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更改需慎之又慎,尤其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地方。
它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无论是作为文化的传承、发扬,还是情感的寄托、蔓延,地名都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位置,因而保护和延续地名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放眼全国,那些跨越近千年从未更名的城市,就越发显得富有内涵,令人向往。
邯郸
位于河北。地名由来有三说,一说战国以前写作甘丹,二说由姓氏而取名,三说源于邯郸山。邯郸,中华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赵文化、女娲文化、建安文化和成语典故文化等。同时还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太极之乡和指南针的故乡。
《竹书纪年》中,就有商末在邯郸建离宫别馆的记载,证实邯郸城至少已有3100年的建城历史。
荆州
古称“江陵”,湖北省地级市,是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所在地。荆州之名源于《尚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为古九州之一;以原境内蜿蜒高耸的荆山而得名。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立荆州刺史部,东西汉时皆属南郡。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荆州,后归吴荆州,定治南郡。晋永和八年(352年),荆州定治江陵。南北朝时,齐和帝、梁元帝、后梁、萧铣皆以荆州为国都。
六安
位于安徽,别称皋城。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置六安国。元末,始设六安州。六安市素有“白鹅王国、羽绒之都”美誉,并盛产茶叶,六安瓜片闻名全国,是中国十大历史名茶之一。
扬州
位于江苏,古称广陵、江都、维扬。为古九州之一,因“州界多水,水扬波”而得名。扬州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商业昌盛,人杰地灵,环境宜人,景色秀丽,有着“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
福州
福建省会,简称榕,别称榕城。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因“州西北有福山”,始称“福州”。城内于山、乌山、屏山“三山”鼎峙,闽江宛如绿带穿城而过,“三山一水”成为榕城主要标志,故福州亦称“三山”。
成都
四川省会,简称蓉。公元前四世纪,蜀国开明王朝迁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因名成都。
成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孕育了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等众多名胜古迹。
咸阳
位于河南,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秦孝公十三年(公元前349)秦国迁都于此。
咸阳,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大秦帝国的都城和汉唐等13个王朝的京畿之地。自古就有“秦地最胜,无如咸阳”之说,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也是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号称“东方金字塔”之都。
兰州
甘肃省会,又称金城。隋开皇三年(583年),改金城郡为兰州,置总管府。因城南有皋兰山,故名兰州。悠久的历史、绚丽的文化,形成了集民族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于一身的兰州历史文化。
辽阳
位于辽宁,古称襄平、辽东城。因地处小辽水之北,故名辽阳,始于汉代。
辽阳,东北地区最早的城市,境内历史人文景观主要有汉魏时期墓群壁画,唐代高句丽燕州城(白岩城)、八宝琉璃井,辽代白塔,明代清风寺、古城墙遗址;清代东京城、东京陵和曹雪芹高祖曹振彦名碑等。
临淄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公元前1045年,封太公姜尚于齐地,建立周代齐国,都治营丘(今临淄)。齐献公即位后,为防备纪国入侵,他加固扩建了营丘城。因为扩建后的营丘城东城墙濒临淄水,沿河而建,所以齐献公就顺理成章将营丘城改名为临淄。
虽然在以后的列朝列代中,临淄时而属青州,时而属淄州,但至今仍叫临淄,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