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竟然还不会和孩子进行正确的沟通...

2019-12-27     一步教育学苑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我们做父母一辈子的课题。要拥有好的亲子关系,需要懂得一些沟通技巧,懂得一些儿童心理,懂得换位思考......父母需要学习及自我提升的。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需要父母拥有智慧的。良好的亲子相处模式还能在家族中代代传承,从而带动家族的兴旺。


有一次,马克-吐温参与了一次募捐活动。在活动开始前,是一名牧师的演讲,他的讲述让马克·吐温觉得很感动,打算稍后为这次的活动捐款。原本以为牧师的演讲很快结束,但没想到十分钟后,牧师仍在孜孜不倦地讲话,马克-吐温开始有些不耐烦了,觉得还是只捐一部分的钱比较好。


接着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在讲话,还在劝说人们参与这次的募捐活动,此时马克·吐温开始对牧师不断地说服、劝说的行为感到很不耐烦,决定不捐钱。终于在又过了十几分钟后,牧师结束了演讲,开始了募捐活动,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筹款的盘子里偷了两元钱。



很明显,马克·吐温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牧师的演讲时间实在太长,让他从一开始觉得这个活动很有意义,演变到后来对这个活动感到很不耐烦。这种由于刺激时间过长、刺激过多,从而引起人们不耐烦情绪的心理现象,叫超限效应。


生活中也常有这样的现象:母亲反复告诫孩子要收拾好自己的屋子,孩子却将母亲的话当做耳旁风,依然故我,屋子杂乱如前;妻子苦口婆心地劝诫丈夫要戒烟,可丈夫依然我行我素地吞云吐雾;老师语重心长地教育学生不要经常迟到,可那些经常迟到的人,仍然在上课很久后才姗姗来迟;公共汽车上,售票员多次提醒乘客要注意看管好自己的财物,可遗失手机钱包的事件屡有发生;领导一次又一次地训诫员工要提高工作效率,他们依旧拖沓懒散……“话说三遍淡如水”,没完没了的说教,往往让对方产生听觉疲劳,甚至让人极度反感,反而达不到说服的目的。相反,言简意赅的批评既能避免让受众产生反感情绪,又能留出空间让他自我反思,更容易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


有的老师在批评完犯错的学生后,又觉得意犹未尽,接着对学生进行重复批评。其实学生在第一次受到批评时,可能已经接受了老师的正确观点,并下决心进行改正。如果因为同一件事受到再三的批评,学生就会产生厌烦情绪,甚至演变成反抗心理。


孩子最接受不了父母的几种思想灌输


1、唐僧式的说教


我说了多少次房间打扫干净,这是你自己的事情;马上要期末考试,复习了没有……每句话要交代至少5遍。



2、“捧杀”式表扬


爸妈总是拿自己得奖的事情逢人就说,次数多了,内心反而很排斥,难道除此之外我没有拿得出手的。


3、死揪不放的批评


不小心把汤洒得到处都是,妈妈一直没完没了地说,害我反而没办法集中注意力在避免过失上,真的很烦躁。


如何避免与孩子的错误的沟通


1、亲子沟通中,多考虑对方的感受,让对方也有自由表达的权利。


2、及时学习沟通的新方法,无效,加重的方法停止使用。


3、注意“度”的把握,沟通时注意情景,情绪,与时间的合适度。


4、学会换位思考,不同年龄孩子进行不同的沟通方式。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xBn-Tm8BMH2_cNUg_x9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