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胸小奶、奶水清没营养,6个母乳喂养谣言一次性攻破

2020-07-31     儿科医生小果

原标题:辟谣|胸小奶、奶水清没营养,6个母乳喂养谣言一次性攻破

母乳喂养,是每个妈妈都想送给宝宝的一个礼物。

但是,在母乳喂养这条路上,却四处都是拦路虎,一不小心中招,母乳喂养则变成可望不可即的事情了。

那么,母乳喂养路上,都有哪些谣言阻拦着我们呢?

谣言1:胸小没有奶

小果有个闺蜜,那时,她刚生产完,还住在产科,小果前去探望时,闺蜜向小果吐露:

就刚刚小果进门前,她的亲娘跟亲婆婆俩在那讨论,闺蜜胸小,估计奶水不会多,要不要先买奶粉准备着,闺蜜也觉得是有道理,于是就来问小果。

其实呀,胸小胸大跟奶水足不足,真的是八竿子都打不着,因为,乳房大小是跟乳房内脂肪多少有关系。

但,宝宝的乳汁是脂肪生产的吗?

当然不是了!

乳汁是由妈妈的脑司令接受命令后,指挥乳房内乳腺分泌的,跟乳房内脂肪完全不搭边。

所以,不要因为自己胸小就放弃自己哦。

谣言2:奶水清没营养

乳汁是分为前奶、后奶的。

前奶富含水分、蛋白质、乳糖等,后奶的脂肪成分比前奶多,所以看上去,前奶比较清,后奶比较浓。

但不管前奶还是后奶,对宝宝的生长发育都必不可少,并没有好坏之分。

所以,只要母乳妈妈饮食结构均衡,宝宝每天的奶量达标,前奶后奶都吃到,营养肯定会有保障,不需要担心奶水清,营养不够的问题。

谣言3:宝宝黄疸,要停母乳

十个宝宝九个黄。

绝大部宝宝在出生后都会面临黄疸这个坎。

引起宝宝黄疸的原因非常多,但不管什么原因都不需要停母乳。

在众多引起宝宝黄疸的原因中,有一种原因被称为 母乳性黄疸,在原先的观念里,如果宝宝被诊断为母乳性黄疸,可以停母乳来诊断性治疗。

但随着医学的发展,这一做法已经不再被建议了。

母乳性黄疸,包括2种情况:

  • 母乳喂养不足性黄疸
  • 母乳某些成分引起的黄疸

第1种,光从名称就知道是母乳不足引起的,当然不能停母乳了。

而第2种,虽然是由妈妈的母乳成分引起的,但仍不建议以以停母乳来治疗。

因为无论是纯母乳喂养还是更换人工喂养,随着日龄增加,胆红素水平均可降低。

而且,这种母乳性黄疸大多发生在新生儿晚期,此时新生儿已经习惯了纯母乳喂养。突然中断母乳喂养时,由于不适应奶嘴的感觉和配方奶的口味,新生儿的总摄入量减少,大便和小便排出减少,反而使胆红素水平上升。

谣言4:6个月后母乳没营养

直至今日,仍有一些人认为6个月后的母乳没有营养,

其实,包括 WHO在内的世界各国权威机构都建议,坚持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并推荐母乳喂养至2岁及以上。

6个后,不是母乳没有营养了,而是母乳的营养不能完全满足宝宝的需求了。

这个时候,我们不是断母乳,改奶粉,而是要及时添加辅食。

再高级的奶粉都比不上妈妈的母乳。

谣言5:母乳宝宝容易腹泻,营养会跟不上

确实,很多母乳喂养宝宝的大便会比奶粉喂养宝宝的的大便要多,要水分多一点。

但,这并不意外这就是腹泻啊。

何为腹泻,腹泻是指大便性状的改变或(次数)的改变。

而母乳喂养宝宝的大便,本身就是稀糊状、黄色或金黄色,常伴有奶瓣,至于次数,一天2-3次、3-4次、5-6次、7-8次都是正常的。

谣言6:母乳喂养的夜奶频繁,要及时断奶

如果宝宝夜奶频繁,确实是母乳宝宝比较多见,毕竟,吃母乳太方便了。

但是,这是母乳喂养的错吗?

这明明是大人没有给宝宝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的原因呀!

如果宝宝夜奶频繁,夜醒不断,给宝宝断奶并不能解决根本原因,解决夜醒的根本还是要从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入手。

我是小果,三甲医院儿科主治医师,二宝妈妈,从医十年余,欢迎关注了解更多育儿知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ZuQ9wHMBd8y1i3sJvPD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