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上娃哭闹,这位妈妈用行动证明,最高级别的炫富是教养

2019-12-23   木棉之城

文丨木棉妈妈

近年来“熊孩子”这个词出现在频率很高,还记得前年熊孩子闹飞机吗?那个在飞机上找事、找茬,一直打扰年轻旅客,后来发展到熊孩子爸爸出面打架,最后飞机落地被遣返回中国。

在公共场合这些熊孩子的做法总是让人很无奈,又很气愤。


火锅店里端起汤泼到对面女孩儿身上;

地铁站等地铁时,由于不给熊孩子吃的,被孩子推向铁轨,幸好被等待的乘客及时拉住;

飞机上大喊大叫,全程打扰乘客,被乘客发到网上;

看了这么多熊孩子,或许那些有教养的孩子成了一股清流。


前些天去北京看姐姐,在地铁上就见到了这样一幕,正逢下班点,忙碌了一天的乘客都显得很疲惫,而这时候一个男孩子却格外有精神,不时喊一声,妈妈说了几次都没什么效果,最后妈妈说:如果你还继续影响其他乘客,那我们在下一站就下车,直到你能恢复安静我们再上车回家。

很显然小男孩儿以为妈妈是吓唬他的,又喊了一声。没想到车到站之后,妈妈抱起他就下车了。

出于好奇,也处于平时做育儿工作,我也跟着下车了,下车后,妈妈对小男孩儿说:现在你可以继续喊了,等你什么时候喊完我们再上车回家。

一开始小男孩儿很抗拒,可是看妈妈并没有反应之后变得安静了,并且保证上车后不会再影响别人了。

虽然这个过程会导致他们晚回家一些时间,可是经过这次事件,我相信小男孩儿以后都会学会什么叫“不能打扰别人”。


说到底,熊孩子背后还是有默默“支持”他们这样做的家长们。

面对孩子的一些不礼貌行为,很多家长都是采取不干预措施,甚至会为孩子找来理由:他还是个孩子呀,你们为什么要跟孩子一般见识!

这就是为什么去年那个违反交通规则被罚款、拘留的三十岁男子,父母来到警局竟然说:他还是孩子,而且是第一次犯错,原谅他一次好吧!

有的家长会怂恿孩子利用年龄优势去插队,有的家长买票时会让孩子弯一下腿来逃票。

正是因为家长的纵容,孩子才“熊”的那么理直气壮。

可是家长要知道:除了你们,别人没有义务为你的孩子那些熊行为买单,最后只能是孩子吃亏。

记得以前看过一则新闻,火锅店主的儿子往客人的火锅里吐口水,客人跟店主交涉几次无果后店主一家都被客人杀害了,原来那桌客人本来就是亡命徒,他们不介意多背几条人命。

虽然不见得每个熊孩子都会惹上“杀身之祸”,但是当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将来总有吃亏的一天,因为除了父母,没人会没有原则地惯着他!




一分钟认识我:木棉妈妈,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在这里我们一起讨论育儿经验、分析孩子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如果你喜欢,请关注我,棉妈会继续努力输出更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