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说实话,今天我是第一次知道每年的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这个日子是美国的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在1998年发起的,旨在反对体罚,提倡不打小孩。因为打小孩不是有效的管教方式。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研究的日益发展,打孩子的危害越来越被人认识到了,主流教育和育儿专家几乎都是反对打孩子的,一些大学和科学机构通过研究也发现,打孩子不仅不能让孩子变得更好,却会深深的伤害孩子,严重的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给孩子留下终生难忘的阴影,甚至影响他们的处理情感和生活、工作的方式。
知名科普作家游识猷说“所有的研究都指向同一个答案:不打孩子不会导致宠坏孩子。不挨打的孩子,才能长成身心健康、适应良好的大人”。
很多人觉得自己打孩子是为了孩子好,不会影响自己和孩子的关系。有些父母也觉得,孩子犯错就该打,不打不成才。
已经有不少的研究证明了打孩子不好,经常被打的孩子,会出现:智商下降、攻击性增强、更容易发生暴力和斗殴、难以建立亲密关系等问题。
在关于打孩子的危害的帖子下面,众多网友留言,倾诉自己被打的经历,以及给自己造成的影响,我们来看几个。
网友一:
我就是从小被打大。其实有时候也不是因为犯错才挨打,比如我小时候有一次睡觉前打窗帘,我爸觉得我动作慢就打我,可是这个拉窗帘的动作的快慢标准和区别在哪里?为了不挨打,我学会了犯错后各种隐瞒、撒谎,也学会了不跟父母讲任何心里话。
网友二:
我就是从小被打大的,到大二还在挨打,到现在30多岁了,一想起来无比愤怒。平时还好,但是和父母稍有分歧就会脾气火爆,和父母扯着嗓子对吼。为了反抗父母,大学里把父母禁止的所有的事都做了一遍,抽烟喝酒(我是女孩)纹身泡夜店,为了叛逆而叛逆。后来运气好,学到了喜欢的专业,才回到了正轨,但是一想到以前就很愤怒,我是绝对不会打我的孩子的。
网友三:
我小时候真的每天都被打,所以我现在完全不想回家,即使我爱他们,但我也没办法和他们有亲密关系。
网友四:
我觉得我爸对我的暴力,没有产生任何一点好的感觉,能带给我的只有一生难忘的羞耻感和蠢蠢欲动的暴力倾向。
网友五:
小时候我爸经常打我,我犯错了就训我,说完就动手,后来我被打怕了,我爸一开始训我就紧张的出汗,呼吸困难,眼前发黑,最后一次我爸打我的时候,他手抬起来我就晕倒了,这种感觉太恐怖了。我到现在想起来还难受,可是忘了我爸为什么打我。
还有不少的网友留言说,虽然小时候挨打几乎没有影响自己的性格,和父母的关系也不错,但是就是无法和别人建议亲密关系,不想恋爱,或者恋爱反复失败。
也有不少网友觉得,因为其实想不出别的办法,所以才会打孩子,其实也正是反映了父母自身的不足,对孩子的成长规律缺乏了解,按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在遇到问题又不想办法解决。比如有人说,孩子不爱学习,老是偷家里的钱去打游戏,说又不听,不打怎么办?其实打也解决不了问题啊,要搞清楚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为什么要去打游戏?要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减少孩子打游戏的心理动机,可是父母嫌这样太费事,不如打一顿来的简单,但是打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所以归根到底,还是父母自己不会教育孩子,所以使用武力,可是总有一天,孩子打了就打不过了,当父母打不过孩子,权威不灵的时候,孩子可能就很难再回到正确的道路上了。
所以,打孩子这事,父母一定要时刻告诉自己,孩子不能打,在今天不能打,在其他的日子里也不能打。父母要做的是学会与孩子沟通,学会使用正确的方式处理问题,而不是简单的一打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