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家的孩子多听话,别羡慕!青春期孩子太听话不是好事

2019-07-26   扉扉细语

晚饭后和邻居鹏鹏妈妈外出散步,一路闲聊。提起儿子,邻居唉声叹气,他儿子鹏鹏今年八年级。一放暑假,每天除了吃、喝、玩、睡,整天就是抱着手机。爸爸担心这样下去,会玩手机成瘾。收走了手机,鹏鹏一气之下跑走,害得爸妈找了两天,才从同学家找回。

妈妈想给他报个学习班,死活不上。现在一句不让说,火气大得很,搞得父子俩像仇人一样。

同行中一位妈妈安慰说:“别生气,你儿子正是青春期,这个年龄的孩子都这样。”

“人家的小孩不也是青春期吗?你看看咱小区的张涛多听话,没和大人顶过嘴",鹏鹏妈妈一脸羡慕地说道。

青春期孩子很听话,的确让父母省了不少心,但这样真的值得羡慕吗?

不是!

一、 青春期必然伴随着叛逆。

l: 什么是青春叛逆期?

百度这样解释:

青春叛逆期是指青少年从童年到成人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监护。他们反对父母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

孩子要长大,犹如羽毛渐渐丰满的小鸟,独立意识让他们想要挣脱父母的管束走向社会。

八年级的鹏鹏正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增强的时期。爸爸没有沟通就武断地收走手机,激怒了孩子,让他做出了离家出走的决定。

这种行为看上去有些过激,但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他的叛逆行为是正常的。作为父母对孩子的偶尔过激叛逆行为要给予理解、宽容。

孩子从小对父母唯命是从,几乎没有反抗过。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孩子自我意识增强,叛逆也就不足为怪了。

而张涛是长辈眼中的听话好孩子,一般这类孩子在家听父母的;在学校听老师的似乎没什么叛逆,这样真的好吗?

二、太听话的孩子易出现两种恶果:

01、迟来的叛逆期

从心理发展阶段来说,一个人的主要叛逆期应该是在13一一-17岁之间,但有不少孩子过了一般我们所说的青春期叛逆期,在他们成年后叛逆期才姗姗来迟,我们称之为"叛逆期延迟"。

知乎上一网友的求助:

我是女生 ,现在21岁 。从小开始就被父母亲人冠以"懂事""乖巧"等褒义词 ,我在那时也引以为傲 ,感觉自己比同龄的孩子成熟不少 。

这种所谓的"思想,成熟"可能源于父亲对我从小的教育方式 :首先他在性格上是偏于强势的。 他认定的事 ,我和母亲必须服从 ,虽然有时性格有些火爆 。但他的决定一般都不会错 ,所以我理所当然的服从 。所以大事就养成了要靠他决定的习惯 。

有时明明是他做的不对 ,还要我认错 。心里委屈又不能爆发 ,就算爆发, 事后母亲也会找我说:他毕竟是父亲 ,不可以不尊重他。 然后往往我得理的,都要去道歉赔礼 。我的青春期可以说是平稳的渡过的 ,没有叛逆。

可现在感到自己越来越反感父亲的管束,哪怕是合理的建议也听不进去。难道我的叛逆期才来吗?我该怎么办?

这位女生,在本该叛逆的年龄,被强势的父亲给压制下去。直到21岁上大学读研时,越来越强的独立意识让她又一次产生了叛逆,她的处境属于叛逆期延迟。

丨: 什么原因导致她出现这种状况呢?

首先,该女生在心理上对父亲的认同:

“他的决定一般不会错,所以我当然服从",正是这种认同让他的父亲没有认识到自己对孩子教育的压制,当然也失去了反省的机会。

其次,在本该叛逆的年龄这位女生之所以"平稳度过,没有叛逆",并不是真的没有。而是迫于强势老爸的威严、暴躁,给暂时压制下去了。

最后,“顺从老妈"的道德绑架劝说,也让这位女生的叛逆出口最后给死死堵上。尤其是她说自己的父亲,“有时明明是他做的不对 ,还要我认错 。心里委屈又不能爆发 ,就算爆发, 事后母亲也会找我说:他毕竟是父亲 ,不可以不尊重他, 然后往往我得理的都要我去道歉赔。”

丨: 迟来的叛逆对成长有什么利弊

利:

记得在心理学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

所谓"叛逆",是站在父母角度来看。从孩子的角度来看,这是在争取独立成长的空间。

深人为然

这样说来,我们应该感谢“迟来的叛逆”,是它给父母最后一次让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而不是最终培养一个又一个"妈宝男"、“妈宝女"。

心理学家 李雪说:

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弊:

※ 易让孩子形成懦弱、顺丛凡事不敢轻易向人说"不",不懂得自己争取。

※ 孩子比着同龄人成熟的更晚。记得一网友留言:24 岁我还在叛逆,做出让人觉得14岁的幼稚事情,让人很尴尬。

※ 延迟的叛逆比青春期叛逆更热烈,可能会持续很久才能结束,因为成人比青少年独立意识更强。

……

二、易陷入抑郁

丨: 太听话的孩子,都有共同的特点:活力不足,缺少生活的激情。

丨: 一般表现为:话语不多,对父母或老师言听计从,很少反抗,尤其在叛逆期和同龄孩子比显得尤为听话。不爱运动,很少外出,与人交住较少,大多独来独往。

曾教过一位学生李俊伟,在小学时:遵守纪律,作业按时完成,上课很少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但成绩很好,平时除和要好的同学在一起玩,很少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

后来听说:上六年级时成绩还能在班里占中上等,上七年级时成绩有所下滑。在七年级下期时,曾和家人说,不想在原来班级上了,非要转班。问及原因,觉得老师太严。父母觉得老师严是好事呀!劝说一翻也就没有转班。

又过了两个星期,他死活就是不愿意上学了。他爸很生气,就狠狠地揍了一顿。听话的他又坚特上了几个星期。在一个星期天下午,妈妈把他送到学校去。上夜自习时老师发现李俊伟座位上空着,一打电话得知他从学校跑了。

一学期孩子勉强上下来了。直到学期末的前两周,半夜学校查寝时,又不见了他,这时才引起老师、家长的重视。家人带着他去了省城医院一检查:轻度抑郁症

看到李俊伟的事,也许有家长会说,我们小时候挨打不是常有的事吗?一个小孩怎么会得抑郁症呢?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在《家为何会伤人》一书中写道:

那些过于听话的“好孩子”,他们的父母控制欲太强了,一直让孩子按照他们的安排来学习和生活,而根本没有给孩子独立的空间,甚至严重抑制孩子的“叛逆"。

这些好孩子的青春就没有一个正常的“叛逆期",本来向外的愤怒不能表达,憋在心里,最终攻击自己。

丨: 李俊伟抑郁原因:

首先,李俊伟之所以最终发展成抑郁症,与他个人的内向性格密不可分。

他不善言语,没有去很好地和家长沟通不转班给他带来的不适应、压抑的感受。当然父母无法体会到不转班会给李俊伟带来的伤害有多深。

其次,父母和老师的管教都是属于的高压政策。

在学校老师严格要求,在家父母打骂教育,这些都压抑着听话的李俊伟。他的坏情绪没有一个发泄出口。久而久之这些坏情绪犹如垃圾积聚在体内,最终攻击着听话的李俊伟,导到他得了抑郁症。

丨: 作为家长怎样防止听话的孩子陷入抑郁呢?

建议注意以下几点:

※ 当青春期孩子偶而犯错时,家长要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切忌:粗暴、武断。

打骂教育只会破坏亲子关系,切断亲子交流的通道。打骂更不利于孩子心理疏导,起不到教育作用。

※ 对于听话孩子提出的要求,不要轻易拒绝,而要多听听孩子的感受,尽可能想办法帮其解决。

一般听话的孩子,很少给父母找麻烦,当他提出时,一定在心里酝酿已久。

※ 有意培养感兴趣的体育运动

太听话的孩子一般不爱运动,缺乏生命活力。为改变这种状况,家长可以有意培养孩子一两种感兴趣的体育运动;如打篮球,羽毛球等,这样也可为孩子找个渲泄情绪的出口。

丨: 家长朋友,你还在羡慕青春期太听话的孩子吗?

心理咨询师胡慎之曾经说:

如果孩子比较叛逆,你起码不用担心ta想到自杀,因叛逆的孩子般有较强的生命力。相反,如果孩子非常听话,那么父母倒是应该有所担忧。

为让孩子顺利渡过青春期,作为父母应多了解青春期相关知识,如孩子的心理特点,教育方法,沟通技巧等。

如果你的孩子青春期叛逆,请您坚守底线,给ta留下足够的成长空间;如果你的孩子很听话,别焦虑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及时给予调整,助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