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未来悦诡异连号,自检、送检及解释事件后,国立公证处迎来更大乱局,瞬间被推向了风口浪尖。
2.金色和庄出现两户家庭使用同一个登记号。
被工作人员发现后,直接修改了错误信息。在被公证处负责人发现后,再次改正,保留了数据原貌。为此,昨天公证处发出了致歉声明。
3.从10月12日未来悦事件,到10月23日金色和庄启动摇号,一共11天。期间,国立公证处却跳出来辟谣:没有暂停摇号。并同时表示摇号软件优化升级和检测需要时间。
4.面对突如其来的舆论危机,缺乏应对经验的国立公证处,举止失措,可以理解。但还是给他们的操作打分:50分,不及格。
5.公关危机学的最有效方式唯有二字:诚实。
显然国立公证处没有海底捞做得好。其实,无论是真暂停,还是假暂停,或者开始想暂停,后来又不想停,都没有必要被舆论带了节奏。问题就出在:想跟大家解释,又讲不清楚,造成了信任危机。更坏的一步棋:没有按规定流程通报出错环节,私自修改数据,损失了公信力。
6.为什么不是给0分?
后台数据还是诚实地改回去了,有一份被网络力量逼出来的及时的致歉声明。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7.事情并没有结束。
又在梧桐郡和云谷天境的《购房意向登记总表》中,揪出了同号、重号的情况:名字开头和结尾相同,身份证号码头6位和尾4位相同,却有两个甚至以上的登记编号。
经核查,大部分巧合,小部分使用P图技术浑水摸鱼,就有一位身份证号和手机号不同,但查档记录却是同一个。
8.这十多天,国立公证处真是险象迭生。
从未来悦、金色和庄,再到梧桐郡,云谷天境,越来越多的购房者相信这不是偶然事件,而可能是一种被忽视的常态。对国立公证处质疑和失望,已经在所难免。
最怕是,800多次摇号可能被拉出来“人肉”一遍。
9.空前巨大的信任危机,不排除滑向失控的状态。因此,我建议国立公证处以及其它相关部门,能及时联合商议,进一步作出积极诚恳的应对——
10.首先,有人通过P图,搞2-3个编号,但因为身份证号码只有一个是真的,所以,只有真实身份证摇中才有效。其他造假的编号,摇中了也会因为信息不匹配而无效,并无实际意义,但实际已经是扰乱了市场。有一批人应该是惯犯。
具体配合措施可以是:对于这种扰乱摇号的行为严肃问责,甚至追究法律责任。再不济,也可列入失信名单。唯有决不纵容决不姑息的态度,才能让后面的人不敢再动此类念头。更有必要,杀一儆百。
11.其次,尽可能保证公平原则。
面对出现的错误,国立公证处解释说:摇中的人再进行信息核对,如果不对,就会取消其摇号资格,顺位替补。
但对于购房者来说,并不这样想。因为每一个虚假错误信息进入摇号序列,都可能引发一系列未知的变化,对参与摇号的人并不公平。
因此,我觉得应该建立“前置核查程序”,在登记完毕和摇号之前,对姓名、身份证号和查档编码三个信息同步核对,以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情况。当然,此手段只能查出各种重号,如果是完全造假P图的情况,还是只能“后置”确认。
12.前置核查程序,加大国立公证处的工作量可能是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十多天的这几次失误,之所以爆发如此巨大的信任危机,是因为,摇号一年半的过程中,几乎所有购房者都是极度信任国立公证处的。
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更何况,关乎房子的事。
要明白一点,信任的大厦是经年累月一点点建筑起来的,但坍塌往往只需要一瞬间。十多天损失的公信力,只能靠国立公证处自己一点点努力挣回来。
13.最后,作为购房者,也应该理解国立公证处的难处。公证摇号对于杭州来说,前所未有,对于国立公证处,更是第一次。18个月,800多次摇号,近百万人次登记报名,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不问可知。
要允许犯错,允许改正,也要正视风波,重视伤害。购房摇号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需要国立公证处拿出比严肃更严肃的态度。
14.购房者们,其实很善良。我们需要真相和说法,但更需要一个诚恳积极的态度。责问不是责难,只是想有更好的公平体现。
15.希望国立公证处积极完善不足之处,继续做好摇号服务。
都到这个时候了,最重要的不是如何想方设法自证清白,而是向公众表示:以后的服务,国立公证处将竭尽全力,让大家享受更公平的摇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