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展开寒冬作战训练,严寒号称天然盟友,曾协助俄击败德法

2020-02-03     砺剑堂


近日俄罗斯媒体连续报道,俄军在冬季最寒冷的时间中大规模展开寒区作战训练和演习,其中中央军去的装甲部队出动大量T-72型坦克,在冰天雪地中演习快速突进、远程战略机动等作战科目,而俄罗斯空天军则直接派出苏-24M和米格-31BM等多型号飞机直飞更加寒冷的北极空域进行作战训练。我国军队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俗语,俄罗斯由于大多数国土处于高纬度地区,因此寒冷条件下作战就是俄罗斯军队必须要跨越的一个科目,而且所谓的"俄罗斯的冬天"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很少经历,甚至很难想象的。

(在大雪中作战的俄罗斯T-72坦克)

"冬天是俄罗斯的天然盟友。"这句话最初的出处已经难以考证,但是这句话确实道出了一个真理:俄罗斯的冬天往往比俄罗斯的军队更加可怕和残酷。除了同样生活在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地区的蒙古军队外,没有人能够征服俄罗斯——因为,几乎所有军队都无法有效抵抗俄罗斯的严寒。

败于严寒的拿破仑和功亏一篑的希特勒

说到俄罗斯的历史,气候确实帮了很大忙。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俄罗斯曾经两次面临灭国的威胁,而两次都是因为"冬将军"的降临而让俄罗斯转危为安,其历史发展堪比被日本人推崇备至的"神风"。

(筹备入侵俄罗斯的拿破仑(前方坐者)和他的将军们)

1812年6月24日,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率领60万精锐法军分两路渡过涅曼河,开始征讨俄罗斯。1812年的法国,国力已经达到了其辉煌的顶点,在当时的欧洲,法国连续击败奥地利、普鲁士等强国,并控制了意大利、德意志(莱茵联邦)、尼德兰(今天的荷兰、比利时)和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整个欧洲大陆除了俄罗斯外,已经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和法国抗衡,只有英国因为海峡的阻隔还在与法国对抗。原本拿破仑联络当时的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对英国进行联合海上封锁,但是俄国出于自身利益的靠拢在和法国结盟一段时间后,就退出了法俄同盟,这让拿破仑极为恼火,并最终制定了攻打俄罗斯的战略计划。

(米哈伊尔·库图佐夫,沙俄名将,击败拿破仑的功勋元帅)

在入侵俄罗斯时,法军兵锋正盛,俄军虽然和法军发生了数次激战,但都被精锐法军击溃。为此,俄军总指挥库图佐夫元帅制定了大规模战略撤退计划,并领导俄罗斯军民对法军实施"坚壁清野"的围困方针,这样法军尽管进展迅速,从6月到9月,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法军已经从当时的俄普边境推进并占领了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但是由于库图佐夫制定的战略撤退和坚壁清野的计划,当时的莫斯科已经是一座空城,库图佐夫在撤退之前,甚至还放了一把火,把整个城市烧成灰烬。而法军在入侵俄罗斯的道路上沿途得不到任何补给,经后方运送的粮草有超过1/3被运输部队自己的骡马消耗,前线无论是粮草、弹药还是战马都无法得到及时补充,特别是冬季的来临,让拿破仑不得不在10月19日下令撤离莫斯科,并开始战略大撤退。在拿破仑12月6日抵达巴黎时,身后曾经的61万大军仅剩下了约2.7万残兵败将。后世有关于1812年战争的记载虽然对于库图佐夫的战略计划多加赞赏,但是对于冬季的严寒则给予了决定性的评价。

(狼狈逃离俄罗斯的法国军队)

尽管欧洲的冬季普遍比较寒冷,但是法国和德国所处纬度相对较低,海洋性的气候让两国的冬季虽然寒冷但却可以忍受,而俄罗斯纬度较高且深处内陆,冬季气温经常在-40℃~-50℃之间,地面冻结后甚至比钢铁还要坚硬,使用炸药也炸不开,而且更重要的是——没有经历过这种苦寒气候的人,会对这种气候难以适应从而产生巨大的非战斗减员。据当时法军的一位军医主任回忆,"这种寒冷甚至比敌人的炮火还要致命,1.2万人的陆军第12师除350人幸存外,全部死亡"。可以说,法军的伤亡实际上大部分是俄罗斯的严寒气候造成。

(深陷俄罗斯大雪的纳粹德国坦克和突击炮)

不过在拿破仑征俄失败129年后,另外一位欧洲强人又动了侵略俄国的野心,他就是第三帝国的"元首"阿道夫·希特勒。1941年6月22日(都是6月,和拿破仑只差2天,可见侵略者都企图在冬季来临前解决俄罗斯)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计划开始实施,俄罗斯历史上规模空前绝后的"卫国战争"正式爆发。当时的俄罗斯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并且拥有当时仅次于美国的工业产能,希特勒幻想着用俄罗斯的资源和装备大大扩充自己的帝国。不过冬将军很快也给了他迎头一击。

(俄罗斯的严冬,在冰封的冻土地带甚至无法挖掘像样的战壕,只能这样"挖坑")

1941年的严冬一如1812年一样,是当时50年以来最寒冷的一个冬天。俄罗斯大地上的气温在一夜之间下降近20℃。这让习惯于东普鲁士温和海洋冬季的德军官兵极为不适应。德军军需部为部队赶制的冬装根本无法有效抵御-40℃的严寒,而且由于设计上缺乏在寒区作战的考虑,德军坦克发动机因为寒冷而被冻结,车长观察窗被冻住,润滑油凝固……甚至连步兵枪械使用的枪油也被冻结,连枪栓都拉不开,只能使用手榴弹作战。同时德军坦克和装甲车辆采用的窄幅履带在松软的雪地上根本跑不快,而采用了宽幅履带设计的苏军T-34型坦克则健步如飞。当时德国中央集团军在中路进攻时已经攻打到莫斯科市郊,德军指挥官甚至已经可以从望远镜中看到克里姆林宫尖顶上的红五星,然而一切都在冬将军戛然而止,莫斯科战役,依靠冬将军的帮助,德军被苏军击退150公里左右,希特勒迎来他军事生涯上第一个惨重失败。

严寒,比敌人更可怕的"敌人"

地球是一个半径约6000多公里的星体,由于自传和公转的存在,且受地磁偏转的影响,地球上按照受热量被划分为"寒带、温带、热带"三种不同的气候带。温带和热带由于气候温暖,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源地,寒带地区由于气候寒冷,物产稀少且土地贫瘠,在古代很少有人类居住,直到工业化社会后,由于开发矿产资源等需求,寒带地区才开始逐步出现人类活动的踪迹。

(雪地中的窝棚依然是保暖休息的好办法)

但是寒区作战却是现代军队一个必须要学习的课题,因为军队的作战范围非常广泛,为了国家利益,军队有可能需要在任何条件下作战,因此充分学习和了解寒区作战的特点,是能够打胜仗的重要前提。

寒区、严寒条件下的作战,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克服寒冷。低温对于部队的普通士兵和武器装备都有很大的限制甚至是杀伤效果,即使在和平时期,各国军队也必须严肃对待这一问题。根据军事医学的角度来看,冻伤是寒区作战对于士兵最大的威胁,而体温流失是冻伤发生的根本原因。所以在寒区作战,第一重要的就是保暖,保持体温不会快速流失,就能有效确保作战能力。而确保体温,就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穿着合适的防寒服装;第二,在饮食方面进行调整。

(俄军专用寒区单兵口粮)

穿着御寒的服装,这一点都可以理解,因为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穿着保暖的服装是直接确保体温的手段。不过在寒区作战,服装不仅仅需要保暖,还需要保持透气和轻便。这主要是出于作战的考虑,因为在寒区行军,如果身体出汗,就需要服装足够透气来排汗,否则汗水贴在体表会导致身体热量快速散失。同时如果服装过于笨重,会妨碍士兵活动,进而影响作战,所以服装的选择必须严格遵循寒区作战的设计思路进行。据有关资料披露,气温-20℃以上、风力3级以上,一般对徒步行军影响不大;气温-20℃以下,风力6级以上并有降雪时,就必须换穿棉鞋,徒步行军中一旦防护不当,极易造成冻伤。一旦防护不当,就会出现大量的非战斗减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第九兵团在长津湖战役中伤亡超过3万人,其中2万多人是因为冻伤减员而并非是战斗减员。

(没有寒区作战经验,才会遭遇这样的尴尬——韩国驱逐舰访问符拉迪沃斯托克)

其次,在寒区作战,士兵的饮食也需要进行适当调整,要以高热量、高蛋白食物为主,确保士兵每天有充足的能量补充,以便对抗严寒的天气。根据统计,在寒区作战时官兵体能中水分消耗会大幅增加。即使是以后勤保障突出而著称的美军,在二战欧洲战场上冻伤减员比例也高达8%,在朝鲜战争中则为4%,因此美军非常重视为寒区作战的官兵补充热量和水分。美军条令规定,寒区作战固然可以食用战斗口粮或小分队口粮,但只要有可能,即应按标准供应热食。这一规定甚至被写入了美军专门的《寒区作战与士兵手册》,不过美军严令禁止在寒区饮酒,理由是酒精只会带来短暂的温暖感觉,却容易麻痹神经,导致官兵忘记防寒并引发冻伤,而且在低温下,饮用冷酒会使舌、喉发生冻伤。

(驾驶驯鹿雪橇的不一定是圣诞老人,也有可能是俄罗斯北极部队,他们是全球唯一的专业寒区作战军队)

长期在寒区作战的俄罗斯军队对于寒区饮食供应更是经验丰富,早在苏联时代,各级军队主官就必须严格关注食物的问题,特别是在冬季要严格预防食物被冻坏的情况,并且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为部队提供热食和开水,以确保士兵吃得暖和,避免因为寒冷引发的体能浪费。同时保证热食供应也是确保士兵不会因为消化道受凉而引发疾病的重要手段。

寒区作战的装备保障

除了让士兵吃饱吃好以外,装备的保障也是重中之重。例如在二战的苏联卫国战争中,德军和苏军都曾经遭遇冬季过于严寒而枪栓拉不开的情况,我军在当年朝鲜战争中也曾经遭遇同样的困难,这都给部队作战带来了严重困难。特别是在当今电子设备大行其道的情况下,严寒和低温堪称是电子设备的"大敌"。根据测试,在-20℃的情况下,一个原本充满电的锂电池移动电源,可以在2~4小时内,电量下降到其设计值的十分之一,而如果温度更低,则有可能直接丧失工作能力。

(高寒地区使用的武器装备和一般武器有明显的区别)

不仅如此,坦克、汽车的发动机在低温条件下也有可能被冻住,因此在发动之前需要进行"暖车"。而且在低温条件下,坦克、自行火炮等履带式装甲车辆润滑油粘度会变大,机械部分磨损加剧,故障增多。同时由于低温会导致地面结冰,履带打滑进而导致车辆行使困难,交通事故增多等问题。而且由于金属性质受气温影响较大,当气温低至-40℃以下时,金属的韧性会逐渐消失,脆性加大,进而导致履带、轴承等脆弱部位更加容易断裂或者损坏。

(二战时期苏军T-34坦克采用宽幅履带,柴油发动机的设计,这让其在雪地中作战的效能非常突出)

同时低温条件下对于枪械和火炮的使用同样有较大危险,因为枪械和火炮都是用专用助推火药将弹丸发射出去,用于攻击目标。而火药气体在枪膛或者炮膛内燃烧时会产生数百摄氏度的瞬间高温,这种高温作用于低温的枪管或者炮管,极容易引发炸膛事件。所以冬季还必须给枪支的枪管以及火炮的炮管包裹上防寒外罩,以便在一定水平内保证枪管和炮管的温度,减少机械故障和炸膛的发生。

俄军的寒区作战对于我军的启示

由于国土大部位于高纬度的寒带,特别是人烟稀少的西伯利亚荒原,所以俄军非常重视寒区作战的训练,每年都会腾出大量时间组织相关的演习以确保部队的战斗力不会衰减。与此同时俄军针对寒区作战所总结的各种经验教训也非常宝贵,值得世界其他国家借鉴学习。

(我军新式防寒服,轻便保暖,结识耐用)

尽管我国本身并没有国土位于高寒地区,但是我国国土中却包含了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高原地区不仅仅是高寒而且缺氧,所以解放军守卫的地区实际上比单纯的高寒地区更加严酷,特别是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山地区甚至被称为"生命禁区"。所以寒区作战也是我军的"必修课"之一。

(这身湛蓝的迷彩,不觉得和白雪映衬,太过扎眼了吗?)

寒区作战,基本要务是确保士兵吃饱穿暖,其次,对于作战武器装备,要进行特别的维护保养,确保机械设备的靠性,以及武器弹药和枪械系统的安全性,最后对于电子设备必须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因为现代战争电子设备使用越来越多,包括各种侦察、观瞄、测距等系统以及通讯终端等,都是电子设备,确保这些设备在严寒条件下的正常使用是确保部队能够打胜仗的关键所在。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yG89D3ABjYh_GJGVP5Z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