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断提高党建促脱贫攻坚质量和水平,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新成效,我县近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2019年第一次抓党建促脱贫擂台赛。各镇都将各自的亮点村进行了展示。
那么,全县八个镇的示范村是如何抓具体落实的呢?小编为你一一道来。
太和村围绕“抓党建、兴产业、促脱贫”的整体思路,利用传统优势和闲置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千层手工布鞋及红薯挂面两大特色产业,有效带动群众致富增收。
一是抓阵地,强功能。持续深入开展“三清理三规范”工作。二是抓班子,强队伍。落实“一肩挑”工作责任制,通过多种形式的工作有效提升了群众满意率,为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三是抓产业、强党建。为提升村集体经济水平,形成工作合力,助力脱贫攻坚。鼓励群众依靠劳动脱贫,树立脱贫光荣的思想。四是抓党员、强管理。凝聚四支队伍合力,不断激发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活力,切实提升农村党员的政策理论水平。五是抓党建、促脱贫。运用“党建+危房改造”“党建+就业帮扶”等“党建+”模式促脱贫。
北丈村扎实落实中、省、市、县、镇关于脱贫攻坚方面的重要举措,党支部坚持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核心任务,组织各方力量推动脱贫攻坚,锻造一批高素质、高水平、勇担当、打不垮的扶贫队伍,全面提升了脱贫攻坚水平。建强基层战斗堡垒。推行村企党组织建设,以蔓子茯茶有限公司挂靠,村党支部大力推行非公党建在农村发展,创新选拔任用方式,确保“两个覆盖”的实现。实行党员承诺制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在村级建设、人居环境整治、脱贫攻坚等工作中,支部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党员。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致富路子,扎实推进“党建+脱贫+三变改革模式”以支部为保障,大力引进蔓子茯茶有限公司,盘活集体土地,使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3万余元,这种“输血——造血——献血”的扶贫模式受到镇党委肯定。
阴郭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积极发展特色养殖,增强村级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带动群众“造血”脱贫。
村党支部号召党员干部率先解放思想,做好示范,带头签字,带头流转土地,为发展产业打下了基础。坚持“围绕产业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发展理念,立足村情实际,布局富民产业。把特色养殖,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作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条切实可行途径来抓,通过党支部指导合作社,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实现了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等优势,与合作社在技术、信息、市场、资金上的优势有机结合,延伸放大了党组织和党员在产业链上带民致富的效应。为进一步带动贫困户致富,变“输血”为“造血”,村党支部还以扶贫小额贴息信贷为契机,支持贫困户利用专项贷款资金入股泾阳县顺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23户贫困户入股分红,年增收4000元。
2018年,三里村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推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村党支部与利军奶牛养殖合作社合作,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该合作社务工,每人年收入3万元以上。为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由三里村党支部牵头率先成立了三里村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流转70亩土地用于建成金银花种植基地。迅速推进基地前期各项工作的开展。积极发动三里村的能人大户协助管理基地,使金银花种植基地的各项工作能够有序的推进。此项目将带动7户贫困户加入,三年以后可带动该村200余户栽植金银花。预计三年后每亩纯利润可达到8000-10000元左右。
屈家村充分发挥党支部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密切联系群众。强经济、抓产业,由支部牵头,成立泾阳县绿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合作协议,提供市场和技术服务。2019年7月与海底捞餐饮有限公司初步达成香菜供应意向。实现从传统农业向订单农业的转型。为村中贫困户的外出务工闯出了一条快速通道。在合作社的带动下,鼓励贫困户连片种植,科学管理,并提供技术、肥料、籽种,集中进行销售,对签订合作协议的贫困户保价保销,支持鼓励种植的积极性。带动有发展产业能力和意向的贫困户及巩固提高户41户。
山底何村党支部围绕村产业现状,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三变”模式,由运大合作社与温氏集团合作,采取社会资本、产业扶贫资金、土地资源量化入股的形式,实行订单农业,收益按照出资比例进行分红。目前,已开始运营,预计年收益80万元以上,扶贫资金分红约25万元。围绕村种植产业现状采取“支部+基地+贫困户”的模式,流转土地200亩,投资70万元,建成一期连片黄花菜种植基地230余亩。与星光乳业合作,入股山底何村等四村产业资金200万元,规划建设占地20亩的口镇山底何村扶贫羊场,现正在进行圈舍建设。通过建立运大养猪扶贫基地、黄花菜种植产业基地、光伏发电、扶贫羊场建设,切实增加和壮大集体经济收入,确保年底前全村户退出、村摘帽,全面完年脱贫攻坚任务。
安吴镇薛家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按照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示范+两委和工作队协力共同推进的模式,以精准党建助力精准脱贫,走出了一条抓党建促脱贫之路。一是配强班子,抓好乡村治理。二是建强队伍,抓好作用发挥。结合“两学一做”,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三是筑强堡垒,强化典型示范。积极创建“党员示范户”“党员示范基地”“支部引领能人带动”,以点带面,全面发挥党员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的示范带动引领作用。四是育强产业,抓好脱贫攻坚。按照“党建+脱贫+三变改革”模式总投资1200余万元,建成占地面积约500亩薛家村蔬菜扶贫产业园,12户贫困户贷款5万元入股合作社,享受年分红4000元;8户贫困户筹资自建大棚;合作社及建棚群众农忙时雇工,解决了周边镇村200余人的务工问题。2019年计划发展日光温室大棚30个,建设杨家石滩蔬菜大棚园区一个,占地145亩,目前已经完成主体建设18个。
同官张村充分发挥了党建引领作用,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增长,群众增收。一是强化班子核心作用。采用“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形成“党员能人带动、村集体入股分红、带动群众增收”的扶贫模式。二是抓好产业发展。带领全村剩余劳力和部分贫困户种植了金银花55亩,新建金银花晾晒场和烘焙车间300平方米,计划2020年发展到100亩,5户贫困户以土地入股,贫困户7人在基地灵活就业。三是抓好党员作用发挥。利用远程教育、微信群等多种途径组织党员学习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等内容,提高党员服务意识,充分发挥支部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四是抓党建促脱贫,培育特色项目。结合村内实际情况,建成扶贫车间一个,主要生产手工挂面。采取集中加工和分散加工相结合方式,计件取酬。目前该扶贫车间共吸纳周围群众13人,其中贫困户、残疾人共8名,年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
县委书记张渭在点评会上指出,各镇党委要深化认识提站位,发挥好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真正把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脱贫攻坚和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要聚焦问题补短板,结合当前各项重点工作找问题、找差距、找短板,要善学习、会借鉴,把好经验、好做法复制推广;帮扶干部要思路清、真帮扶,不断壮大扶贫产业和村集体经济;要强班子、促发展,选优配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推进村“两委”一肩挑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全面过硬。
各镇党委书记要夯实责任抓落实,抓关键少数,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份内之事、应尽之责;要抓工作落实,始终把“落实”二字放在第一位,“马上就办、立即就干”,真正把支部建强、产业做大、乡村变美、群众带富。要抓督查考评,把抓党建促脱贫纳入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担当作为,要促引领发展能力、乡村治理能力提升、促“双业双扶双防”、促集体经济壮大和群众满意度提升,全力推进抓党建促脱贫取得实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牢记使命 不忘初心
党建有活力 脱贫有动力
来源:泾阳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樊哲
记者:牛博 徐艳雪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vRiH2wBmyVoG_1ZTbk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