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了,为什么别人孩子是“小勤奋”,自己的就是“小拖拉”?

2020-01-12   漫风点点说教育

01

同事张姐的孩子晴晴上小学2年级,小姑娘聪明伶俐,来我们单位玩过几次,大家都挺喜欢她。


但是中午午休时,张姐提起她姑娘,却长吁短叹起来。


原来晴晴写作业特别喜欢拖拉,平时上学有老师看着还好。现在放假了,家里没人管,那真的是能墨迹到晚上11点多。老母亲都要疯了,连说比加班工作都累。


我问张姐,说了解过晴晴为什么这么拖拉吗?是就是不会写,还是有其他原因呢?


张姐回答,女儿说就算早写完作业,也得做其他额外加的卷子,也不能出去玩。所以没啥动力。


我分析道,这就是原因所在。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做什么事能够坚持的原因,都是来自于自我驱动力。


如果学作业之后,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出去玩,那孩子肯定会提高效率。要是写完A还有B,那还不如拖着做,反正也没啥动力。


02


即将到来的寒假,肯定有很多家长,也有着和张姐一样的烦恼。怎么样才能让家中的”小拖拉”变成“小勤奋”呢?


最好的方式,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份写作业的家庭计划!


大多数家长习惯监督孩子写作业,如果孩子写作业拖拉,就会下意识地凶孩子:


你就是懒/不认真/贪玩……


其实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原因,而是为了发泄家长的情绪,直接给孩子贴标签。


长期得不到正面反馈的孩子,只会自暴自弃。


“你不是说我懒/不认真/贪玩吗?那我就更不努力了,反正做不做都一样!”


而且家长的外部监督,把写作业这件孩子的应该“自我负责”的事情,变成了父母要负责的事情。这样一来,孩子更容易放弃了,因为感觉“不是我的事”。


所以说,为了让孩子知道这件事是自己该做的,家长要和孩子约定每天做作业的时间。并且讲清楚,如果作业按时做完,孩子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家长不会干涉。


如果是每晚7:00-8:30,那么全家都要静下心来,营造温暖、安静的氛围,帮助孩子静心写作业。


父母的陪伴,不是在旁边玩手机,而是也尽可能地在旁边阅读,尤其不要玩手机、看电视。


如果孩子可以按时完成作业,就让孩子自由地玩一会。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也会让他们在玩耍中得到乐趣。


03


有的父母为了督促孩子写作业,特别擅长给孩子“画大饼”,也就是描绘未来的愿景。


“如果你现在好好写作业,以后就能上好大学,找好工作......”


但是有研究表明,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在长远利益面前,绝大部分人都会“短视”,选择现在的短暂利益。


《自控力》书中提到了“延迟折扣”这一概念,等待的奖励时间越长,奖励带给你的价值就越低。人们往往只重视眼前的利益,而选择性忽视未来更大的幸福。


人类在和诱惑交锋时,往往会丧失理性,而却从于眼前的利益。原因是大脑还没有进化到能对未来的奖励做出回应。


为了让孩子能够有足够的意志力,抵抗及时行乐的诱惑,家长就不要谈及太远的未来,而要侧重于描绘触手可及的快乐。


这也印证了上文中提到的,为什么家长要和孩子探讨,完成作业后,孩子可以自由选择做什么,而不需要再完成其他的作业了。



04


父母在和孩子完成寒假学习计划后,还要给孩子及时、正面的鼓励与反馈。


首先,要用细致的描述给与孩子鼓励,而不是赞扬。


不要说孩子,“你写完作业了,真棒!”此类的话语,而要鼓励孩子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比如说“妈妈刚才发现,你有一道题开始没思路,但是通过翻阅例题,自己就有了想法,我喜欢你这种努力的方式!”


“充分肯定孩子良好的表现,孩子会表现得更好。道理虽然简单,却很实际。”



其次,要让孩子用输出倒逼输入。


根据学习吸收率金字塔的理论,主动学习沉淀下来的知识,要远远大于被动学习。


在孩子学习完新的知识点后,要让孩子试着讲出来,做一名“小老师”。比如和孩子做手抄报,或者给其他家人讲解刚才学过的东西。


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孩子巩固所学的同时,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最后,家长也要意识到,孩子的学习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就的。


儿童的大脑发育尚未成熟,决定自控力的前额皮层,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育。


​家长不要操之过急,而是给与孩子正确引导的同时,用耐心和爱做依托,让孩子获得信心与力量。



注: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