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茶 | 一杯武夷岩茶中的乡土情谊

2019-11-12     岩茶帝

令人想不到的是,昂贵的手工武夷岩茶制作“工序”的第一步,通常是腌咸菜。

自古以来,武夷山的制茶、采茶工人十有八九来自江西上饶一带,这一传统始终延续。同是武夷山核心山脉,以分水关为界,山这边是福建武夷山,山那边就是江西的铅山县。早年江西人在武夷山做茶并经营茶叶生意,移民渐多,如今武夷山天心村的居民基本都是来自江西的移民。因此武夷山也形成了孤悬于福建的饮食文化,有别于福建饮食的清淡,武夷山的食物以辛辣为主。

在武夷山每年谷雨到立夏短暂忙碌的岩茶做茶季里,做茶师傅们每天近乎24小时连轴转,这自然需要一批每年稳定而又专业的制茶工人。手工岩茶的茶工,往来固定,每年在茶季来武夷山待上月余,吃住都在茶厂。除了提供相对丰厚的收入,留住人心形成稳定雇佣关系的第一步,提供茶工们习惯的餐食成了关键。经常嫌弃盐不够“咸”的江西人口味重,腌咸菜是佐餐必备之佳品,梅干菜和腌萝卜是两大主力,必须是又咸又辣的江西传统腌制方法。饭量是体力的保证,咸菜是饭量的引子。


采摘

进入谷雨,茶厂就要开始准备腌咸菜,准备迎接茶工们的到来。手工岩茶的茶厂,通常从每家腌菜缸的数量,基本能推测出这家茶厂今年的茶叶产量。在手工制茶条件下,一名采茶工一天最多能采20斤茶青,规模大些的茶厂能雇20名采茶工,一天就是400斤茶青,用这些茶青每天纯手工制茶能做出40斤精毛茶。因此曾经一家大茶厂,一年岩茶的产量也就600至800斤茶叶。一位茶工,平均一个茶季需要消耗10斤咸菜,一口大缸,可以腌制20斤。通过数腌菜大缸去计算别家手工茶的年产量虽然不一定极准,但却是极有趣的。

手工茶的特征之一,蜻蜓头

武夷山每年采茶季的气候、天气变化多样,因此即使出自同一家茶厂,每年所产岩茶的味道也有可能不尽相同。而一家好的茶厂,为了与客户形成信任,争取将同一款茶每年制作出同样的口感和味道是茶厂所追求的。但这在纯手工制茶的过程中,是极其困难的,除了自家的拼配“秘方”与“看天作茶、看青做青”等浸淫数十年的经验外,掌握了核心技艺的传承人,需要将一些工序分配给他雇佣并信任的茶工——这是手工岩茶增加产量的唯一办法。


萎凋

一般女工负责采茶,男工则负责杀青、揉捻等制作工序。制茶工人通常要熬夜制茶,所以女工男工分别活在白天与黑夜。采茶时,为了增加每框茶青的重量,茶工故意多采一部分茶梗,或者将茶青中洒水,这些都将导致茶青做不出好茶;制茶时,走水、发酵、摇青极为讲究,而这些工艺往往是在每天的后半夜进行,极度的疲劳和困倦往往使制茶工人放松要求,盯厂的厂主格外紧张,担心本就来之不易的茶青无法制成有品质保证的成茶,甚至将昂贵的茶青做坏掉。

杀青

茶主要做的,若要管好茶工,必须要从让茶工身心愉悦。除了咸菜,顿顿有肉吃也是必要的。江西人爱吃猪肉,如果某天集市上猪肉卖光了,采买拎了两支鸡回来,有可能晚上做出的茶味道就差了些意思。此外茶厂还要负责制茶工们抽的烟、喝的酒,闲暇的时候必须亲密无间的打成一片。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相处,同样是制好岩茶所必须的。


揉捻

早些年,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的刘锋家,来学茶的人多,茶工也多,到了关键技艺时,外人是进不了那关着核心技艺与经验的那间小屋的,只有刘锋刘铮父子来操持着那“岩骨花香”。

如今这些年,做茶季的每个白天黑夜,很多武夷山当地人、来自全国的各类人士,很多来茶厂看刘家怎么做茶,边看边学。刘家那间神秘的小屋已不存在,每一项工序,刘锋甚至亲身示范,也不乏已学的像模像样者。只有每年都来的茶工知道,学不下去的人,通常都因为无法忍受连轴转的煎熬,而已学得姿势标准的,学去的只是动作,根据每年茶青的不同来决定不同环节“用力”程度的经验,没有多年的贴身在侧与言传身教,学去了标准动作也是白学。

茶季结束,茶厂主人会精心准备“告别宴席”,每桌八菜一汤,啤酒白酒管够,喝完吃完,老板娘为工人结账发工资,这必须在一盏100瓦的灯泡下进行,当地管这个叫“灯下亮”,表示明明白白算清账。这可能是茶工们一年当中最为开心的一天,它包含了劳作的骄傲与平等,也有一个多月整日蓬头垢面生活在一起的彼此认同。

这一天,茶厂的热闹消失了,茶工们拿着行李相互道别,好似大学放暑假,他们说着来年再相聚的话,并不感伤。

此文章为岩茶帝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有任何问题直接留言或私信交流!

如何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武夷岩茶? 不忽悠,不做作,帝哥教你选茶!

喝茶不是一种盲目的喜好,你懂茶,茶也会自然的懂你。

欢迎关注公众号——岩茶帝

了解岩茶帝 点击下方链接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xaKHaW4BMH2_cNUgR7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