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大连本土的原住民并不多,已经被同化了的早年海南人的后代也没多少,这些人统统都被算成了“老此地巴子”。
到了我这辈人,男婚女嫁还是有些说道的。身为海南人的父母,总想让自己的儿子能娶个媳妇也是海南人的后代,因为海南人会精打细算,能把日子过得殷实。
此地人大都喜欢儿子娶个海南人的后代做儿媳妇,就盼着过了门的儿媳妇在体性上能随其父母那么地能干能吃苦。女儿嫁给了海南人的后代,女婿大都肯出力干活,日子不会穷哪去,但吃东西上会亏一些嘴。
大致来看,在那个年代,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儿女之事,门要当户要对,双方容易沟通,谁不想让儿女过得好些?
下面说说过去海南丢子都怎样过的日子。
好多家口多的海南丢子,他们家里没有烧水用的水壶,因为买把水壶要花很多的钱。为了省出不买烧水水壶的钱,他们就在熥(teng)饭时,大锅里多放点水,饭熥透了,锅里的水也开了,把锅里的开水倒进暖水瓶中,既省火又省了买烧水壶的钱,一举二得,这就是典型的海南丢子过日子的做法。
再说一件事,当年来大连的好多海南夫妻,舍不得花钱在大连买破褥,就把海南家的一套被褥一卷,带来了大连,胶辽官话叫"铺盖卷”,这就是许多海南丢子当年来大连最值钱的家当,二个人仅仅一套铺盖卷。睡觉时,被褥的二头,一头一个人,这样做就可以省出一套被褥钱,并美其名曰;打通腿。
此地巴子对海南丢子的“省”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怎么看也都看不惯,说海南丢子也太抠了,于是就有此地巴子遭践海南丢子,有顺口溜为证:
海南丢打通腿,到了半夜竟闹鬼”。
这虽是些老笑话,但从中完全折射出了海南人闯关东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
再说说此地巴子,他们中的许多人家,开了饷后,全家必先吃一顿好吃的饭菜,而且这也成了他们过日子的习惯,有了钱,先庆贺一下。海南丢子不会这样做,他们就知道一个门儿的从嘴里抠钱,这也成了一种他们过日子的习惯。海南丢子见到好吃的,大都会不舍得吃,尽量地不吃,如非要吃,那就拖到最后再吃。相对比较而言,海南丢子中嘴馋的人会少一些。此地巴子见了好吃的,一般不能等,所以嘴馋的人就多一些。从过日子的殷实程度上比,总体上此地巴子不如海南丢子。
过去海南丢子到了深秋天,特别是储冬菜的时候,一定是萝卜当家,不腌咸白菜,更不渍酸菜,因为萝卜一个是一个,不像白菜会掉帮烂叶子,海南丢子会过日子,又可见一班。
在过去生炉子取暖的年代,此地巴子的家到了冬天,会比海南丢子的家暖一些,海南丢子不冷就行了。
再说一下海南人的会过。如吃结婚宴席,这个很有特色,请你往下看:
先说海南人,海南人都是来自孔孟之乡,讲面子是头等大事。菜一上桌,互相谦让,谁都不肯动第一筷子,怕别人见笑,最后一般是老者先动了筷子,然后再轮流开始动,席上不能吃饱,六七分就足够了,有好多人是饿着肚子回家,而且不能将盘中的菜吃空,显得主人不大方,不管饱。
七O年我父亲去一个同事吃了一次结婚的酒席,那同事是位此地人,酒桌上就他一个海南人,他吃过酒席,拉着个脸回来了,问他怎么了,他说他吃饭老谦让,此地人根本就不互让,菜一上就吃,盘盘吃个精光。没法儿了,我母亲赶紧生火给他熥我们吃剩了的饭菜。
从那次以后,我爸坚决不去吃此地人的结婚酒席。很大程度上,海南人过于讲面子。
此地人比较实在,只要开了席便大吃二喝,因为婚席主人家是此地人,他还会让大师付(厨师),炸几大盆丸子备着,客人离开时一人一份。
对此海南人十分地看不惯,认为都吃了人家的了,走时怎么好意思再拿一份呢,不讲究。可此地人却并不这么看,盘子要大,吃得要饱,要喝、就一定要喝足,不然对不起客人,完全是东北人的那一套。
我的二边的老人,一为老海南丢子,另一也为此地巴子,他们的接人待物,相差很大。性不近,习更远。三字经里说的,百分之千是对的。
现在的男婚女嫁已经没有了这么多的麻烦,时常在街上看见大连妹子背着一个小孩,另只手挽着黑哥老公逛街购物。
社会发展到今天,男要娶谁、女会嫁谁,已经完全地与做父母的无关了。
26.09.2019 老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