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儿园过得好不好,取决于他们这项能力,很多父母都忽视了

2019-11-06   开心爸爸的日记

导语

前段时间,开心爸爸收到了一位粉丝妈妈的“求助”信息。

事情是这样的,前段时间,这位妈妈3岁的儿子突然间变得不想去幼儿园了,刚开始只是拖拖拉拉的不去,到后来就演变成了哭着喊着“我就是不想去幼儿园!”

作为妈妈对孩子的这种表现自然是很担心,她几次三番的和老师聊天沟通,得到的也只是类似于“孩子在幼儿园还好”“就是有点不爱说话,比较喜欢一个人安静的坐着”“课外活动的时候也很少参与到小朋友之间”的描述,光看老师的这些话,孩子除了安静点不爱折腾就没什么了啊,那为什么他会不想去幼儿园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最后被另外一位妈妈说出来了,原来孩子是在幼儿园被孤立了!好像是因为他和另外一个比较受欢迎的孩子抢了一次水果,然后这个受欢迎的孩子就号召别的小伙伴不要和男孩玩。就这样,男孩被孤立起来了。

而且这种情况持续了将近一个月,妈妈才刚刚知道。这一个月的经历,让原本活泼开朗见人就说个没完的孩子,变成了一畏畏缩缩不敢大声说话的“受害者”,而且如果这种被孤立的情况持续下去的话,对孩子的影响会更加的大,甚至会改变孩子的性格,改变孩子的人生轨迹!

前段时间饱受热议的电影《少年的你》,说的是发生在校园中的霸凌对孩子的伤害,网友们纷纷表示现实情况远比电影演的要严重。其实相比较而言,在幼儿园内孩子遭受的“冷暴力”更加常见,而幼儿园的孩子缺乏排解情绪的方式,受到的伤害会更加的大。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他们还没有明确的喜好观念,也没有深刻的友谊观念,对于他们来说,愿意和谁玩不愿意和谁玩,有的时候仅仅是因为一次小小的冲突。比如上面那个男孩一样,只是抢了一次水果,就被受欢迎的孩子“怀恨在心”,并且号召和自己关系好的小朋友,不要和男孩玩了。

而且幼儿园的孩子更多的是从众心理,看到有几个小伙伴不和某人玩了,他们就会觉得这是一件“很好玩的事”,自己也会学着也远离某人,进而让这种“冷暴力”的影响更加的大了。

其实很多时候只是爸爸妈妈不知道而已,有很多的孩子在幼儿园都曾经被类似的“冷暴力”对待过,而且这个问题如果一直持续下去的话,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孩子遭受冷暴力,其实是社交能力不足的体现

其实,孩子之所以会遭受来自小伙伴的冷暴力,根本上是他们社交能力不足的体现。

很多爸爸妈妈们觉得,孩子年纪太小,根本不懂的是什么友谊,就更别提什么社交了。其实这是不对的,之前开心爸爸在国外的研究文献中看到过,孩子之间的友谊实际上在生命的第一年内就可以形成,只不过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的形式不一样。

1岁之前孩子有了对小伙伴的兴趣

1岁左右的孩子,大都可以自己走动了,也就有了更多和小伙伴交流的机会。这个时期的他们,开始对某个或者某几个小伙伴有了格外的友好和关注,这其实就是社交能力的萌芽。

这里开心爸爸说的关注,更多的是见到了小伙伴有不一样的表现,比如咧嘴笑啊,过去拉小伙伴的手啊,把自己的玩具递给小伙伴啊等等,这个时期,孩子更多的是用自己才能明白的行为,去表达对社交的渴望。

尽管他们还不知道这是社交。

1岁到2岁之间,孩子的互动行为会更多一些了

在这个时期,孩子之间还是形不成我们普遍意义上的社交活动,但是已经有了更多形式,更多内容的互动行为了。

比如看到小伙伴在玩沙子,孩子也会着急的加入进去;看到小伙伴找到什么东西了,孩子也会凑上前去看一看等。这种形式多样的互动行为,更多的会让孩子和小伙伴之间的关系变得亲密起来,使得他们可以共同参与到游戏中去。

当然他们之间也会有一些争夺,或者争吵,这也是社交能力雏形的一种表现。

3岁以上的孩子,已经开始有了最初的社交行为

3岁以上的孩子,大都上了幼儿园,面对着更多的小伙伴,他们开始有了最初的社交行为。

比如孩子放学回家的路上,会兴高采烈的和爸爸妈妈说“谁谁谁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今天都一起玩了”;比如孩子说起某个小朋友来,会非常的兴奋“他是我的好朋友,还给我吃过糖呢”......当然有细心的爸爸妈妈可能发现了,这个阶段孩子之间的社交行为,更多是依托于一些类似于分享的行为来完成的。

所以,3岁以上孩子的社交关键词就是“分享”。他们可以靠分享结识新的伙伴,也可以靠分享收获新的友谊。

而孩子表现出来的被“冷暴力”,更多的是社交能力不足,没能和小伙伴培养出良好友谊的表现。一说起社交能力来,很多爸爸妈妈都觉得这应该是孩子天生的,比如某个孩子天生外向,见了谁都会甜甜的打个招呼什么的。实际上,社交能力与孩子的天性有关,但是更需要爸爸妈妈们后天的培养。

想知道孩子社交情况怎么样,爸爸妈妈不妨问问他们这几个问题

上面开心爸爸说了,孩子在幼儿园的社交情况怎么样其实很重要,关系到他们的身心是不是能够健康的发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方面爸爸妈妈本身比较疏忽,对孩子有异常的苗头发现的不是很及时;另外一方面呢,孩子本身的表达也不是很准确,有的时候就算是想说这件事情呢,但是表达出来的就是另外一件事情了。

所以很多时候,等到孩子表现出明显受到伤害的时候,已经是晚了。

那幺爸爸妈妈该如何尽早了解孩子的社交情况,在他们刚有异常的时候就及时的给与帮助呢?开心爸爸的建议是聊天,多和孩子聊聊这几个问题,对他们的社交情况也就知道的差不多了。

宝贝在幼儿园喜欢和谁玩呢?

这个问题主要是引导孩子说出自己在幼儿园的交友情况。

一般来说孩子的回答有两个大类。

第一个大类呢,是回答出具体小朋友的名字。如果是这样的话,爸爸妈妈可以顺便再和孩子聊聊为什么喜欢和这个小朋友一起玩,经常玩些什么游戏,玩游戏的时候两个人的分工是什么样的等等。也可以侧面了解孩子的喜好,为下一步的教育提供一些帮助。当然对于孩子的这个回答,爸爸妈妈一方面在肯定他们的同时,最好还是鼓励他们多和另外的小朋友一起玩。

第二个大类就是没有具体的小朋友,或者孩子说经常是自己玩。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最好是了解一下孩子心里面是怎么想的,是有别的原因呢,还是真的遭受了“冷暴力”的对待。

幼儿园今天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吗,给妈妈讲一讲吧?

当然这个问题也可以变成“幼儿园今天有什么让宝贝觉得难过的事情吗?”,目的其实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了解孩子的情绪,了解他们的想法,从而推断出他们的感受。

当然,有的时候孩子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更需要爸爸妈妈慢慢的引导。比如一点点的从早上到了幼儿园,做早操的时候有什么事情,吃早饭的时候有什么事情,上午课外活动的时候有什么事情等等,当爸爸妈妈把时间段分开了,孩子也就能够有针对性的说其中发生的事情了。

另外,爸爸妈妈还可以先举例子一样的说说自己遇上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孩子在跟着一起开心过后,也就比较容易说出自己的事情了。

如果妈妈给你两块糖,你最不愿意给哪个小朋友分享啊?

如果说前面两个问题主要是探寻孩子的交友情况以及心情情绪的话,这个问题就是直接反应他们的社交情况了。

孩子们都是简单的,憎恶感觉也是直来直去的,如果不想给哪个小朋友分享,肯定是背后有原因的。而知道了具体的小朋友是谁,爸爸妈妈再去有针对性的了解背后的故事,其实就简单多了。而且,就算是给孩子一些具体的建议,也会有效很多。

一般来说,通过这3个问题,就可以知道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情况,特别是他们的社交情况。如果发现孩子的社交出现了问题,爸爸妈妈就需要及时的给与他们帮助,给与他们建议,从而让他们的社交更加健康的进行下去。

那么,孩子社交有问题,爸爸妈妈该怎么办

其实社交对于孩子来说,更多的是一种习得性的能力,只有在不断的磨合过程中,才能够对社交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才能够收获到真正的友谊。而爸爸妈妈要做的,就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适当的给与他们一些帮助,这样对孩子来说,才是最有效的。

一般来说,爸爸妈妈可以做下面几件事:

带着孩子去练习社交

其实想要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有很多的场合。

比如接孩子放学的时候,看到了路上的小伙伴,可以让孩子们在一起多接触一下;比如周末去公园看到同龄孩子的时候,可以让他们试着认识一下;比如在小区看到了小朋友,也可以从“你家在几号楼”这样的问题中,开启属于孩子的友谊。

当然刚开始很多孩子都比较腼腆,不愿意主动去做这件事。爸爸妈妈呢,一方面是努力的鼓励孩子,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一些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让孩子放松并且愿意去和小伙伴接触。

至于幼儿园的小伙伴,也可以用“邀请去我们家做客”或者“约定一起去公园玩”等方式来帮助孩子练习并且加强自己的社交能力。

及时鼓励孩子的交往

对于孩子表现出来的,主动和小伙伴交往的行为,爸爸妈妈更应该鼓励他们。

孩子都是喜欢表扬的,而且表扬还能够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让他们更加有信心去做更多更难的事情。特别是对于那些平时比较腼腆,不愿意和别人打交道,在幼儿园也不是很合群的孩子,第一次主动的行为,更需要及时的表扬以及鼓励。

多鼓励孩子的行为,并且多给孩子讲讲有小伙伴们在一起的快乐,让孩子在内心中对友谊有了渴望,日后只要有机会,自然是会主动去尝试了。

教给孩子一些社交技巧

当然,有的时候孩子虽然说有着社交的渴望,希望自己能够和小伙伴在一起玩,成为好朋友,但是因为方式不恰当,影响了正常的社交进展。甚至会给社交带来负面的影响,一旦这样的事情发生,就会让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打击。

所以爸爸妈妈更应该告诉孩子一些常规的社交技巧。

比如想要和小伙伴一起玩,可以选择先把自己的好东西分享出来;比如和小伙伴在一起玩的时候,应该注意等待,并且按照次序来玩;比如和小伙伴交流的时候,多用一些“你好”“我可以....吗?”“谢谢”之类的礼貌用语。等等,有的时候,一个简单的社交技巧,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社交的现状。

如果孩子的社交现在已经有问题了,爸爸妈妈除了上面的三个方面外,更应该认可孩子的情绪,并且表示爸爸妈妈会站在他们身后。让孩子受伤的内心得到很好的抚平,这样接下来的教育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

最后

良好的社交能力,对各个阶段的孩子,都有着极大的影响。不仅是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日后良性发展获得成功的必备品质。

而3岁到6岁这个时间段,也就是上幼儿园的这段时间,更是孩子社交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爸爸妈妈帮助孩子形成了良好的社交能力,也就是为他们铺平了一条未来成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