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父子关系:《父子拳王》不是第一个演的,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2020-04-27   开心爸爸的日记

前言

近些年来,涌现出很多表达父爱的电影作品,而且这些作品中不乏一些精品。

发现女儿的天赋,不惜与全世界作对,也要帮助女儿换掉裙子,剪掉长发,并且按照摔跤手的标准来训练她们,最终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冠军,迎来辉煌的人生。这是《摔跤吧爸爸》中的父爱;

维护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临危不乱,用缜密的思维创造出了天衣无缝的证据,帮助妻子和孩子既制裁了恶人又保留了自由。最后为了给女儿一个好的榜样,放弃大好的结局而选择了坦白,清白做人。这是《误杀》中的父爱;

为了儿子的教育,不顾自己69岁高龄,拖着患癌的病体,远赴美国,在人生地不熟的城市,一次次挥出拳头。最后,他明白了一个爸爸应该尊重孩子的梦想,而不是一味的替他们做决定,父子和好如初。这是《叶问4》中的父爱。

还有,就是今天开心爸爸要和大家一起聊聊的,去年上映的一部小成本电影《父子拳王》。

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有真实的模型,那就是脑瘫拳手汪强。

这个从小因为早产带来各种并发症,最后演变成为了脑瘫的传奇性人物。关于他的故事,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自行搜索,也是一个父爱与成长的故事,限于篇幅开心爸爸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而这部电影的情节其实和汪强的成长过程差不多,作为影视节目,还是把爸爸和孩子之间那种不理解,强权父亲带来的亲子危机,以及最终父子冰释前嫌的感情展现的淋漓尽致。虽然说整体上看比较简单,但全程贯穿的那些情感,却让人无比动容。

电影中,于荣光饰演了一位昔日的拳王

妻子难产去世后,他为了照顾天生左手有残疾,还伴有智力障碍的儿子,选择了退役。之后他的生活,一方面是与儿子相依为命,坚强的生活;另外一方面则是带着儿子四处求医问药,期待有一天儿子能够被治好,恢复正常人的生活。

郑人硕饰演的是儿子余生,外表上左手残废,几乎可以说只有一只手臂可用;从智商上,他也是远低于同龄人,这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从心态上看,因为身体的缺陷,他很自卑,童年几乎都是在阴影中度过的。

多年以后,余生的拳击天赋被于荣光的老朋友发现,激动的老朋友表示要把余生培养成为一个职业的拳击手。作为一个前拳王,于荣光深知这条路上的血与泪,再加上余生的身体条件(拳击比赛没有残疾人项目,想要参赛只能是和那些正常的拳击手同台竞技),需要付出几倍甚至是几十倍的努力,念及如此,他极力反对儿子余生学习打拳击。

因此,父子之间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最终呢,余生还是战胜了自己,凭借自己的能力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拳击手,打赢对手的同时也找到了人生的意义。而于荣光呢,也认识到了拳击对儿子的重要意义,从反对变成了支持,拳击这条路上父子俩一起并肩走了下去。

说实话,电影还是很老套的,从背景的设定到人物的冲突,从情节的推进到悬念的展开,从冲突的铺设到结果的演变,都给人一种浓浓鸡汤的味道。但是如果看过汪强故事的人,再看这部电影的话,就会多了一些感同身受,就能更加深入的品读其中的父子情深了。

这部电影最独特的两个点,就是用故事的形式,给大家生动的展现出了,“子承父业”的矛盾,以及父子如何和解的过程。

电影如人生,看他们的故事何尝不是在看我们自己的故事呢?

子承父业

之前看过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了孩子,你会让他做你现在做的工作吗?”。

网友们众说纷纭,有赞同的也有不赞同的。

其实关于“子承父业”一直以来都是个充满了争议的话题。

愿意让孩子子承父业的,无外乎是自己的工作还算不错,能够有一份对得起自己的薪水,以及光鲜亮丽的工作环境。或者是多年的工作,自己积攒了不少的人脉关系,如果孩子也从事这个行业的话,明显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而不愿意让孩子子承父业的,往往是一些劳动密集型,或者是对自己伤害比较大的工作,爸爸妈妈自己工作已经是费心费力,而且投入和产出也不成正比,就不舍得让孩子也受这份罪了。

电影中的于荣光不希望儿子学拳击,一方面他自己前半生经历已经显示了,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职业,看上去一时的光鲜,背后却是没日没夜的苦练,以及挥洒无数的汗水才能换来的。而且,拳击并不是一个安全的职业,很多时候,拳击手都是冒着生命危险,以及燃烧自己生命才能换来那一点点高光的瞬间。

另外一方面呢,儿子的身体条件也不允许他参加这样一个,对身体综合素质,以及灵活性反应能力爆发能力都很高的比赛。毕竟对于身体完好的人来说,拳击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了,对于余生这样身体和大脑都有障碍的人来说,就更加的难了。

于情于理,作为爸爸的于荣光都希望儿子能够找一个安全的工作,安安稳稳度过这一生,这就足够了。

儿子余生是怎么想的呢?

是的,稚嫩的他并没有想的那么深刻,未来的路有多崎岖他也没有太多的概念。但是作为一个身体有缺陷的人,儿子更希望自己用拳击这种充满了男人气概的方式,向更多的人展现出其实自己也很强的一面,从而像个正常人一样生活。

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选择,这其实就是父子矛盾的冲突点。

作为爸爸妈妈,是尊重孩子的想法培养他们,给他们提供足够的物质以及精神方面的帮助?还是宁愿被孩子埋怨,甚至是怨恨,也要坚持让孩子做出自己认为对的选择?看上去像是电影中于荣光的选择,实际上却是对现实中很多爸爸妈妈们的心灵拷问,您会怎么选择?

在爸爸妈妈的眼中,孩子始终都是孩子

在很多爸爸妈妈的眼中,自己的孩子哪怕是结婚生子了,也还是那个长不大的,需要自己关心的孩子。这其实是一个太大的教育误区了。

孩子不管大还是小,都应该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不应该也不能附属于爸爸妈妈而存在,爸爸妈妈也尽量不要主观的去决定他们的人生。

很多不希望孩子选择自己现在从事职业的爸爸妈妈,无外乎是像开心爸爸上面说的,觉得这份工作不是很光鲜,收入不是很高,社会认同率也不是很高之类。但是您有没有想过,同样是一份工作不同的人来做效果是并不一样的。

同样是体力劳动,有的人一辈子只能靠出卖劳动力来赚钱,而有的人呢,边工作边思考,边工作边学习,在挣钱的同时提升了自己,最终实现个人价值的跃迁。

作为爸爸妈妈,给孩子更好的成长建议,让他们不要重复自己的老路,在自己走过的路上获得更大的成就,这不是更加有意义的事情吗?

而那些希望孩子从事自己现在职业的爸爸妈妈,也无非是觉得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帮助孩子少走不少弯路,轻轻松松跑赢很多同龄人。毕竟,从0开始和从1开始,对于一个刚出生社会的孩子来说,压力不可同日而语。

但是,您想过没有,这种看上去是为了孩子好的做法,往往是剥夺了孩子努力拼搏,正确认识自己能力,正确面对挫折,更好见识世界的机会。

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或者不是都不对,只要选择就是干预了孩子的人生。正确的做法是给孩子更多的建议,以及对于利弊的分析,最后尊重孩子的选择。

电影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耍了一个花招,用昔日对手的赏识,进而决定培养余生的方式,来让儿子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于荣光呢,看到儿子虽然选择了拳击,但却没像自己想的那样失败,也就认可了这一点。

父子如何和解

其实作为一个爸爸,开心爸爸个人更加关注父子和解这个话题。

电影中的故事其实是取巧了,在余生成名之后,于荣光的眼睛出了问题几乎要失明,一下子变得生活不能自理。而余生呢,则是回归家庭回到爸爸身边,就像小时候爸爸照顾他一样,开始像个“正常人”似的照顾爸爸。

就是在这种日复一日的照顾中,余生目睹了爸爸因为当年打拳击落下的病根,也就明白了为什幺爸爸不想自己也去打拳击。至此,儿子明白了爸爸的苦心,父子间顺利的和解。

当然有类似情节的还有《叶问4》,叶问和叶准的和解,也是因为叶准知道了自己爸爸身患癌症,想在生命的最后时间给自己一个比较安稳的未来。原本的叛逆瞬间变成了不懂事,爸爸的那些行为在这个时候的叶准眼中都有了合理的解释,最终父子终于顺利的和解。

但影视作品终究是影视作品,现实生活远比电影中表现出来的要复杂的多,也难以和解的多。

说实话,父子关系对于全世界的男性来说,都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在父爱如山沉默不语的背景下,充斥着对抗、矛盾、强权、挣扎以及隐忍。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儿子出生以后天然会和妈妈产生一种依恋的关系,不管吃饭还是睡觉,他们都希望能够和妈妈在一起,并且希望妈妈的眼神一直都在自己身上停留。但是在现实中呢,妈妈除了和儿子,还会和爸爸有亲密的关系,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在儿子看来仿佛爸爸就是那个和自己抢夺妈妈的人,所以,从小儿子和爸爸之间就是有很多隔阂的。

从生活实际角度来讲,很多家庭都是爸爸在外打工挣钱,亲子相处的时间本来就很有限,再加上很多爸爸并不善于言辞,就算是心中有爱,也只是用硬邦邦的方式来表达。就算是和孩子之间有了误会和矛盾,也不能及时的解开,最终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深,父子之间的关系就更加的恶化了。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父子该如何和解呢?

很多时候,儿子与爸爸的和解是从他自己成为爸爸之后开始的。

有了家庭,并且有了孩子之后,儿子的心智开始逐渐的成熟,看着自己的孩子多么的像当初的自己,也只有这样才能想起当初爸爸面对自己时的无奈,才能理解爸爸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不容易。

其实父子和解并不困难。

对于爸爸来说,放弃固有的那种和儿子的相处模式,做出一些积极的改变。可以花费时间花费精力在陪伴儿子这件事情上;可以把儿子当做是成年人一样的看待,谈一些男人之间才会聊的话题;对于和儿子之间的矛盾,可以寻求妈妈作为中间人,进而解决在萌芽之中;放弃之前那些不切合实际的期待,做一个普通的爸爸等等。

对于儿子来说,就像是和妈妈之间的相处一样,可以把自己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让爸爸知道自己在想什么想要什么;可以尝试着听一次爸爸的话,很多时候爸爸们都是嘴硬心软,提出的要求也都是为了自己好;可以要求爸爸与自己一起,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等等。

其实开心爸爸说的这些,做起来都不难,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的父子之间的紧张关系,大概率还是他们谁都不愿意主动迈出那一步而已。

开心爸爸说

这部《父子拳王》,与其说它是一部热血,反映拳击手生活的电影,不如说它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父子和解的过程。有误会有不解,有冲突有对立,有感动也有理解,这其实才是父子关系的真谛:不管有过什么样的冲突,最终都会翻过去。不管是爸爸还是儿子,最期待的,还是两个人在一起回忆过去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