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路,老上海人眼中的五金一条街,沿途的建筑见证历史的辉煌

2019-07-25   荷小衣的分享

上海的北京东路,64条永不拓宽马路之一。老上海人眼中的五金一条街,靠近外滩的一段已经成为了洛克菲勒外滩源的一部分。如今升级改造建设了科技城,专营高科技产品,但依然保留了许多老建筑,建筑英国租界地地辉煌历史。

国华银行大楼

北京东路342号,建于1933年。国华银行建筑坐北朝南,高近50米,底墙深入地下约2米,十一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878平方米,建筑面积8107平方米,立面采用竖向构图,东南转角主入口拱券门高两层,顶部出檐成塔状。两扇月洞形大铁门,高达二层,上端有半圆形孔雀开屏图案雕饰。

盐业大楼

上海北京东路盐业大楼,北京东路280号,盐业大楼于1931年建成完工,是一幢七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结构体系大楼。南立面构图中轴对称,入口大门上面有圆环装饰,窗口周围线脚装饰比例协调且有巴洛克风格,檐部出挑,内部吊顶精美,大楼基础为混凝土条形基础;大楼立柱为钢筋混凝土柱,大楼楼板楼梯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盐业银行成立时,由袁世凯的表弟张镇芳任经理。1917年张镇芳因参与张勋复辟而被捕,总经理改由当时天津造币厂厂长的吴鼎昌(后曾任国民政府实业部长)担任。金城银行,盐业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是当时享誉全国的中资银行,金融辐射功能遍及长江以北,合称“北四行”。

中一信托大楼

中一信托大楼,北京东路270号,建于1924年。位于北京东路北侧的河南中路和江西中路之间,建于1924年,是上海通和洋行设计,为中一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总部所在地,同时也是上海市信托商业公会所在地。

中一信托大楼,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三段式构图划分,纵向窗间墙上部有简化的浮雕装饰,而在上部横向的窗间窗上部有简化的柱头,窗间墙上下贯通。隐有壁柱之感。整个立面稳重而有韵味。中一信托大楼原来5层高,顶层上后加了二层。外立面少许浮雕装饰,下一层与上四层分二段式,外观平整简洁。

中垦大楼

中垦大楼,北京东路239,255号位于北京东路江西中路的西南角,由赵新泰营造厂于1932年建成,是一幢八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结构体系大楼。大楼左侧面。该大楼平面形式呈梯形。典型装饰艺术派风格。入口转角高起两层成塔楼,整体上强调竖向线条,檐部及其它部分用抽象性麦穗做装饰母题,入口门厅贯穿三层,装饰精美。

顶部高耸形成转角塔楼。转角处高出两层形成视觉中心,顶部有装饰艺术饰样纹饰,整个立面纹饰丰富精美,大楼钢筋混凝土柱均为方柱,截面尺寸逐层减小。大楼柱间布置有主梁、次梁。外墙体厚为一砖和一砖半,内墙体厚为一砖,直接砌筑在主梁上,楼内部分分隔墙为钢丝网板条墙。大楼楼板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楼梯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典型的装饰艺术派风格。外观强调竖向线条,大楼转角做重点处理,主入口重点装饰。

四明大楼

四明大楼,北京东路232-240号,位于北京东路与江西中路的西北角。建于1921年,属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立面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即将立面划分为纵、横三段,建筑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其内部装潢则以巴洛克风格为主。

这家银行的创办者是当时沪上颇有知名度的宁波帮人士。1913年后四明银行获利颇丰。1918年成为上海银行公会12家发起人之一。1921年9月总行迁入北京路240号新大厦。1933年设立了四明储蓄会。

中实大楼

中实大楼,北京东路130号,建于1929年,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立面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和折衷式建筑的结合。中实大楼曾是中国实业银行总部大楼。新中国建国后陆续进驻中实大楼的有国家电力华东设计部,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等。中实大楼是折衷主义与新古典主义代表作品。六层的三段式立面有明显的线脚划分,墙身设竖条窗,底层为厚重的石材,有较深的水平条纹,整体造型沉稳端庄。

北京东路是上海开埠初英租界开辟的直通黄浦江的干道之一, 始建于1849年,到1876年完成。偶尔来这里走走,沿途看到的各幢风格各异、特色鲜明、历史悠久的建筑群。能明显地感受到历史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