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阳县会战“旱腰带”脱贫主战场走出“三双”型攻坚好路子

2019-07-23     泾阳生活

日前,《咸阳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我县在脱贫攻坚中开展双业双扶双防“工作的工作。

今年以来,泾阳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旱腰带地区“贫中贫、困中困”主战场,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大力实施“双业双扶双防”(产业就业、扶志扶智、防风险防返贫),破难题,打基础,惠民生,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把产业就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稳定的中长期产业、就业项目,推动产业进田间,就业在车间,政策进心间,实惠在民间。

抓产业带动。按照“一业一龙头,一村一园一主体,一户一人一产业”的发展思路,坚持“县抓龙头、镇抓基地、村抓示范、户抓帮扶”,持续推动雅泰模式、农村电商、扶贫合作社产业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个全覆盖”,将贫困户有效嵌入“四色产业”。全县参与产业扶贫的市场主体已达139个,与市场主体建立稳定利益联结关系的贫困户3609户,有中长期产业的贫困户达到3221户。做优做强“黑白红绿”四色产业,打造了“奋斗柿”、“泾番一号”、香菜小镇、花椒小镇等一大批特色产业品牌。抢抓全省千亿级奶山羊全产业链发展机遇,形成了“五连四统一保”的雅泰模式,已建成规模化羊场17个,新开工建设 “雅泰模式”扶贫羊场10个,带动贫困户1340户。全县97.2%贫困户镶嵌在产业链上。

抓就业促动。按照“狠抓培训强技能、拓宽渠道强就业、培育典型强引导”的思路,大力支持和鼓励贫困群众外出务工、创业。全县开发就业岗位677个,安置特困人员638人。落实企业奖补政策,因地制宜建设扶贫工厂,对每吸纳1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奖励企业1000元,吸纳贫困劳动力人数占工厂员工总数三分之一以上的,对场地租赁费、水电费,按照不超过50%的标准进行补贴。全县已建成扶贫社区工厂34家,目前在建8家,涌现出兴隆太和、桥底睿驰等社区扶贫工厂典型,全县社会工厂带动就业670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67人。

抓资金驱动。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资金跟着能人走、资金跟着产业走,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501万元,着力加强项目建设。累计落实扶贫贷款风险补偿资金2100多万元,撬动金融贷款2亿多元,帮扶贫困户3936户,解决贫困群众产业发展贷款难的问题。支持发展壮大经营主体,发挥示范带动,推动贫困户通过产业帮扶、土地入股、劳力入股、资金入股等方式与企业(合作社)建立利益链接机制,实现了经营主体带贫益贫作用更显著、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效果更突出、特色产业发展促进脱贫优势更明显的“三赢”局面。

坚持扶贫必扶志智,通过转观念、增信心、扶技能,全面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把“要我脱贫”变成“我要脱贫”。

扶观念。深化群众性文明创建工作,开展“泾阳好人”评选表彰、“家风家训进万家”等活动,在贫困户建立家训3949户,表彰18名“泾阳好人”、10个“文明家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常态化整治陋习、培育新风。健全“一约四会”约束机制,推动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赌禁毒会以及“善行义举榜”实现全覆盖,先后开展诚信村民评选18场次,规范红白事节约费用390多万元。通过推进乡村治理,在全县形成了向上向善向好的新风尚,有效帮助贫困群众摒弃了“等靠要”思想,树立自力更生、崇尚劳动、勤俭持家的观念。

扶信心。在咸阳市率先打造泾阳县“脱贫启智?暖心筑梦”研学扶智工作独家品牌,组织贫困学生外出参观学习、接受爱国教育、开展阳光趣味活动等,实现研学全覆盖;组织教师1.3万余人次,深入贫困户家开展家访活动,宣传扶贫政策,实现扶智家访全覆盖;全面落实各学段资助政策,实现资助全覆盖,让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成为可能。坚持典型示范引领,讲好脱贫残疾人祁劳动、魏满荣、张增科等贫困群众的励志脱贫故事,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发贫困群众“我要脱贫”的斗志。今年以来,该县脱贫攻坚经验做法和典型事迹先后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发表5篇,国扶办5篇,陕西日报6篇。

扶技能。坚持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户、带动一片,加大产业就业技能培训。围绕四色产业发展,突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重点,先后开展产业扶贫培训277场次,培训贫困群众3595人次。紧盯市场用人需求,探索开展订单式、委托式培训,鼓励培训机构开展校企合作,针对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开展培训。强化贫困劳动力创业就业技能培训措施,对参加80课时以上培训班的贫困劳动力每天发放50元交通生活补贴。先后举办招聘会6场次,提供就业岗位4500 余个,举办就业创业培训班8期,培训群众279人。开发就业岗位677个,安置特困人员638人。

坚持对脱贫户村“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建立完善产业发展“五大体系”,做好防风险、防返贫工作,确保贫困群众真脱贫、不返贫。

建立动态管理机制。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围绕“吃穿住行医学保”,统筹推进危改、健康、教育、兜底等政策落地生根。制定了《关于建立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的实施意见》,定期开展巩固脱贫成效“回头看”,动态确定防返贫预警常规性监测户。适时举办“春季行动”擂台赛、产业脱贫暨人居环境整治擂台赛、“两房”建设现场解剖推进会、抓党建促脱贫样板村观摩会等,现场调度评比并颁发黑红牌,赛成绩、找差距、比干劲。

建立监测预警机制。高质量建立“高风险返贫群体”数据库,实行三色监测预警管理。根据最终锁定的“高风险返贫群体”的返贫风险程度实行分级预警管理,由高到低标识为红、橙、黄3个级别,并根据具体帮扶工作进展和帮扶成效,及时调整预警级别标识。实行跟进帮扶化解风险工作制度,针对“高风险返贫群体”,按月列出红、橙、黄3个级别问题清单,督促各镇及相关部门逐户落实帮扶措施,确保及时化解返贫风险、实现稳定脱贫。

建立问题整改机制。针对中央对陕西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和成效考核发现问题,探索形成了“五化六有一办法(问题清单化,研判程序化,整改专业化,资料规范化,效果持续化;问题有来源,问题有研判,整改有措施及清单,问题有台账,过程有印证,整改有报告;《泾阳县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工作管理办法》),推动问题整改过程完备、资料详实、印证有力、闭环链接,目前中央对陕西脱贫攻坚专项巡视5个方面26个问题、成效考核6个方面11条问题以及省委巡视反馈的4个方面14个问题均已全面整改到位,有力提升了脱贫质量。

启示之一,坚持兴产业、强就业,不断拓宽增收路径,是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治本之策。

泾阳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茯茶(黑)、奶畜(白)、酿酒葡萄(红)、蔬菜(绿)构成了泾阳特色的“四色产业”,也是泾阳县农业的四大支柱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是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就业发展的优势,以大产业发展带动脱贫攻坚,用大产业发展壮大各类经营主体,把贫困群众镶嵌到产业发展链条上。二是制定《泾阳县“菜单式”产业脱贫实施方案》,群众列需求、政府开菜单、部门精施策推进产业升级发展,目前,全县参与产业扶贫的市场主体已达110个,有中长期产业的贫困户总数达到3277户,占到贫困户的97.2%,真正把贫困户镶嵌在了长线产业链条上。三是形成了“三一四抓五强”推进产业扶贫的好做法。三个一,即:按照“一业一龙头,一村一园一主体,一户一人一产业”的产业脱贫思路,将贫困户嵌入到“四色产业”之中;四抓,即:县抓龙头、镇抓示范、村抓基地、户抓帮扶;五强,即:强产业、强主体、强改革、强集体、强机制。

坚持把创业就业作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渠道之一,建立完善了泾阳县贫困劳动力就业情况数据库。强化社区工厂建设、公益岗位开发和就业技能培训,织密就业扶贫网络。一是政府推动,优化政策做加法。先后创新制定了《泾阳县社区工厂建设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加大对社区工厂建设的支持力度。全县社区工厂遍地开花,驻村干部、镇村能人、返乡创业者参与建设的热情高涨。二是降低门槛,消除障碍做减法。泾阳县在用地、用工等方面均降低准入门槛。既提高了社区各界建设的积极性,也促进了更多的贫困群众和处在贫困边缘的非贫困群众通过社区工厂实现就业。三是因人而异,分类安置就业。根据贫困劳动力就业现状,对能够外出务工的、因家庭负担等不能外出的和无能力、无业可扶的等等,因户制宜,采取组织外出务工、公益岗位安置、就近就便务工等方式,进行分类安置,实现了人尽其才。

启示之二,聚焦志智双扶,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道德滋养,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源。

切实发挥扶志扶智作用,倾力推进“1231”工作法。即:完善一套机制。全面推广和巩固“一约四会”(即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赌禁毒会),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做强两个载体。持续深化文明创建,厚植向上向善的良好风尚。创新“爱心超市”积分兑换制度,引导形成崇尚劳动、勤俭持家、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充实“三支队伍”。建好扶志宣讲、文化宣传、志愿服务三支队伍,不断充实各级宣讲力量。做强一个品牌。深入挖掘、宣传脱贫攻坚一线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树立一批“移风易俗·乡风文明”扶志品牌。通过建机制、抓载体、强队伍,推动法治、德治、自治有机结合,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得到激发,脱贫光荣和勇于脱贫的磅礴力量迸发而出。

启示之三,强化防控措施,精抓细管保质量,是提升脱贫攻坚质量的保障之基。

树立质量意识,强化日常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施策。一是建章立制,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开展巩固脱贫成效回头望,落实六个一批责任部门和镇村责任,强化督导检查,巩固脱贫成效;二是实施“户分三类”,因户制宜施策,防止返贫;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围绕“吃穿住行医学保”,统筹推进危改、健康、教育、兜底等政策落地生根;三是实行“三色清单”管理,实现有推进措施、有责任单位、有责任人、有完成时限、有印证资料、有长效机制“六有”工作保障;四是探索形成“五化六有一办法”推进问题整改扎实有效促进工作;五是全面排查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短板,对全县经营主体带贫益贫机制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普查,对金融扶贫情况进行了全面普查;一手抓高标准达标脱贫退出,一手抓高质量巩固脱贫成效,整体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来 源:央广网 富裕三秦

文字来源:咸阳日报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fWFImwBmyVoG_1ZvKI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