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失在尘埃中的大熊座仙女--巨原袋犬
本文转自百度古兽吧,原文作者“动物园企业巨头”,标题有改动。
在浩如星海的古希腊神话中,众神之首宙斯是绝对的主角,在他的身边有无数的光环,更伴随着无数的女人。雅典主神中的狩猎之神和月神阿尔忒弥斯是位美丽的女神,而追随她的仙女们自然也不在少数,其中有一位叫凯里斯特的仙女相貌格外出众动人,一个偶然的机会,凯里斯特与宙斯相遇,并一见钟情。之后多情的宙斯经常跑到凯里斯特那里释放爱情的火焰,不出一年,凯里斯特就生下了宙斯的孩子,并取名叫阿卡斯。
然而这件事情最终没能逃过王后赫拉的耳目,愤怒的赫拉决心要狠狠报复凯里斯特。最后赫拉把凯里斯特变成了一头面目丑陋的大熊,迫使她离开阿卡斯潜入从林。
数年之后,阿卡斯成长为一个健壮的小伙子。一天,阿卡斯在从林中打猎,却与他变成大熊的母亲偶遇,慌乱之下,阿卡斯和其他猎手拔出投枪预备向大熊刺去。就在这危急关头,宙斯出现并制止了阿卡斯的行为。宙斯将母子两人一同带上了天空,成为了我们所熟知的大熊座和小熊座。
古代的神话已一步步远离了被刺眼的现代科技淹没的我们,但凯里斯特的故事却没有仅限于凄美的神话。2002年,一具近乎完整的袋犬目动物化石在阿根廷萨尔塔省被发现,它被命名为凯里斯特袋犬(Callistoe),命名来源就是那位化身为大熊座的仙女凯里斯特,并被分入了1897年命名的原袋犬科,这具化石也是目前唯一一具较为完整的原袋犬科个体化石。生活在早始新世的凯里斯特袋犬身形较小,形态原始,头部类似袋狼般比较扁窄,是原袋犬科下最原始的类群之一。虽然凯里斯特袋犬的个头并不引人注目,但在它之后,原袋犬科即开始向巨型化发展,在晚渐新世演化出了已知最庞大的的有袋食肉动物,号称“有袋动物中的巨熊”,也是本文的主角——巨原袋犬(Proborhyaena gigantea)
凯里斯特袋犬骨骼摹图
巨原袋犬大概生活在晚渐新世的阿根廷和玻利维亚一带,属于原袋犬科下的原袋犬属(Proborhyaena),因为体型之巨大,它也是最负盛名的原袋犬科动物。巨原袋犬的头骨长度可达50cm以上(还有说法是有60cm的头骨,不过多被视为不靠谱),肩高可达1.2米(粗矮胖体型),体重可以轻易达到400KG,最大者可达600KG以上,在新生代南美洲食肉哺乳动物中几乎只有南短面熊能够超越。不过和那些大玩意一样巨原袋犬也没有发现多少化石,主要是些破碎的头部残件,头部往后的部分完完全全没有发现过,体型复原参照化石虽完整但非常原始的凯里斯特袋犬也不是完全靠谱,所以对于巨原袋犬的确切体型还是没法下定论,但超过50cm的头骨就已经够吓人了,从凯里斯特袋犬的化石参照来看,原袋犬科的头部都是比较笨大沉重的。
巨原袋犬复原
巨原袋犬头部复原
巨原袋犬下颌残段化石
虽然化石并不多,但从仅有的一些头部化石中我们还是能够获取巨原袋犬的不少潜在的生态习性。相比于凯里斯特袋犬这样的祖类,巨原袋犬的颌骨变得更加粗大有力,适合啃咬骨头和压制猎物,门齿和犬齿粗大,臼齿齿冠和副袋犬(Paraborhyaena),Arminiheringia这样颇具代表性的原袋犬科一样比较低平。巨原袋犬和熊一样是跖行性(整个脚板子贴地上走)的食肉动物,由于体型庞大,体态笨重,所以巨原袋犬速度比较缓慢,灵活性较差,另外对于巨原袋犬牙齿的研究发现其臼齿磨损比较严重,可能是经常啃骨头食腐造成的,这也说明了巨原袋犬和安氏中兽之类一样不是什么积极的掠食者,而是以食腐和抢食为主要食物来源。不过由于其体大力猛,所以对焦兽,轮齿兽这些当时南美洲一些庞大粗笨的植食性动物仍能构成严重的威胁,粗壮的上下颌去压焦兽幼崽什么的脖子可不是咬着玩的。
焦兽,轮齿兽这样巨大的南美洲植食动物是巨原袋犬潜在的猎物
原袋犬科下Arminiheringia属的A.auceta,具有典型的下齿较低平特征。
和很多巨型化的食肉哺乳动物一样,巨原袋犬没能生存多长时间就以失败告终而被扫出了演化的舞台,而整个原袋犬科也在渐新世末再不见了踪影。比它们更加先进的南美袋犬科(Borhyaenidae)和袋剑齿虎科(Thylacosmilidae)取代了它们成为南美食肉哺乳动物的领头军,但原袋犬科尚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它们曾经被视作南美袋犬科的直系祖先,但之后又因为不断生长的牙尖和类似袋剑齿虎科的头颈结合方式而被一些人视为是袋剑齿虎科的姐妹类群。但原袋犬科的真面目,已经如远去的仙女化作了大熊座上渺远的耀星,再不会为我们所知。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