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空军的悲壮史!他们是真正的贵族子弟,更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

2020-01-15     正月三草

民国空军经东北空军、国民革命军和中华民国国军三个时期。



东北空军

是奉系军阀张作霖、张学良父子倾注心血、苦心营建的航空作战力量。全盛时期(即张作霖统治时期)装备飞机近300架,共5个航空兵队。东北空军的飞机全为购买和国外赠送,或是战场缴获的,产地主要为法国和捷克两国。东北易帜前,东北空军还有200架左右,其中战斗机150架。

中央空军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空军在八一四空战、武汉空战等大放异彩。


如果用几个字总结一下抗战时期民国政府的空军,悲壮而光荣再合适不过。

抗战初,国军空军仅有300多架飞机,且除了少量霍克3型(空军英雄高志航的战机就是它)、波音281较为先进,其余都为老旧机型。面对的则是2700多架性能优越,火力凶猛的敌机。

不到半年时间,战机几乎被打光,更为严重的是,本来就不多的飞行员牺牲大半。以高志航为首的空军四大王牌飞行员(高志航、乐以琴、刘粹刚、梁天成)全部壮烈殉国。

37年12月,一批苏联军机和志愿飞行员补充进来,让空军获得喘息之机。


到38年时,第一批飞行员几乎全部倒下。尤其到40年,随着日军先进的零式战机投入战斗,国军的落后飞机几乎成为活靶子,41年3月的一场空战,空军第五大队34架战机对12架日军零式,结果13架被击落,11架被击伤,日机则无一被击落,仅有几架轻伤,气的蒋介石将第五大队的番号都撤了,改名“无名大队”。






  · 01 · 他们绝对是天之骄子。 他们中的2/3是第一代民国的富家子弟,出身名门。像林徽因的弟弟林恒,蒋介石的远亲、国防部长的儿子、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的儿子、王光美的哥哥王光复…… 本来衣食无忧,前途无量的他们却义无反顾地报考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 培养一个合格飞行员的成本,大约需要等同于其体重的黄金。 空军的门槛极高,对个人素质和知识储备十分挑剔,所以,他们全部出自于名校。在那个小学毕业就可以当老师时代,这些年轻飞行员们也可在别的领域有所建树。 宋美龄检阅中央航校时,别人向她这样介绍高志航:“飞行教官,张学良少帅派到法国牟拉那航校留学的高材生,通晓英、法、俄三国语言。”他曾在意大利的航展上,被墨索里尼注意到,以高薪和高位相留,希望他为意大利空军效力。 学校大门口的碑上写着: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的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永别,每一次落地都必须感谢上苍。他们战斗在云霄,胜败一瞬间。他们在人类最大的战争中成长,别无选择。


  · 02 · 因为家庭显赫或富有,名校毕业,知识渊博,英俊强健,飞行员成为当时姑娘追逐的偶像。 空军“四大金刚”之一的刘粹刚,有着一段浪漫而感人的爱情故事。 一次在火车上,刘粹刚见到了许希麟,惊为天人,一见钟情。于是就给她写了一封情书。 希麟女士: 初遇城站,获睹芳姿,娟秀温雅,令人堪慕.......望断双眸,而盈盈倩影,直据脑蒂,挥之不能去。 …… 余因目睹日人在东北之暴形,毅然应考,决志入伍;旋又见一二八上海空军之失败,乃又转习航空,庶将来能尽此国民之义务也。 …… 余之爱慕女士,有非以言语所能形容者,惟得一挹芳仪虽终鳏足以自慰也,翘企厚望,敬待佳音,女士其能复我耶?其不能复我也耶?呜呼!敬祝 玉体健康! 刘粹刚敬书 许希麟时年18岁,便已经是小学校长,追求者甚多,她提笔回了第一封回信。 粹刚先生大鉴: 年来屡获大札,素昧平生,不太唐突乎,结文字交,本毋不可,但麟生长于旧礼教之家庭,男女之嫌不得不避。先生诚意相交,待麟禀知家严慈后....... 此后,刘粹刚便开着飞机在许家上空玩特技。 许母便说:“一定是那位姓刘的年轻人,飞得这样低,好猛好险。他还伸出头来跟我打招呼,又做特技给我看,电线震得抖动。我看现在通行男女交往,你就和他通信做个朋友吧。这年轻人,也太执着了。“ 父亲有些迟疑,他最后对女儿慎重质问:“他的职业太危险了。他一个空军飞行员……你……?” 许希麟笑了,拿筷子往父亲酒杯沾了酒,在桌面上一个字一个字写下:“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二人结婚不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刘粹刚就上了战场。 仅3个月后,他就在山西高平县迫降时,撞上城楼,机毁人亡,年仅25岁。 就像所有的飞行员那样早早交代身后事,刘粹刚给新婚的妻子,写下这样的信: 假如我要是为国牺牲,那是尽了我的天职。您要时时刻刻用您最聪慧的脑子与理智,不要愚笨,不要因为我而牺牲一切。您应当创造新生命,改造环境。我只希望您在人生的路上,永远记着,遇着我这么一个人。我的麟,我是永远爱你的。 许希麟痛不欲生,想自杀殉情,家人对她寸步不离,把贴身的金银首饰拿走,以防她吞食自杀。 一个深夜,希麟竟吞下36枚硬币,家人发现送医急救,捡回一命。 希麟后来给亡夫写信: 刚,在你固是求仁得仁,已尽了军人天职。可是我,正日月茫茫,又不知若何度此年华。粹刚,你平时常说,将来年老退休后,决以余力办学。如今你已经了最后心力。我决定继你遗志,先从基本教育着手,拿你英勇不屈的精神,灌输于未来的青年。 其后她在昆明开设学校,培养飞行员的遗孤。 1990年5月20日,许希麟已经76岁,回到大陆,来到刘粹刚墓前,献上她的手书:“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03 · 抗战初期,他们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日军损失飞机230架,飞行员被击毙327人。日本空军的“四大天王”全部殒命。 但中日两国空军实力相差悬殊,日本军机多达2000架,还在源源不断地生产。中国可用飞机不到200多架,打一架少一架。 不到几个月,“四大金刚”全部牺牲,中国精华飞行员几乎全部牺牲了。 阎海文,航校六期学员,在执行轰炸任务时,被炮弹击中,跳伞以后被日军包围,他掏出手枪打至最后一颗子弹,高喊“中国无被俘空军”,饮弹自杀,年仅21岁。 日军感慨他的壮烈,为他立碑,上面写着“支那勇士之墓”。日本记者报道说:“中国已非昔日之中国”。 沈崇诲,航校三期学员,清华大学毕业,投笔从戎。沈崇诲在攻击日本船舰时,座机受损,无法顺利返航,于是加踩下油门冲向日本军舰,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5岁。 1940年,日本出动了当时最强的“零式”战斗机,中国老旧破损的飞机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在璧山空战中,日军战机完全压制中国,仅仅20分钟结束战斗,就打落中国飞机13架,自己损失为零。 从此,中国的天空被日军占领,成了中国年轻飞行员的坟场。


  · 04 · 1937年11月,日寇轰炸长沙,在长沙的梁思成、林徽因只能继续逃难。 一家人乘汽车行至早已被难民挤满的贵州晃县,因为路断,不能再走。 林徽因肺病复发,高烧不退,但客栈早已爆满,一家人找不到落脚的地方。 夜晚,阴冷的小雨早已浸透衣裳,林徽因的咳嗽越来越重,梁思成拉扯着全家绝望地走在初冬的雨巷中,名满天下的教授夫妇此时感到,战争中人的卑微与无助。 突然,他们听到了一家旅馆传来了小提琴声,那西方古典名曲就像一道阳光,让夫妇看到了希望,这一定也是受过高等教育人,说不定可以帮助他们。 他们寻着琴声,敲开了房门,屋子里是几个年轻的飞行员,他们知道梁思成、林徽因,于是就腾出一间客房。 林徽因一家人得到八个年轻人的照顾,并且成为朋友。林徽因幸得一老中医的偏方,捡回一条命。 两个月以后,病总算好了,梁思成一家来到昆明定居下来。那八个飞行员也经常到他们家做客。 因为林徽因的三弟林恒也参加了空军,林徽因就把这几个年轻人当成了自己的弟弟。他们一起郊游,拉琴唱歌,无话不说,年轻人也经常向林徽因倾诉自己的快乐和委屈。 五大队第十七中队队员,拍摄于柳州机场,左起第三人为林恒(林徽因的三弟)。 当林徽因听到德国教官训练特别严厉,用皮鞭打他们,疼得吃饭都要呕吐,对他们更是爱惜。 因为飞行员的家人都在日军占领区,不能联系,八个“弟弟”航校毕业时,就让林徽因当了他们的“荣誉家长”。 毕业以后,八个鲜活的生命就走向了战场,飞向了蓝天。

从此,就有不断的噩耗传来,折磨体弱多病的林徽因。 1941年9月,林徽因收到空军寄来的第一个阵亡通知书和包裹,里面是陈桂民的遗物。他甚至还没有参加战斗,因为发动机故障,在迫降时殉职。因为联系不到家长,只能将遗物送到“名誉家长”那里。林徽因捧着包裹,泣不成声。 接着,叶鹏飞的遗物也送来了,林徽因还记得这个不善言谈的年轻人,曾在自己的面前哭着说,飞机是南洋华侨和同胞一元一角捐买的,他绝对不会放弃飞机,否则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叶鹏飞第三次上天时,碰到故障,长机命令他跳伞求生,他拒绝了,最终摔死在重庆广阳坝。 那个拉小提琴的学子叫黄栋权,死得最为惨烈,他是在昆明空战中牺牲的,飞机坠毁爆炸,粉身碎骨。梁思成寻找他散落的每块骨头和肉,都没有拼成一个完整的骨骸。牺牲前,黄栋权曾写信告诉林徽因,他准备结婚了。 到了1941年4月,林徽因被彻底击倒,她的女儿回忆说,她旧病复发,每天发烧40度以上,命悬一线,躺在床上一遍遍翻看这些弟弟的遗物...... 梁思成从成都回来了,林问:我都病得这么厉害,你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梁思成告诉林徽因一个更大的噩耗:她的弟弟林恒在城都空战中牺牲了。 林恒本来是清华大学机械系的学生,1935年放弃清华,报考航空学校,牺牲时仅23岁。 无法想象林徽因当时的心情,眼睁睁看着这些弟弟们一个个就这样离他而去...... 1944年的一个黄昏,梁家最害怕的第9包裹又凄然而至。 最后一个阵亡的林耀性,性格沉稳,是最有思想的。他是在长沙轰炸日本船队的时候,飞机尾部中弹,不想跳伞弃机,最后撞山牺牲。阵亡前一天,他还在教堂中为死去的战友们祷告。 林徽因的九个飞行员的弟弟此时全部牺牲,早已哭干眼泪的林徽因写下了句句落泪的《哭三弟恒》: ....... 你永远不会回来了,我知道, 青年的热血作了科学的代替; 中国的悲怆永沉在我的心底。 今天你没有儿女牵挂需要抚恤和安慰, 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


  · 05 · 在抗战期间,中国空军主力的飞行员的战斗寿命只有6个月。 在航校第十二期毕业生合照上,抗战结束时没有被画“十字架”的人,只有 2 人。 此片配音是台湾著名演员金士杰,他的父亲金英是幸存的飞行员之一。 影片中这些老兵谈起往事,无不长叹: 爱情来的时候,也是一瞬间 死亡来的时候,是一瞬间 他们必须斩断自己的未来 才能让他们所爱的人有未来 面对死亡,他们的内心是怎样的呢? 这是飞行员汤卜生写的《 一个飞行员的自述》: 我们如果有可以称为计划的东西的话 那大概就是为国牺牲吧 代表我们诺言的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存有一张遗嘱 ....... 我们的痛苦和喜悦 只有我们孤单的享受 同时在痛苦的事向我们围攻时却更残酷的 不容许我们去回忆和思索任何一件往事 ....... 和人们谈到一个几乎失去了生命的经过 是没有人可体验到当时的情形的 因为,生命是这样的东西: 已经失去了,没有人能知道它!没有失去,没有会感到它! 为了民族,为了使命, 他们没有明天,必须斩断过去。 燃烧短暂的生命, 成为那黑暗的历史时刻的一抹亮光。 可如今,这部纪录片在台湾票房仅有23万人民币。…… 也许他们才能称得上真正的贵族。

8年时间,6100多名飞行员在祖国上空殉国,倒下一批又站起来一批,足足换了4批有余。到45年胜利时,37年那批飞行员,仅剩下苑金函一人。以2400多架飞机的被击落的代价,击落敌机1200多架。

当年,杭州笕桥航空学校的校训是“我们的炮弹、飞机和身体,当与敌人阵地、机舰同归于尽!”回望空军的抗战史,他们做到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wwAFs28BUQOea5Owl0M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