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裕:打通城市通道与风水生气流转的关联

打通城市通道与风水生气流转的关联

曾祥裕 曾海亮

风水讲究乘生气,先从民间开门说起,讲究收纳三吉六秀方之生气。

在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兴国三僚,有个狗形祠为了避免上方虎形墓的煞气,不开祠堂正门,而开侧门,叫做“左耳进气”,正好可接来水之气。

一般在农村建房开门接气,即宅门是向着来水方或来路(特指环抱路或横过家门的路)收纳其气。

这种开门方法,就叫接水局。 城市以路来论,门前道路左高右低,为左水倒右 ,名为左水倒右局。若门前道路右高左低者,为右水左流,称为右水倒左局。故此,如门前为左方来水时,可在右方开门来接水。水为生气的载体,水来就是生气来。

以上说的是民间建房开门接气,也就是大门往哪个方向开,就是收哪个方向的进气。

若你的住宅收纳不到三吉六秀方源源不断的生气,就是死气困扰着你家。

我在浙江温州一个山村堪察风水时,发现一户人家的地面潮湿,墙角还长青苔。我一看此景,就说此房住久了家人会患风湿病。话音刚落,东家的儿子就快人快语说道,你说准啦!近年来我父母亲老犯关节痛,现在走路都困难。他愤愤不平地问 原来我父母亲的身体很捧的,就是前面右方邻家新建的小洋楼高我家很多,挡住了我家东南方的进气。

看来此人还是懂得一点风水知识,知道家中的风水改变是因前方的更高的建筑挡住了进气。

一个家庭因为进气通道受阻带来家人身体疾病困扰。而一个城市因规划失误,无序的大规模开发建设,高楼林立,一个更比一个高,形成一个密集如铁桶般的容器,把风道堵塞,从而带来空气污染和热岛效应加剧。

生气流转靠风道。针对城市密不透风的情况,城市规划学者提出城市风道规划理念与建设路径 ,即利用城市内外的大气温差和气压差,通过科学的空间布局和建筑高度、密度控制在城市中产生“穿堂风”,以增强城市中空气的流动性,从而减缓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主要风向,风向口务必要畅开,这也是说一个城市的进气口不能受堵。

据有关学者研究发现,武汉夏季主要风向是东南风,且长江和汉江水温只有17℃,若将长江、汉水这一天然通风道与城区内人为打通,引江风入城,将能为城市降温。为此,《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武汉市都市发展区“1+6”空间发展战略实施规划》中提出,“打造6片放射状生态绿楔,建立联系城市内外的生态廊道和城市风道”。

2012年8月,武汉市国土规划局通过公开征集的方式,邀请香港中文大学、武汉大学等组成联合团队开展《武汉市城市风道规划管理研究》的编制。在此基础上,目前正在组织编制《武汉市城市风道规划》,首次将风道规划纳入法定规划的平台。

据悉,武汉城市风道规划明确了各级风道的各项控制要素的具体控制要求和指标,明确风道的控制要素主要包括风道宽度、开敞度、两侧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布局形式,以及植物类型、种植形式和乔灌种植比例等。

六条风道主要包括后官湖风道、府河风道、武湖风道、大东湖风道、汤逊湖风道、青菱湖风道等。

其实,保持城市风向口的通畅,无非就是保持源源不断的生气从风道输入,这个城市生气流转,才不至于气郁发闷,当然夏季就不会闷热,也不致于产生雾霾!

这种所谓的打通风道就是让生气流转顺畅罢。这与本文一开头说的民间开门重视接气,无非是一种东西两种说法。

(作者简介:曾祥裕 为资深风水学者 ,长期从事风水文化以与养生文化的推广和培训工作,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