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向前
中新社·华舆讯 你能否想象这样一场派对:派对的主题是新冠,派对规则很简单,已经被确诊为新冠的数名患者会和你一同被邀请进派对,你的任务便是接近他们并让自己染病。所有人将钱集中在一个罐子里,如果谁率先染上新冠,便可以从罐子里拿走所有的钱。
你一定会说,参加这样的派对一定是疯了。
然而已经有人为自己的疯狂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据美国媒体报道,近日,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的一名30岁患者因感染新冠,医治无效去世。而导致他染病的根源,便是一场荒谬至极的“新冠派对”。
(福克斯新闻截图)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所谓的“新冠派对”由确诊感染新冠病毒的人举办,“他们的想法是把大家聚在一起,看看病毒这事是不是真的,以及能不能传染别人。”
与此同时,纽约州也发现了类似的“新冠派对”。并且据当地卫生部门的说法,在对一些派对成员进行密切接触者调查时,对方非常地不配合。“他们会说:‘我没有义务告诉你’、‘别再打电话过来了’、‘我什么都不会说’”。
自6月下旬以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出现加速上涨,与此同时,确诊者的年龄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造成如今的现象或许可以给年轻人中类似于“新冠派对”这样新奇的玩法“记上一功”。
其实,早在今年3月份,就已经有部分美国年轻人开始了他们的“新冠派对”。当地时间3月25日,美国肯塔基州州长安迪·贝希尔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该州一群20多岁的年轻人参加“新冠派对”后,已有至少一人确认感染新冠病毒。
虽然贝希尔当时并未直接透露这场“新冠派对”具体举办的时间、地点与参加人数,但如此恶劣的行径遭到了这位州长的强烈不满,贝希尔称:“我们正在为我们父母和祖父母的健康甚至生命而战,别这么麻木不仁,故意去一些地方,把你自己暴露在会杀死别人的东西面前。”
美国年轻人对于新冠的漠视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在此之前,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针对学生群体进行了一次街采,不少学生都抱怨新冠疫情影响了春假,并声称仍要尽情享乐。一名名叫布雷迪·斯洛德的学生甚至表示:“如果我得了新冠,那就得了。到最后一刻,我也不能让病毒阻止我去派对。”
(视频截图)
在当时,这段采访视频的点击量很快便超过了4000万。在遭到诸多网友轮番炮轰后,斯洛德不得不在Instagram上发文道歉:“就像我在发表评论时那样,我们这一代人可能觉得自己坚不可摧,但我们有责任倾听并遵循我们社区的建议。”
年轻人们抱有自己无坚不摧的信念是有原因的,虽然从检测结果上看,年轻人感染和传播新冠病毒的几率与老人无异,不过,大量病例显示,年轻群体中轻症和无症患者较多,最严重的病例往往集中在50岁以上人群。
这种末世中的“优先生存权”给了不少年轻人不小的优越感,而后,这种优越感逐渐向着更加扭曲的方向发展。今年年初,随着新冠一同爆发的,还有一种名为”歧视“的病毒,不少人将新冠病毒称为“老人消灭者”(Boomer Remover),这场由欧美年轻人发起的歧视行动被媒体称为新冠病毒下酝酿的“代际战争”。
(《华尔街日报》报道截图)
很快,Boomer Remover 就成为了社交媒体上的热门标签。其中,Boomer 一词在西方常被用来指二战后婴儿潮时期出生、如今已经年长的人。美国二战后婴儿潮(1946—1964年)出生的人,如今年龄刚好在56~74岁之间。
尽管有年轻人一再强调所谓的“老人消灭者”的说法只是一种玩笑的说辞,但大多数的老人却不这么想。对于老年人来说,已经身处险境的自己得到的不是下一代的支持与鼓励,反而是诅咒与谩骂,即便这样的说辞被粉饰为玩笑也同样不可饶恕。
对于那些将新冠病毒称为‘老人消灭者’的邪恶之人,我希望你们的父母把钱都留给动物收容所。
“我们都有一天会变老。想想你们的父母和祖父母。什么样的精神病患者会去嘲笑曾经给予他们生命、如今即将离世的人?”
如果我们仔细思考参与“新冠派对”的人的行为逻辑大概会感到困惑:哪怕他们再认识不到新冠的危害,哪怕对他们而言,新冠真的只是一场小感冒,但参与以染病为前提的比赛也着实有点得不偿失。Boomer Remover的流行或许可以解释这一切:面对一场全人类的危机,自己因为年轻的优势可以得以全身而退,甚至还有余力让这种危机不断扩散,但其他人呢?世界是否会因此迎来一种新的自然法则,从而达到部分人理想中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其背后的动机不禁让人细思极恐。
不过,“新冠派对”的死亡病例大概可以让这种可怖的想法画上休止符。哪怕这些年轻人再漠视周遭人的生命,现在也该为自己的命考虑考虑了。现如今,仍有大批的欧美年轻人认为新冠的危险只是危人耸听,让年轻人对新冠产生畏惧只是一个全民演绎的闹剧。死于“新冠派对”的患者对护士说的最后一句话或许可以让他们警醒:“我想我做错了。我以为这是个骗局,但事实并非如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PPETXMBfGB4SiUwS1y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