友的暴力行为显露。
不仅贬低宇芽让其感觉自卑,还向宇芽灌注自己扭曲的三观,强行洗脑,会为了意见不合而大打出手。
暴力第一次发生的时候,宇芽看在他认错态度良好,选择原谅。
原谅过后,是一发不可收拾甚至变本加厉的暴打。
而这并不是沱沱第一次施暴,在他过往的几段婚姻里都对妻子实施了暴力。
她们后悔没有早点站出来,让更多人遭遇了不幸。
宇芽挣扎了很多次,终于鼓起勇气跟大家说出事实,
是因为不想再沉默,也不想让有相同经历的人再沉默下去。
而昨天(11月25日),也是国际反家暴日。
目前,相关部门介入调查,关于案件的后续发展有待报道。
我们都明白,宇芽的事情并不是孤例,家暴每天都在上演。
01
家暴是如何发生的?
之前《明日之子2》的一位选手张嫮目被爆家暴女友张珂玄。
暴力数次、威胁恐吓、被逼剪头发,掰断手指、恶意要钱上演了一系列暴行。
事后,张嫮目还在社交平台录视频讲述自己施暴的心路历程,丝毫没有认错的态度。
跟沱沱一样,施暴者往往觉得都是对方的错才造就了暴力。
那么,真的是被施暴者的错吗?
还记得童年阴影《不要跟陌生人说话》里的安嘉和吗?
精准演绎了家暴者的种种。
猜忌怀疑、限制对方自由、精神压迫、暴力压制、判若两人,目的是让对方绝对地服从自己。
在施暴者眼里,他们的暴力都是因为对方不够服从。
以爱为名,绑架对方。
“我爱你,你是属于我的,所以我可以对你做任何事情”。
极强的控制欲。
小到撒了一杯水,一句意见不合,跟异性说话都会成为暴力的开端。
极端的个性。
把在外面遇到的不爽,通通发泄在伴侣身上。
在暴力过程中,又分为身体暴力、性暴力、精神暴力、经济控制。
其中,性暴力彻底摧毁了被施暴者的自尊,身体暴力是最为常见的。
这些身心上的残害,让被施暴者苦不堪言。
两副嘴脸。
在此之前,很多人对家庭暴力的刻板印象是,只有没有文化、偏远农村的粗人才会有。
事实上,暴力实施与受教育程度、出身、经济水平没有必然联系。
也就是说,看上去文质彬彬的人也会成为施暴者。
剧中的安嘉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现实生活中的安嘉和大有人在。
他们接受过高等教育,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对爱人实施暴力后,认错态度很好,跪求原谅。
如果说被施暴者有错,
就错在第一次发生暴力的时候选择原谅,选择忍气吞声。
很多隐忍的背后,更多的是害怕。
这种害怕分为很多种。
第一种也是最严重的一种,是害怕施暴者报复自己的亲人。
每个施暴者都会以家人威胁,
沱沱也不例外,找到宇芽家,把车位损坏等等。
很多女性受害者,考虑到家里有孩子,选择忍受。
第二种,被施暴者认为家暴属于家丑的一种,碍于面子不想让别人知道。
据调查报告称,65%的女性在遭受家庭暴力后,怕被人笑话,选择隐忍。
第三种,经济依赖,心理侥幸。
总觉得施暴者有改过自新的时候,
又考虑到自己没有收入,心想忍忍可能会好。
以上的种种,造成了人们在第一次遇到家暴时,选择逃避。
逃避又会让家暴变本加厉。
不站出来,暴力永无止境。
可,站出来,暴力就会停止吗?
02
遭到家暴,我们能怎么办?
有数据统计,世界范围内每个站出来的受害者,都在此之前经历了起码30多次的暴力。
而在早些年的中国,很多人经过长达3年的暴力后,才会报案。
不是她们不站出来,而是她们在第一次遭到毒打时,没有意识到这属于家庭暴力,没有意识到可以寻求帮助。
不少偏远地区理所当然的认为男人打老婆是应该的
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被施暴者知道,自己受到侵害可以跟妇女协会说、可以报警、可以去当地的组织寻求帮助。
但,问题又来了:
求助无门。
忍无可忍的被施暴者鼓起勇气揭开伤口,可警方会说这是家务事,
要么民事调节,要么安慰两句;
妇女协会有心帮助,可碍于没有执法权,无法对施暴者予以处罚。
跟家人说,家人会觉得这是家丑,不能外扬,劝其忍忍就好了。
旁观者的心态:“为什么我要管别人家的闲事”。
这种情况下,寻求帮助的受害者会换来更加严厉的毒打。
“拿我没办法”也让施暴者更加猖狂。
这就是为什么沱沱敢多次威胁被打对象,
“反正你没有证据,你敢说出去,我就搞死你。”
情绪积压到顶峰,很多被逼无奈的受害者,选择了“以暴制暴”。
在中国第一部反对家庭暴力的纪录片《中国反家暴纪事》中,分享了很多现实案例。
导演组到访陕西省女子监狱,采访了因反抗家暴,杀死丈夫的女人。
她们讲述着自己长达20多年的非人生活,因无法忍受家暴而犯罪的人数,逐年递增。
第一位出现的李翠翠,是所有人里最为惨烈的。
她与未婚夫商量婚期时意见不合,被未婚夫挖去了双眼。
这是她遭遇的第一个噩梦。
而后,她经介绍嫁给了另一个男人,迎接她的还是地狱般的暴力。
这任丈夫不仅把她当成生育机器,还在她怀孕的时候毒打她,并威胁“如果你流产,就把你的头砍下来。”
原以为顺利生下儿子,李翠翠就能过上好日子,没想到,丈夫依旧实施家暴,还逼她自杀。
再也忍不下去的李翠翠,将刀挥向了丈夫。
以暴制暴是一种极端,另一种极端是陷入“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因为对施暴者病态的爱,而心甘情愿纵容他的行为,甚至帮其伤害他人。
之前新闻里,女子被桶60刀生命垂危,凶手就是陪她来医院的男友。
女子却表示不愿让自己的男友坐牢,愿意原谅他。
还有帮丈夫满足性欲,奸杀好心女孩。
这两种极端,都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事情。
2016年3月,我国施行了反家庭暴力法,明确提出了相关处理办法,合法切实保护受害者身心安全。
法律的健全给了我们不再沉默的底气。
还有一点,是我们不可忽视的:
尽管90%的家暴受害者为女性,
但家暴不止发生在女性身上,男性同样会遇到;
家暴也不止发生在伴侣关系里,亲子关系里同样会遇到。
我想起之前看到过的一个实验短片,里面从街头调查入手,观察路人在看到家暴时的反应。
当人们看到女性被殴打时,反应都很激烈,并会迅速伸出援手。
但当男性在公共场合被殴打时,却没有人伸出援手。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
大部分路人把男人遭女友的殴打当作笑话一样置若罔闻。
可在暴力面前,没所谓性别,每一个遭到暴力的人,都是受害者。
身为旁观者的我们,能做的就是不再冷漠。
或许你的一个鼓励眼神,就会让害怕的受害者有底气不再逃避。
在宇芽被家暴的这件事情里,有两个不幸中的万幸。
一是她及时止损,离开家暴男;
二是她有一定的网络曝光量,发生了这种事情可以更大面的被人知道,获得帮助。
比如,马伊琍、papi酱等人第一时间转发微博,呼吁大家抵制家暴。
还有很多被家暴的人,没有这么幸运,他(她)们的发声很少人听到。
我们要做的是让这些少数人也能够被关注。
反家暴这条路,我们还有很远要走,再弱的微光,也会有希望。
不要怕,不要沉默,勇敢地站出来,去迎接该有的光明。
你对家暴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