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群英谱丨曾州强:用心为民 脱贫攻坚不停歇

2019-07-26     三江科学戒毒

本期《脱贫攻坚群英谱》一起认识贵阳市司法局三江强制戒毒所的驻村扶贫干部——曾州强

曾州强是来自贵阳市司法局三江强制戒毒所的一名驻村扶贫干部,今年二月,他结束了自己在上一个村的扶贫工作,在贵阳市委组织部的调配下,来到了开阳县冯三镇的新华村。

一间小屋,一张小床,一张旧书桌,一把旧椅子,这就是曾州强在新华村的居所。新华村地处山区,山路蜿蜒崎岖,三十二个自然村寨分散在大山里的各个角落,为了深入了解新华村群众的困难情况,曾州强进行了挨家挨户的走访。

贵阳市司法局三江强制戒毒所 曾州强:我们整村的贫困户有13户,4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我们到这个地方首先采取的是一些遍访,到每一户每一家去走访,去了解一些基本情况。

在遍访的过程中,遇到生活急需帮助的贫困户,曾州强和驻村的同事们都迅速开展帮助,解其燃眉之急。外出打拼多年的村民胡光干在外因病致贫,无奈带着母亲、妻儿返乡。一家人回到没通电的老房子里,全靠胡光干的妻子打工维持生计。

贵阳市司法局三江强制戒毒所 曾州强:他得了肺心病之后回到了村里面。我们到他家以后发现也没通电,我们就积极的和村里面协调这个村镇里面的供电所就给他把电的问题解决了。又给他根据他肺心病的每天要吸氧的一个情况,向直单位申请的有四千块钱那个补助。

这些帮助让胡光干一家得以解决燃眉之急。与此同时,危房改造,低保申请,也正在一步步落实。

村民 胡光干: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我才回来几个月。他们经常来把电表呀,这些家里的这些困难,他们都给我们落实了。基本上是落实了。并且得到一点救治的希望。

在大量的走访工作结束后,针对不同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曾州强和同事们进行了致贫原因分析,制定了相应的帮扶措施。了解到新华村准备发展小龙虾养殖项目,他们又向帮扶单位贵阳市司法局申请项目补贴资金,让村里的部分困难家庭可以采用以村代养,利益分红的形式,开展小龙虾养殖。

贵阳市司法局三江强制戒毒所 曾州强:建一个小龙虾养殖基地,它产生的可以给村民带来收益,村民可以用土地来入股可以得到一定的收入。

开阳县冯三镇新华村副支书 刘友刚:我们村无集体经济,现在我们村里面成立了公司。和贫困户挂钩

随着了解的深入,曾州强发现村里的青壮年大多都已外出务工,只剩下老人和孩子留守在村子里。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在他的联络下,爱心部门对孩子们进行了慰问,也有爱心企业也捐献了2万8千元,为孩子们购置了学习用品和衣物。另一方面,考虑到年纪大的村民无法从事强度太大的体力劳动。曾州强便和同事们专门外面请来养蜂专家,为新华村的老人传授养蜂知识。待老人们学会后,为他们申请养蜂项目资金,让村民们通过养蜂增加收入。

可是怎样才能找到一条可以让全村人共同发展致富的道路,让青壮年劳动力不用外出打工,在家乡也可以有钱挣呢?

近日,记者再次来到开阳县冯三镇的新华村,看到成片的猕猴桃种植基地果实累累,村委会门口的空地上,村民们正在跟随专业厨师学习厨艺。多年前,村民杨红玲的丈夫在一次事故中去世,剩下她和儿子相依为命,家庭陷入了贫困。驻村干部曾州强来到新华村后,不仅鼓励她养鸡,还帮她找到了销售渠道,现在又让她和其他村民一起免费参加厨师培训,学一门手艺,便于以后开展多种经营。

村民 杨玲农家乐打工(有)工资,学得以后,就好得多了。

村里秀丽的山水和以前开垦的茶园,猕猴桃园等让曾州强和同事们有了新的思路。

贵阳市司法局三江强制戒毒所 曾州强:我们想下一步,把这个猕猴桃要熟的时候,我们准备组织村里面搞一个猕猴桃采摘节,通过这个采摘节让农户改变一些思维,还有一个我们茶山,我们今后也要把这个茶打出去,把茶的知名度打出去。

如今,这些想法正在一步一步实现。由于开展了多种经营,村里的年青人慢慢的回到了家乡跟着曾州强干,劲头越来越足。除此之外,大家向县里申请了“一事一议”项目,在新华村村委会的的猕猴桃园旁,建造了一个大水坝,水坝借着新华村的好水,开展旅游观光项目。

项目尚未完工,便已引人入胜。曾州强告诉记者,水坝占用的的土地,村民可以直接领补偿款,也可以参与今后的盈利分红。同时,小龙虾养殖也将会在水坝周边推行。

贵阳市司法局三江强制戒毒所 曾州强:让更多外面的人能够到我们新华来,看到有一个好的环境,能住得下留得下,主要是想到把这个发展,今后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大家的集体致富。

未来的规划正在慢慢成形,曾州强又和同事为新华村,向开阳县人社局争取了5个“富美乡村”公益性岗位,让5户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收入户,得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保障。在曾州强的房间里时常准备着米和油,每次去看村里的贫困户,他总要带一份去。遇到村民对项目不理解,他和同事还需要去耐心讲解、沟通。从来到新华村起,他似乎一直在路上。

贵阳市司法局三江强制戒毒所 曾州强:像我们每一天基本上都要到农户家里面去坐坐,因为他村里面的工作多我们也要配合村里面开展一些工作。32个村民组将进入了差不多有三个月的时间,因为我们这次走到这家之后,然后另外一家都不一定会在下一次又去,要走到每一家每一户,都要走到。

曾州强的妻子卢谨已经有两周没有看到丈夫了。这次她特意趁休假的时候来到了新华村,想亲自来了解一下丈夫的工作。一天体验下来,她感触颇深。

卢瑾:第一次来。反正就是一两个星期才能回家,有时候家里面的确兼顾不了,因为现在孩子也高二,马上进入高三了,的确对家里的兼顾也不是很多,,所以有就想趁着这次休息,自己休假的机会也来看一下,了解一下,体验一下他的生活。

曾州强只是基层扶贫干部中的一个。在脱贫攻坚道路上,还有千千万万像曾州强一样的人还在坚守岗位,他们一直奔波在路上。

来源:平安贵阳 法治直通车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yNW7MmwB8g2yegNDMcP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