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木棉妈妈
昨天有宝妈咨询我:在跟孩子一起做游戏的时候,宝妈拿直尺打了宝宝几下,是做游戏打的那种,可能后来力气大了,宝宝觉得疼了,然后就很害怕,担心给孩子留下阴影。
我想了想说:这个不必太担心,毕竟是在跟孩子做游戏。
跟这个宝妈聊完,我想起来我的大学舍友,去年的时候舍友考驾照的时候昏迷过去,直到现在都没有醒过来,她昏迷过去的时候,大宝不到三岁,二宝才八个月。
我在想,我们的孩子连做游戏输了都承受不了,那么我舍友的孩子该怎样坚强才能熬过去?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承受能力变得越来越弱?这几点原因跟父母脱不开关系。
01、父母太过小心翼翼
前几天希希奶奶跟我们吐槽,儿媳妇去上班,希希奶奶让希希跟妈妈拜拜,说:跟妈妈拜拜,妈妈去上班挣钱了。
结果呢,希希妈说:以后可别跟孩子说我去挣钱了,这样会让孩子对金钱概念太深的,以后就说妈妈去交朋友了。
面对希希奶奶吐槽,我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这让我想起刚过年封城的时候,有很多一线人员不得不把孩子放在家里冲上前线,那么他们的孩子呢?会不会留心心理阴影,会不会影响心理健康?
其实真的是父母太过小心翼翼了,父母以为这样是爱孩子,关心孩子心理健康,但有点过度保护了。
有时候父母越是小心翼翼,孩子则会变得越脆弱,有个八零后父母回忆自己的小时候:小时候经常挨打,并没有感觉对自己产生多大的影响,现在的孩子动不动就是父母不爱自己了!
这段话说的很有道理,有时候我们过分强调某一个点,则本来无一事也会变得很复杂。
02、过度保护
我记得有段时间有句话很流行:没人关心你飞得累不累,只关心你飞得高不高。
后来呢,很多家长都在反思:自己是不是对孩子不够关心?总是在保护孩子脆弱的心理。
孩子学习不好,不能直接说孩子笨,要慢慢引导;
孩子不喜欢学习,不能逼迫孩子,要慢慢发现孩子其他的兴趣。
正是这种思想才导致孩子的玻璃心,在每个阶段就应该做该阶段对应的事儿,学生的义务就是学习,不爱学习去发现其他兴趣爱好,学了一段时间照样坚持不下去。
所以,家长不要对孩子保护过度,你的过度保护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玻璃心。
03、父母自责心理
同事家俩姑娘,那天同事很忙,然后就吼了大女儿,同事内疚又自责,于是又冲老公发了一顿火。
同事老公知道同事是因为心理内疚,然后就跟同事说:你看大宝已经很幸福了,她有这么多我们没有的玩具,她还能吃到这么多我们小时候都没见过的好吃的。已经很幸福了。
后来同事也就释然了,同事原本规定每天至少要陪大宝玩儿半个小时候,而且这个时间是专属于 同事和大宝的。
有的时候就是因为我们把这件事看得太重了,所以才导致孩子变得敏感。
我们八零后那个年代,姐姐哥哥会照顾弟弟妹妹,而现在姐姐哥哥是在跟弟弟妹妹争宠,因为二胎的到来,父母会觉得亏钱了大宝,没时间陪孩子,其实父母越是自责,越是这样想,大宝反而更觉得父母不公平,而不是去体谅父母的难处。
一分钟认识我:木棉妈妈,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在这里我们一起讨论育儿经验、分析孩子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如果你喜欢,请关注我,棉妈会继续努力输出更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