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湖北襄阳古城是历史文化名城,这次走进她,我用风水视角捕捉其山水之美和人文之美。
襄阳古城雄踞汉水中游,位于汉江南岸。三面环水,一面靠山,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因“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也”。
襄阳古城因外有汉江,内有护城河,多了一份灵动和柔美。
我们散步至古城护城河,河水清澈,晃晃悠悠 。这条古老的护城河主道宽180米,最宽处250米,是我国最宽的护城河,沿河两岸,垂柳掩映,灌木葱茏,成为襄阳一道风景线。
山水城市襄阳,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 人文之胜的代表就是米公祠。
米公祠位于襄阳市汉江之畔,原名米家庵,是为纪念中国古代,北宋书法家、画家米芾而建。米公祠原外米家庵,是米氏家庙,始建于元末,明代被毁,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建。并摹刻碑碣30余通。《米公祠及其石刻》1956年被公布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米公祠作为明、清代古代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我们走进时已是下午三时许,天气炎热,但走进米公祠后顿感阴凉,庭院清静,碑石林立,怪石嶙峋,银杏参天,都给人以清静幽深的感觉。
祠宇由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建筑组成。除仰高堂的重檐歇山式外,其余均为硬山式。拜殿正中有帖墙四柱三间五楼式牌楼,每楼檐下置斗拱,起支撑和艺术装饰作用;牌楼两边额枋置有人物八仙图案,玲珑别致,庄重古朴。新建的碑廊和东、西两苑内镶有米芾、黄庭坚、蔡襄、赵子昂及近现代书法家的书法石刻100余通,为华夏米芾书刻的艺术宝库。
经测,米公祠大门为壬山丙向341.5度,正厅为干山巽向313.5度。
大凡奇才必有奇趣。我了 解到米芾的故事,说他喜欢奇石,简直到了如醉如痴、如癫如狂的地步,故有“米癫”的戏称。而“米芾拜石”的故事,则是对其癫狂的一个最好的印证。
米芾整日醉心于品石、赏石,以至于好几次遭到贬官,一生宦途失意。一次,他新任无为州坚军,初入州署,发现院内立着一块大石,形状十分奇特,心中不禁大喜:“此足以当吾拜。”于是,他立刻整好衣冠拜之。此后,他还称这块大石为“石丈”。过不了久,他又听说河岸有一块奇石,“状奇丑”,便命令衙役将其移至州署院内。米芾见到此石,大为惊奇,一时得意忘形,让仆人取过官袍、官笏,设席跪拜于地,念念有辞地感叹:“吾欲见石兄二十年矣!”这一段“米芾拜石”的故事,成为后世不少画家的创作题材,更是他们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
我从“米芾拜石”的故事,想到历史上不少艺术天才都有痴情癫味。“凡伟大的创作思想无不是疯狂的混合”,这句话几乎成为人们的共识。柏拉图直截了当地说:“没有某一种的疯癫就成不了诗人。”亚里士多德也说:“没有一个伟大的天才不是带有几分疯癫的。”他在《诗学》里还告诉我们:“诗是以快活的、自然的天才要求于诗人或以疯狂的气质要求于他。”叔本华则坚信“天才与疯狂”有“亲合性”,认为,“在天才和疯子之间存在着以某种方式相汇合、相交错的一些因素”。 “天才的性能和疯狂有着相互为邻的一条边界,甚至互相交错,人们甚至于把诗意盎然的兴致称为一种疯癫。”
从米公祠出来,朋友问我有什么爱好,我说,人生总要有爱好,这是内心充实和愉悦的 源泉。我平生酷爱书,喜欢购书、淘书和读书,书是人生最贴心的精神伴侣,是我的灵魂 居所。
曾祥裕、曾海亮合著的《杨公古法研究与应用》以及《杨公造命课择日法》理论联系实际,深受弟子好评。咨询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