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小果一直在追《三十而已》,看到顾佳俩口子对待儿子发热的那一集,作为一个合格的儿科医生,忍不住吐槽:
编剧,您对孩子发烧这件事,明显没有上几集对癫痫来的靠谱啊!
来看看,发现儿子发烧后,顾佳夫妻俩是怎么处理,这些处理对不对。
【1】一发热就去医院
发现儿子发热后,顾佳的第一反应是赶紧上医院:
到了医院,还得是特需门诊:
这样做对吗?
不对。
在发现儿子发烧后,顾佳是给他测量体温了的。
假如这时候,体温不是很高,先不用这么着急,等小朋友醒来,观察一下他的体温变化。
如果此时,小朋友测量的体温比较高,超过38.5℃,也不是马上送医院,而是先退烧。
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如果仅仅是发热,一般都是病毒感染为主,而病毒感染是呈自限性的,没有特效药,对症治疗即可。
可能有些妈妈会说:
不行,不上医院不行,孩子一发烧,我就害怕,我怕在家会耽误病情。
拜托,顾佳是谁,可是修得了天文望远镜,搞得定小行星命名的学习型全职妈妈,孩子在她精心照顾下3年,怎么可能没有碰到过发热这种大概率事情。
怎么可能会做出一发热就往医院跑这种事,编剧你出来解释一下。
那么,像我们这种既没有医学知识,又不是没有顾佳这么全能的妈妈,孩子发热就送医院总没有错吧!
非也,非也。
让小果告诉你们,什么情况下该去医院:
- 持续高热不退;
- 反复发热已经超过3天;
- 体温退下来以后精神很差;
- 小朋友还不到3个月;
- 发热的同时出现惊厥、呕吐、气促、腹泻等情况。
如果小朋友刚开始发热,没有其他症状,而且体温退下来以后精神良好,能吃能喝能玩,不用着急去医院,去了医院,不管普通门诊还是特需门诊,也就叮嘱叮嘱如何观察病情变化。
【2】退热贴
到了医院,病人比较多,需要候诊,顾佳一摸儿子的额头,嗯,还是烫,这时,她掏出一样“退热神器”——退热贴,给儿子贴上。
回答家,体温退而复升,又来此神器:
哇,如此高出镜的退热贴,其实家里有娃的朋友一点都不陌生,估计看此文章的朋友们家里也囤货了不少。
打开某宝,随便一搜,不要太多。
可是,退热贴真的能退热吗?
事实上并非如此。
不管在我国2016年出台的《中国0-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里,还是2011年的美国儿科学会《儿童发热与退烧药的使用》指南里,根本就没有提及退热贴这件事。
也就是说,在退热这件事上,各大权威根本没有承认过退热贴的地位,退热贴终究只是个野路子。
退热贴退热的原理是靠其凝胶中的水分蒸发来带走热量。
看起来似乎很完美,但实际上没有多少效果。
如果把发烧的宝宝比做一壶烧开的水壶,底下的火没有关,你在水壶上贴一个退热贴降温,有多少效果?
但是,好在退热贴也没有什么副作用,除了过敏,如果,你家孩子不抗拒使用,那就用呗。
如果,你家孩子非常抗拒,那就不要用了。
【3】退烧针
从医院回来,子言烧退了,因为用了“退烧针”:
哎呀,顾佳同学,您怕是上了个假医院,看了个假专家吧!
退烧针,这种用法,在大医院里早被淘汰了,剩下的也就一些小诊所在用用。
我们一般所说的退烧针,指的是这大类:
- 赖氨匹林类
- 氨基比林类
- 地塞米松
其中,赖氨匹林类药物会诱发瑞士综合征,可导致癫痫,氨基比林类药物会导致白细胞减少症,降低宝宝的免疫系统,而地塞米松,则会破坏孩子的免疫学系统,使孩子更容易生病。
看到这些,你还敢给孩子用吗?
名字太复杂记不住是不是,别担心,只要记住,但凡是通过肌注、静脉方式使用的退热药物,都不被推荐的。
如果孩子真需要退热处理,目前国际上推荐的适合孩子使用的退热药物只有2种,那就是 布洛芬和 对乙酰氨基酚。
像我们比较熟悉的美林、小儿退热栓、泰诺林等等,都是可以的。
只要认准这两个成分,至于是溶液的、还是颗粒的、还是塞肛的,统统都是可以的。
朋友们,在面对孩子发热时,顾佳的这些做法,你们入过坑吗,可以来评论区交流交流。
关于宝宝发热,你可能还需要了解:
我是小果,三甲医院儿科主治医生,二宝妈妈,从医十年余,欢迎关注了解更多育儿知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y-hGzXMBeElxlkkaFEM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