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是 场 库 的 第 2447 部 每 日 一 片
视频作者:B站up主“大谷的游戏创作小屋”
上面这个短片,一夜刷屏!
视频作者运用AI技术,修复了100年前,也就是1920年左右的北京城的影像。
经过对原视频的修复,你可以清晰看到当时的人走在大街小巷时的一颦一笑。
不免让人惊呼:
“原来100年前的中国人是这样打招呼的”。
如此有看点的视频,一经发布, 就收获了60多万点赞,播放量破千万。
似乎每个人都在好奇着百年前的中国,是何种模样?
实际上,这条经过修复的片子的原片,是人民日报在4年前发布的内容。
原视频是由百年前的加拿大人用相机记录下的。
这位名叫@大谷Spitzer的创作者也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发现。
身为北京人,出于对历史的好奇,他花费了7天时间将其修复完成。
没想到,被修复的视频,产生了奇特的“化学效果”。
原本模糊无色的内容,被技术上了色,竟然看起来更真实了。
修复前
修复后
最神奇的是,100年前的人看到镜头时的慌张与发呆,更是被清晰放大。
他们可能在想,这个长得像眼睛一样的东西,会把自己带到哪里。
他们并想不到,100年后的人们正在盯着他看。
试探回避
这种拉近时代距离的体验,着实感化着屏幕后的你我他。
除了对色彩的补充,后期配音也是一大看点。
考虑到画面的灵动性,创作者在修复后的视频里铺上了一条音轨。
里面充斥着街道叫卖、人群簇拥的环境音。
这些声音皆来自北京民宿的历史文化录音和闫秋霞与骆玉笙两位大师的音乐片段。
在配音的加持下,人们逛集市、准备葬礼、上香祭祀、街头逗狗……的画面就丰富多了。
要不是被提醒视频属于100年前,你可能根本没有这个时间观念。
当然,那些见面打招呼半蹲作揖的礼仪;
挑扁担上街讨生活的样子;
马车作为代步工具的出行。
……
通通被修复技术赋予了新“生命”。
能感受到减弱历史痕迹的割裂感,体会过去国人的生活习惯,大概就是AI的魅力吧……
不过,AI修复也有很多的不足。
比如,显色的真实性。
由于AI采用自动读取补色的功能,画面里的填色都是根据它的思维完成的。
并没有历史真实的考究性。
换句话说,百年前北京城的颜色,不一定是修复画面里这样的。
在借助电脑技术修复历史影像前,有很多人工修复的手段。
跟AI比起来,人工修复的还原度更高。
毕竟每个参与修复的人都对那段历史有过精深的研究。
而AI的优势目前仅仅体现在速度与效率上。
为了提高AI对颜色提取的精确度,很多网友说:
“应该让它多看看古装剧”,没准就有灵感了。
哈哈哈哈哈喝过古装剧墨水的AI,应该成熟并学会自动补色。
其实,在这条刷屏的视频前,就有很多关于珍贵影像修复的例子。
比如,去年上映的《海上钢琴师》。
跟这部片子能在国内上映的喜悦比起来,4K修复版更令人激动。
这意味着多年磨损的影像与声音恢复到本来的面貌,
还保留了当时的胶片质感。
比如,今年年初重映的《美丽人生》。
同样是意大利经典老电影,同样是经过4K修复的版本。
清晰精准的画面仿佛在提醒你“欢迎进入似水年华的时期”,
但又明确提示你这般经典来自过去。
你沉浸其中,也感受到数字化影像带来的冲击。
而与这两部经典修复电影比起来,还有一部更为典型。
它的原始素材也来自100年前。
那就是: 《他们已不在变老》。
电影讲述了一战期间士兵的日常,从英国老兵的口述还原一战士兵遭遇和感受,给观众呈现出较为真实的沉浸式战争体验。
也就是说,这部修复重映的百年电影具有特殊且非凡的意义。
倘若没有修复,那些属于过去的珍贵记忆,将被破坏甚至忘记。
V姐觉得,修复视频,根本上来说是个寻宝揭秘的过程。
尤其对于有百年历史的影像。
它们的保存与传承是个复杂且艰难的过程。
就拿多年前的胶片来说,容易出现脏点、划痕、噪波、霉斑、抖动、闪烁等损伤。
修复起来很费事儿。
腐败的胶片
好在,数字电影的诞生和普及让胶片保存和修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跟运用AI技术修复雷同,数字化的介入 首先要做的是调整帧数,也就是补帧。
使过去的影像以如今常规的24帧/秒的速度呈现出自然顺滑的观感。
其次,就该考虑色彩和配音的处理了。
在对电影《他们已不在老去》的修复中,导演团队找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军事制服和装备,以供制作方直接参考颜色。
并且根据这些物料,聘请了一批数字艺术家使用ps,配合其他软件来给电影的黑白画面上色。
经过这样的修复,产生的视觉效果还是极为明显的。
无数现代人在修复好的视频里,看到了一战期间士兵的付出以及战争对人类的迫害。
这份震撼,也将随着电影里的视听不断传递下去。
跟文章开头介绍的那段修复视频不同,
这些电影的修复工作更多的是一种责任,而非好奇。
看到这里,或许很多人想问,修复影像,到底意味着什么?
V姐觉得, 你可以把它看成传承历史的一种手段;
毕竟,修复过去的影像,让很多我们早有耳闻想一睹真容、却又因视觉体验放弃的大师之作,不再只存在于传说中。
更让历史,鲜活地重生了一次。
要知道,有些故事本不该变老。
当然,也可以把修复看成对新技术的一种体验。
那些借助科技手段推广的人文内容,更显得难能可贵。
如果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还有一丝让你回温过去历史的冲动,
可能就是这些修复影像的作用吧。
真希望未来还可以看到更多“返老还新”的珍贵视频。
你看到修复后的视频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