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年历史的香港海洋公园面临倒闭危机,拿什么留住港人集体记忆的乐园?

2020-05-22     华舆

原标题:43 年历史的香港海洋公园面临倒闭危机,拿什么留住港人集体记忆的乐园?

编辑:崔相光

5月11日,香港海洋公园仍处于关闭状态,自1月26日因新冠肺炎疫情闭园至今已超过100天。受去年修例风波及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打击,香港海洋公园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图片来自中新社 张炜摄)

中新社·华舆讯 香港两大主题公园之一的海洋公园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面临倒闭危机。

海洋公园及香港特区政府5月11日突然宣布,因疫情下闭园逾3个月,损失7亿元,该主题乐园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若政府不救亡,园方营运资金下月将“枯竭”,将会倒闭。故政府15日将向立法会财委会申请54亿元资金,其中30亿元用以偿还商业贷款,其余用于资助公园未来1年的营运。

最近这则新闻让许多喜爱香港这座城的人们心疼、感叹。许多市民和访港旅客儿时成长、家庭游憩的温馨记忆,会否就此尘封在旧时光里?

拥有43年历史,承载着港人和游客的美好回忆

1977年1月10日开张的香港海洋公园,已有43年历史,是香港首个主题公园,承载着许多港人和游客的美好回忆。

早年的海洋公园平淡经营,2003年非典(SARS)疫情过后,海洋公园也一度陷入财困。“兰桂坊之父”盛智文其后接手出任公园主席,实施一系列改革,包括加入万圣节主题活动等,适逢“自由行”政策实施,令公园入场人次屡创新高。不过近年来,海洋公园亏损严重。

内地游客曾是香港海洋公园的主要客源。(中新社资料照片 张炜摄)

“当我担任主席时,海洋公园极具个性,而现在它变成了普通的游乐园。”当盛智文见证海洋公园由兴盛走向衰落,他认为公园急需改变经营理念,具创意性和互动性的主题公园才能在全球立足,而海洋公园在机动游戏等方面已经过时,无法吸引到游客。

2019年9月19日,受修例风波影响,内地访港游客大幅减少,海洋公园的“冲天摇摆船”上只有一位游客。(图片来自中新社 张炜摄)

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岭南大学中国经济研究部副总监周文港指出:“海洋公园作为香港城市和旅游业的重要地标之一,是访港旅客必游之地。近年旅客人数不断下跌,当然与公园老化和定位未能与时并进有关,再加上修例风波导致来港旅客人数大减,直接令每月开支逾1亿元的海洋公园损失近20亿元现金流。由此可见,海洋公园现在的危机是由内外因素交迭造成的,园内的旅游设施和从业员,无可否认都是‘揽炒’下的牺牲品。”

2019年9月10日,受修例风波影响,内地访港游客大幅减少,海洋公园售票处门可罗雀。(图片来自中新社 张炜摄)

香港旅游业议会主席黄进达表示,海洋公园是香港市民一个很重要的游玩地方,也是海外旅客心中,香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景点,若倒闭将会非常可惜。

7000多只动物将何去何从?

海洋公园里的大熊猫正在进食。(中新社资料照片 张炜摄)

香港并无动物园,海洋公园对于下一代认识和了解动物具有教育意义。园中目前饲养了大熊猫、海豚、企鹅等7500只动物,其中不少是濒危的保护动物,它们的去向和生活现况引起社会关注。

日前,中新社记者就此向海洋公园查询,获知园内的动物目前仍然生活如常,并未因为海洋公园陷入财困而“缺粮”。但这些动物数量庞大,每天的开销不菲。

2020年1月19日,“黑暴”暂时收敛,疫情尚未蔓延,海洋公园曾迎来久违的入园人潮,大批观众观看大熊猫。(图片来自中新社 张炜摄)

海洋公园方面介绍,单单是来自四川的“国宝级”大熊猫“盈盈”和“乐乐”,食量就十分惊人,它们每天需要摄取4300至5500千卡路里热量的食物,相当于人类进食20碗饭或20个汉堡包。

“盈盈”和“乐乐”最喜欢吃竹子、紫薯、胡萝卜、沙葛、苹果和梨。海洋公园还表示,大熊猫的怀孕期长达2个月至1年不等,但大熊猫宝宝只有在出生前大约两个星期,才可被超声波侦查到,所以大熊猫的保育工作是十分困难的,也需要投入更多的人手照顾。

海洋公园里备受欢迎的川金丝猴。(图片来自中新社 张炜摄)

此外,园内的濒危动物还有川金丝猴。首只在香港诞生的川金丝猴“乐奇”非常聪明,金发加大眼的它,1岁的时候不但可以自己整理头发,更可以为父母整理仪容。它虽然活泼好动,但量体重的时候都能乖乖地坐在体重秤上。

川金丝猴平日里喜欢吃蔬菜叶子和水果。

由于疫情来袭,海洋公园关闭停止营业超过3个月。但园内的动物需要喂养,这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海洋公园指出,其中喂养大熊猫、南澳洲树熊、太平海象等动物花费的饲养费用相对较高。

2020年1月19日,“黑暴”暂时收敛,疫情尚未蔓延,海洋公园曾迎来久违的入园人潮,海洋剧场里人气爆棚。(图片来自中新社 张炜摄)

对于目前的生存危机和未来的打算,海洋公园也表示:“海洋公园一向以保育为本,一直全力维护动物福祉,以人道方式对待园内所有动物。若公园必须倒闭,公园团队必定以动物福祉为依归,积极为园内7000多只动物寻找适当的居住地方。届时,香港亦会失去一批宝贵的动物保育大使,香港人将失去与动物接触、认识自然生态和学习保育知识的机会,是香港的教育及保育工作方面的一大损失,故此,我们会尽力保住公园,亦希望香港人支持公园。”

在疫情期间,公园内动物的喂饲安排并没有重大改变。公园员工一如既往细心照顾园内的各种动物大使,密切观察它们的健康情况,兽医持续对动物作健康检查、观察和指数测量,确保动物健康。

大湾区“一程多站”能否令公园“劫后重生”

海洋公园的主要游乐设施。(图片来自中新社 张炜摄)

海洋公园可以如何转型?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认为海洋公园需要调整定位,重新出发。

邱腾华指出,海洋公园内的机动游戏开支负担过重,要调整相关开支;公园应脱离传统主题公园的发展模式,将重点回归保育工作,可利用园区的地理位置优势,拓展更为多元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等。

可以欣赏无敌海景的公园缆车是海洋公园的一大卖点。(图片来自中新社 张炜摄)

周文港指出:“海洋公园其实已在进行水上乐园等一系列工程,希望令娱乐项目更加多元化,增加吸引力。未来公园若无法兼顾多重业务,可把例如酒店等业务委托给第三方管理,赚取固定租金收益,或是兼顾会议展览和大湾区‘一程多站’旅游等,增加收入来源。”

中新社,2020年5月19日,《中新时评:“不能再这样下去” 香港亟需以团结、重建祛除绥靖、破坏》

中新社,2020年5月19日,《香港立法会续审海洋公园“救亡拨款”》

中新社,2020年5月15日,《香港海洋公园存亡之秋 7000多只动物将何去何从?

中新社,2020年5月15日,《香港旅游业界:海洋公园是代表性景点 其存亡影响过万从业员》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wUXvPXIBiuFnsJQVSlE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