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班一半人满分儿子考98:被要求成绩好的孩子,长大后并不优秀

2019-09-15   开心爸爸的日记

导语

早上,开心爸爸刚打开手机,就在热搜上看到了这样的一则新闻“班上一半学生考满分,儿子考98分,家长患上抑郁症”。

新闻的主人公是一位妈妈,这位妈妈本身是 一重点小学的老师,一般来说,老师对自己的孩子教育会更加重视一些,这位妈妈也不例外,对自己儿子的要求“始终如一”,那就是:考试必须得100分,否则的话她就会很生气。

这不,这次开学考试,儿子考了98分。按理说是一个还算是不错的成绩,那失掉的2分说不齐是粗心导致的,下次再找补回来就行了啊。但是妈妈不这样认为,她觉得全班几乎有一半的孩子都考了100分,而自己的孩子只有98分,不仅仅说明了孩子笨,还说明自己这些年的教育太失败了。为此她的心情极度低落,最终经过诊断,她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在这个新闻下面,网友们的回复画风还是比较统一的:

  • 这样的妈妈,嗯,应该先需要的是调整自己,因为自己的心理已经有问题了,继续管教孩子,孩子也迟早出问题。谁都希望孩子成绩好,但是要求满分,有点过分。
  • 确实挺失败的!除了分数你发现不了孩子别的,你做家长的不是失败是啥?
  • 你拿逼孩子的这份劲头逼自己,孩子都能当富二代了。
  • 这小孩挺悲剧的,希望他快快长大,远离这样的母亲,要不然就会像那个清华大学的一样,弑母藏尸。

当然大家各有各的看法,不过大都还是集中在100分,教育孩子,抑郁症这三个词上。

每当看到类似的新闻,开心爸爸总是很感叹,这又是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妈妈。

说实话,要求孩子这件事情本没错,孩子小的时候,自控能力比较差,想让他们以后长成参天大树,少不了爸爸妈妈的要求。但是像这位妈妈的“每次都要求儿子考100分”就有点过分了,这哪里是要求孩子,分明是妈妈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加在了孩子身上,分明是妈妈要强行位孩子定义未来!

很多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要求就是成绩好

开心爸爸查看了2018年度的《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很多爸爸妈妈,对孩子成绩的关注,远高于特长、心理状况、人际交往等方面。换而言之,在绝大多数爸爸妈妈的心中,考试成绩,成了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他们就像是上面的那位妈妈一样,为孩子制定了许许多多的目标,一旦没有达到,各种各样的手段都会用上。

比如之前一个孩子,因为太调皮学习成绩不好,结果屁股被爸爸打的皮开肉绽。注意,是真的皮开肉绽,有多可怜大家看看图片就知道了。不好好学习成绩不好孩子的待遇可见一斑。而且诸如此类的事情,并不是个例,网络上面不乏一些孩子成绩不好被爸爸妈妈痛打的新闻,而在实际生活中,这也成为了很多家庭的“标配”。绝大多数的爸爸妈妈,都把孩子优秀和学习成绩放在了一起,并且为孩子成绩的提升简直就是“绞尽脑汁”。

什么超前教育,什么补习班兴趣班,什么学区房,什么为了孩子上一个好幼儿园委身校长,什么陪孩子写作业气出心梗,什么陪孩子学习自己考上了研究生......

很多爸爸妈妈总是太看重孩子上学这件事的结果,都盯着那张试卷不放,其实一张试卷完全体现不出孩子本身的能力,也反映不出孩子本身的天赋,努力与进步。一味的追求成绩,只能是让孩子很受伤,爸爸妈妈很抑郁。

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不一定不优秀

最近,卸任了阿里董事局主席一职的马云,频繁上热搜,之前他的一些话以及经历也被更多的人,更多次的翻了出来,再次重新的解读。

实际上有着彪悍人生的马云,并不是一个优秀的孩子,他的高考成绩,实际上完全满足不了绝大多数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要求。据资料显示,马云曾经三次参加高考,但没有一次上了本科分数线。更加惨不忍睹的是,前两次的数学成绩,只有可怜巴巴的1分和19分。

如果用一般的眼光来评价马云的话,无非就是一个偏科严重,成绩很差,资质平平的学生。但是,这样“差劲”的成绩,也并不影响他上大学,也并不影响他建立了后来大名鼎鼎的“阿里巴巴”帝国。马云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学习成绩和优秀之间,并没有画上等号。

其实确实是这样,成绩好只能说明一个孩子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记忆情况,孩子知道了这个知识点,考试的时候能够写出来,这就能获得高分。但是成功不是这样啊,成功是一个对人的能力有着综合要求的事情,也许以前学习到的那些知识可以成为孩子成功路上的一些积淀,但是真正能够左右一个人是不是成功的,还是一些必要的能力。比如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创造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自信等。

对孩子不满意的爸爸妈妈们,不妨看看前段时间刷屏级的文章《我的儿子是学渣》。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985毕业的硕士,丈夫是985毕业的博士,她们两个人应该是人中龙凤,汇集了最优秀的基因,但是生下来的孩子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学渣”一一学习成绩惨不忍睹。

问题是孩子自己主观上也是很努力的,每天写作业写到很晚,老师讲过的知识点都不断的重复,不断的理解,还主动要求参加补习班夯实自己的基础。在勤能补拙这件事上,孩子几乎是做到了自己能做到的最好水平,但就是得不到一个很好的结果,成绩依旧是垫底,依旧摆脱不了“学渣”的称号。

作者曾经为此抑郁过很久,最后看开了开始自我安慰“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适合走学习这条路”,接着才慢慢的发现了孩子更多的优点,比如组织能力强,比如人缘好和谁都能很快的打的火热。没有了对孩子成绩的要求,反而看到了孩子更多的闪光点。

对于孩子来说,虽然成绩差一点,但是他善良又懂事,也是非常优秀的,难道不是吗?

也许事情就是这样,如果爸爸妈妈能够暂时抛却“成绩优秀说”,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孩子,兴许能找到更多更加闪光的地方,从这些地方出发,也许能迎来一个优秀的孩子也未尝可知。

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并不一定优秀

说起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开心爸爸首先想到的就是吴谢宇了,这个曾经轰动一时的人物。

吴谢宇的成绩不可谓不优秀,随手一搜都是镀着金光的履历。

2009年,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进福州一中;2012年,在高考前被北大提前录取;2012年,刚刚大一,就获得了三好学生荣誉称号;2013年,获得了北京大学廖凯原奖学金。

可以说,吴谢宇在学习成绩上简直就是一个“无懈可击”的别人家的孩子。但是如此好的成绩的背后,是他从小就压抑了自己,把所有的情绪都深埋心底秘不示人。人的情绪就像是一根弹簧,可以压缩也可以弹伸,对于一般人来说,情绪有收敛有释放,这才能够保持一个很平和的心态,心理也会保持在一个很健康的状态。

而吴谢宇的这根情绪的弹簧呢,在妈妈“完美”的教育下,从小就开始了压缩压缩再压缩,直到最后压不住了,直接弹了出去。伤害了妈妈也伤害了自己。

真正的成绩好,是孩子自己主动性强,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并且愿意在学习这件事情上耗费时间达到的。而那些被爸爸妈妈逼着变好,逼着学习的孩子,内心的情绪一直都得不到伸张,最终不是伤人就是伤己。

前段时间,清华大学发布的一则“劝退两名博士生”的新闻也是上了热搜。

在很多爸爸妈妈的心中,清华大学是我国的超一流大学,能够到清华大学上学,那时“几辈子积德”才能达到的啊!如果能在清华大学上博士研究生,就更别说了,在全国也挑不出几个这样的孩子来。

但是呢,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两位博士,在读博期间,长期沉迷学习以及研究以外的活动,并且未和学院请假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研究活动,根据《清华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遗憾的被取消了学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实际上和孩子之前的“唯分数论”有着很直接的关系。一个孩子之前一直被要求着好好学习,要考出一个好成绩,他们大脑中的那根弦绷得紧紧的,每天不是学习就是做卷子。但是当这个要求实现了以后,他们反而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了。于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孩子,会像上面的两个博士生一样,没有了目标大脑空洞,进而放飞自我,最终只能是被劝退。

这就为更多的爸爸妈妈敲响了警钟,成绩好并不代表心态好,成绩好并不代表能力好,一个孩子就算是成绩好,但是心态不好能力不高的话,也是走不了太远的。

所以爸爸妈妈在要求孩子成绩的时候,更应该要求的是孩子心理健康,有学习的能力。心理健康才能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有一个更好的心态来对待;而有学习的能力呢?则是可以让孩子在什么时候都能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这才是教育孩子的本质所在。

得到了爸爸妈妈鼓励以及支持的孩子,才会变得更优秀

著名的童话大王郑渊洁的儿子郑亚旗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

郑亚旗应该是一个很典型的“学渣”了,刚上小学,就表现出了极度的不适应,到了六年级的时候,更是无法适应最终还是选择了辍学。郑渊洁呢,并没有埋怨或者是强迫孩子继续上学,而是把儿子领回家,自编教材给孩子进行“定制教育”,就这样一直把儿子教育长大。

最终呢?郑亚旗以一个小学毕业文凭的身份,加入到了爸爸的公司里面,成功的把这个只有零散书籍的公司,经营成为现在收入过亿的著名文化品牌,走上了很多大学毕业生都达不到的人生高度。

如果我们假设当初郑亚旗不想上学的时候,郑渊洁不是顺应他的感受,而是强迫着他去上学,去考试的话,不仅会淹没了郑亚旗的才华,更会让亲子关系变差。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强迫只能带来一个“中庸”的郑亚旗,远不会带来一个“走上人生巅峰”的郑亚旗。

很多孩子也是这样,看上去好像是成绩不好,可能是孩子的闪光点在别的方面。爸爸妈妈只有找到这一点,并且对孩子进行鼓励和支持,才能让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提升,最终成为孩子成功的助力。

前段时间的一则“儿子考7分,爸爸买烟花庆祝”的新闻也是这样。

是的,这个11岁的孩子考试只考了7分,换做是别的爸爸妈妈,别说放烟花庆祝了,被打死都是有可能的。但是这位爸爸的做法,犹如一股清流,在这个追求高分数,追求好学生的“同质化”要求中,让人眼前一亮。

这位爸爸觉得,孩子原来只能考0分,现在有了很大的进步考出了7分的成绩。一方面说明孩子已经开始对学习有所在意,已经开始自主学习了,只是因为自己之前落下的太多,一时半会补不上来而已;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了孩子端正了对待学习以及对待考试的态度,这相较于以前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所以,于情于理都应该给与孩子鼓励。

当然,开心爸爸不是说建议爸爸妈妈们也用买烟花庆祝的方式来鼓励孩子,但是对于孩子在学习上的进步,在态度上的改善,应该能够敏锐的发现,并且给与他们鼓励。这样的话,孩子才能接收到正向的刺激,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其实在对待孩子成绩这件事情上,爸爸妈妈更多的是应该看到孩子的进步,对孩子进行鼓励,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加有安全感,能够有信心朝着更好的目标冲击。

最后

当然,开心爸爸并不是说爸爸妈妈放任孩子自由,不管不顾孩子的学习成绩。事实上现在学习还是一条很好的阶层跃迁之道。开心爸爸只是想说,就算是要求孩子的成绩,也应该建立在爱孩子的前提下,是对孩子现有能力的综合考量下的合理要求,而不是把自己未完成的期待,全部让孩子来实现,不是强行为孩子定义人生。

卢梭曾经说过一句话: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很明白的说出了教育的意义,实际上孩子上学受教育,更多的是让他们的天性得到释放,原本有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这就够了。至于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表现出来的成绩如何,都只是一些附加的属性。

明白了这一点,才能教育出更优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