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照相机——曾经的城市骄傲!

2020-03-31   青岛城市记忆

青岛照相机厂曾经位于延安路204号,属全民所有制企业。该厂由始建于1956年的青岛照相机厂(当时为青岛市电影器材供应修理站)、始建于1966年的青岛光学仪器研究所(当时为青岛眼镜修造厂、1968年改为青岛光学仪器厂)和始建于1959年的青岛复印机厂(当时为台东模具厂)等三个单位合并,于1981年8月组建而成。

早期的SF-1型同珠江4型,包括快门速度盘上还有“PEARL RIVER”的标记,但镜头圈上的标记已为QINGDAO,还有镜头号,对焦扭的景深表也同珠江4型。

1970年,更名为青岛电影机厂的青岛市电影器材供应修理站开始生产8.75mm电影放映机。青岛照相机的生产则始于1974年。是年3月,山东省机械工业厅确定青岛电影机厂为照相机生产定点厂。青岛电影机厂派员去上海、广州考察学习,得到了广州照相机厂的大力支持,并最终以珠江牌120型照相机为仿制品,当年年底试制出第一台样机,定型为SF-1。早期的 SF-1 型仿制广州照相机厂生产的珠江 4 型 120 双反相机,因而有些配件,尤其是快门部分直接使用带有 PEARL RIVER(珠江)标志的产品。

1975年,青岛照相机厂开始正式生产120双镜头反光式照相机。1975年6月30日,青岛电影机厂改称青岛照相机厂,青岛照相机生产开始走上了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为了尽快形成生产能力,采取分散加集中安装的方式。青岛无线电仪表工业局组织照相机会战,青岛电度表厂研制出快门样机,青岛计数器厂完成照相机机体的试制,青岛光学仪器厂承担了镜头加工,青岛照相机厂负责整机组装,形成了装配1000架SF-1型照相机的能力。年底,生产照相机309架。

三款SF-1型照相机机型,一些小的差别上可以看到相机也在不断改进。

1978年,SF-1型照相机作了进一步改进,从珠江牌相机快门改为全国统一快门,分体前面罩改为一体前面罩,定型为SF-2。经过改进,提高了照相机的精确度和密封性,外型亦更为美观。是年,照相机的装配、生产能力达到了1万架的水平。

SF-2相机外观模仿德国禄莱双反相机,正面镜头两旁设计有两个圆轮拨盘,代替了原来的拨把。两个拨盘一个是快门时间拨盘,一个是光圈数值拨盘,既美观又便于操作,广受好评。这款相机除做工精美外,快门挡位由原来的5挡增加到 10挡,增加了慢门。取景镜头上方的一个小窗口,取景时从窗口里就能看到所用快门时间及光圈数值,极为方便。这点改进虽然不大,但在当时的国产 120 双反相机中却是凤毛麟角。

SF-2相机一上市就供不应求,比当时大名鼎鼎的上海 “海鸥” 双反相机还要抢手,要托熟人、找关系才能买到。

1979年4月,青岛电度表厂承担的快门生产任务、青岛计数器厂承担的相机机体加工任务,连同生产设备全部移交给青岛照相机厂。

1977-1980年,青岛照相机厂先后完成了DP1型单镜头120照相机、军用ZYC1—6型和民用PYC—1型一次成像照相机的研制任务。其中,一次成像机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被评为山东省、青岛市科研新产品奖。

为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1981年8月1日,青岛照相机厂、青岛光学仪器厂、青岛复印机厂三个单位合并组成青岛照相机总厂(1985年改称青岛照相机厂)。同年,研制成功使用三片三组柯光镜头的SF-2A型照相机。其主要改进是采用了日本的COPAL快门,快门速度提高了1/500s,顶部相机的名字由原来的青岛汉字式样改为了青岛的拼音大写“QINGDAO”,快门按钮加装了快门线孔和快门锁装置。

1982年7月,SF-2型和SF-2A型照相机均通过部级鉴定。其中,SF-2型被评为山东省一等品。

1983年1月,SF-2A型照相机批试投产。4月,研制成功凤凰牌302型135照相机(未投产)。

1984年左右,SF-2A型后期还有一个版本,相机的字体“QINGDAO”改成了草体字写法,这就是被收藏家称为草体版的青岛双反相机。也有的把它称为SF-3型,它的主要改进是由原来的3片3组改成了更高级的4片3组,由于产量稀少,有很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1984年,SF-2A型照相机年产量达9081架,并获全国同行业同类相机质量评比第一名。尽管 SF-2A 相机是当时国产双反相机的精品,但它生不逢时,错过了 120 双反相机的黄金时节,正赶上拍摄彩色负片的 135 相机在国内大行其道、国产 120 双反相机纷纷停产、转型,导致该机型还未大量生产就停产,总产量不到一万台。是年,由于引进、转产135照相机,120照相机停止生产。

青岛照相机厂生产的SF-1、SF-2、SF-2A立式双反镜头青岛牌照相机畅销全国,为我国照相机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为青岛人和青岛的轻工业发展争得了很大的荣誉。其独特的设计、经典的造型也在当时的照相机市场上独树一帜,即使在现在的二手相机市场上也是颇有收藏价值的抢手货。

1987年,青岛照相机总厂生产出的青岛6型照相机,因样式新颖、操作方便,大受市民欢迎。

上世纪80年代,随着照相机的发展,120双反相机已经落后于时代了。为了提高相机的成产水平,1983年5月,经国家经委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1984年,青岛照相机厂从联邦德国阿克发(Agfa)公司引进了135照相机生产线和生产技术,同年8月,双方签订了合同。

1985年1月,开始安装生产线,3个月后完成。3月16日,具有世界80年代初期先进水平的第一架青岛—6型自动曝光135照相机诞生,它标志着照相机生产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年底,产量达27240架。

青岛—6型相机体积小巧、技术先进,其原型是西德阿克发公司的奥普蒂玛2746型(Agfaoptima 2746),它称的上是我国照相机工业鼎盛时期手动胶卷机时代的代表作之一。

1987年8月,在两年一度的全国照相机质量测试评比中,青岛-6型自动曝光135照相机被评为一等品、荣获一等奖。1988年8月,全国照相机民意评选,再次荣获金奖。

Made in German

Made in PORTUGAL

青岛-6型早期款是采用德国零部件组装,后期全部实现国产化,青岛6型相机有好几个版本,后背印着“Made in German”的是最早期采用爱克发零件组装的,后来全部印上“Made in China”了,还有一批比较特殊的是写着“Made in PORTUGAL”的,称为葡萄牙背的版本,这是因为爱克发把全套生产线卖给青岛后,又接到葡萄牙的订单,于是委托青岛厂生产,这批后背就印上了这个标志。

以上这款相机是被海信兼并之后,已更名为海信光学通讯有限公司将之前青岛照相机厂的一部分老库存,以庆祝澳门回归的名义做的一次清理推广,之后就好像在市场很难见到他的身影了。

青岛的“青岛-6型照相机”是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相机业的佼佼者,该相机的优秀程度,在当时那个年代的半自动、自动相机里,无可比拟,它称的上是我国照相机工业鼎盛时期手动胶卷机时代的代表作之一,是许多老青岛人的骄傲,也被许多摄影发烧友喜爱。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营青岛照相机厂被后来居上的青岛电视机厂(海信)兼并,终结了其跌宕起伏的一生。而青岛-6型也因随着市场上更“傻”的自动曝光轻便相机的出现而完成了使命,黯然退出历史舞台。但它在那个年代留给我们的记忆却是很难抹去的。

本组图文由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