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历史的女人——第1092期)
她的经历坎坷而传奇:她9岁就定亲了,但18岁时又逃婚;她爱上了表哥,但后来又被表哥抛弃;她37岁时嫁给了一个老头,但两年后又丧夫;此后守寡62年,但她永不后悔,直到101岁善终……
开篇有点像《红楼梦》里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故事,表妹和表哥相恋了。而且表妹和表哥也是姑表。不过这可不是对《红楼梦》的模仿,绝对是真实故事,悲情而唯美……
首先女主也是一位多情的美人,她美得即便不是倾国倾城,也堪称芳华绝代。笔者说了不算。中国近现代国学大师、著名诗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吴宓(吴雨僧)先生曾这样描绘这位女子:“海伦天下美,云是神人裔。祸水能灭邦,姿容真绝世。”
这里的海伦,并非是指以其绝世美颜而引发著名的特洛伊战争的、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宙斯的女儿海伦,指的正是本文的女主。此女的英文名就叫海伦,她小名月仙,大名毛彦文。只从名字上看,你就能联想到一些经典美女,除了西方神话中的海伦,还有东方月中的嫦娥……
(一)缘起
跟林黛玉十几岁就进贾府长住很相似,毛彦文小时候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外祖母家度过的。她那时候年龄更小,还是个不分性别的时候。她跟几个表哥打成一片,经常无忧无虑地在一起玩耍,尤其是跟五表哥朱君毅最为要好,二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甚至晚上也是跟外祖母、五表哥同睡在一张床上,直到朱君毅上中学为止。
也像那位林妹妹,自小就聪明、漂亮、可爱的毛彦文非常受外祖母疼爱,她在外祖母家可谓恃爱而娇,唯我独尊,但唯独对五表哥朱君毅服服帖帖,惟命是从。有一次舅舅逗她,你最喜欢哪一个表哥?她脱口就来:“五表哥!”这简直就是还珠格格对五阿哥的节奏啊,呵呵。
也许在毛彦文幼小的心里,早早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后来,正是这位“宝哥哥”朱君毅帮“林妹妹”毛彦文逃离了火坑,二人海誓山盟。但最终表哥却残酷地抛弃了表妹。不过二人的情缘还是纠缠了一世,直到毛彦文百岁之后……
(二)定亲
又是1898年,中国历史上不寻常的一个戊戌年。这年的农历11月1日,在浙江省江山市须江镇,美丽的沙埂村诞生了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她就是小月仙。她的家世并不显赫,但也不差,其父毛华东(一个很大气的名字啊)是一位比较开明的乡绅,既种地,又经商,其家境还是比较富有的。在农村,毛家也算是大户人家了。
毛彦文的父亲尽管是为开明乡绅,但在子女婚姻上还是比较守旧的。所以毛彦文在9岁时就定亲了。当时父亲把他许配给一个生意上的伙伴方耀堂的儿子。一是方耀堂看中了小小年纪的毛彦文的聪颖俊秀;二是毛父当时欠了对方3000块钱。对方提出结为亲家,他也不好意思拒绝,而且他一答应这事,这债务自然就免了,两全其美。所以,毛彦文的婚姻一开始就有交易的成分在里面。
不过毛彦文的童年还是比较幸运的,她的父母很注重子女教育,她7岁就上了私塾,13岁就读于江山西河女校,15岁被保送入杭州女子师范,18岁又入浙江吴兴湖郡女校,她可谓是受到了新学教育的知识女性。但在她18岁那年,不幸来临。
男方要来迎娶她了。但此时的毛彦文早有了爱情自由的新理念,她岂肯就范?然人无戏言,父母是不能违约的。于是,毛彦文决定一不做二不休,逃婚!而帮助她达成目的的就是表哥朱君毅。
(三)逃婚
毛彦文自小对表哥朱君毅非常崇拜。当然朱君毅也是一表人才,聪慧绝伦,他比毛彦文大6岁, 17岁就考入清华学堂,是清华的高材生。辛亥革命爆发后,清华停课,他回浙江江山老家一所学校里代课,当时就住在毛彦文家。所以表哥表妹的接触就更频繁了。当时朱君毅经常跟她讲清华的事情,给她讲新知识,让毛彦文大开眼界。在那时的少女心里,表哥是“世界上唯一伟大的人物”。
兄妹俩无话不谈,自然而然就像宝哥哥和林妹妹那样,互生情愫了。所以当毛彦文被逼婚时,表哥自然当仁不让地出手了。
这天,方家的花轿在唢呐的欢叫声中如期而来。正在梳妆打扮的“新娘”毛彦文心中咚咚地跳着。不是将要做新娘的激动,而是对自由的向往。终于,她趁大家不注意,在母亲的掩护下,向后门走去。
一如亘古所有的爱情传说,在越来越逼近的震耳欲聋的唢呐声和鞭炮声中,挂在后门上那锈迹斑斑的大铁锁訇然弹开,而站在后门口的正是她日思夜想的情郎!早已准备好的二人在花轿到来之前的片刻,远走高飞……
不过他们二人的逃跑也有“内奸”,就是母亲的帮助。毛彦文的母亲也是位开明的女子,她也很同情自己的女儿,在女儿的央求下,背叛丈夫放走了女儿。当然后来,她也受到了丈夫的责骂。事实上,毛彦文的母亲早已对丈夫不满了,因为她先为毛家生下的长子在5岁夭折之后,便再也生不下儿子,只生了几个姑娘,毛彦文是长女。她在家的地位自然降低了不少。所以同病相怜,她一直鼓励女儿独立,长大走自己的路,不能被男人所左右。
毛彦文逃婚成功之后,就跟表哥私定终身了。他们也曾发誓,非你不娶,非你不嫁。毛彦文的家乡浙江江山是山清水秀,有著名的江郎山和须水河。二人来到山下、河边,“河誓山盟”:我们的爱如郎山须水,亘古不变!
然而,这样的誓言靠得住吗?
(四)等爱
开始,朱君毅确实为毛彦文付出了很多。
毛彦文逃婚之后,父亲当然十分生气,不过生米煮成熟饭,毛父也没有办法,毕竟这俩孽种是自己的亲女儿和亲侄子。反过来想想,表妹嫁表哥,你情我愿,知根知底,亲上加亲,这事也不错!于是就成全了吧。就欲同男方解除婚约。但对方岂能善罢甘休?当然要老账重提,他们要索回之前毛家欠的3000块钱。这在当时也不是个小数目。
朱君毅还真是仗义,他在清华大学里搞募捐,欲替姑父(也是未来的“岳父”)还债。当时他的同窗好友,就是开头提到的诗人吴宓就捐了50块钱(他是捐钱最多的一位)。最后朱君毅共募捐了1300元交给了姑父。
之后,毛彦文就顺理成章地跟朱君毅订婚了。订婚之后,朱君毅要到美国留学,二人是泪洒而别。双方再次信誓旦旦,定下了5年之约,并且以“仁义礼智信”5个字为编号,分别代表5年,每两周一封信,不准间断。
开始朱君毅还能守约,双方鸿雁传书,浪漫温馨;可到第五年时,他就不能坚持了,有时一两个月毛彦文都不见他一封信。可妹妹都原谅了哥哥,也许是功课太紧张呢。
这一别就是6年。1922年夏天,朱君毅带着霍布金斯大学教育系学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他写信给毛彦文说,自己已经一名不文,让毛彦文带300块钱到上海去接他。
终于回来了!毛彦文在“风含情,水含笑”中,再次见到了她久别的情哥哥。表哥瘦了很多,她很心疼。
然而面对激动的毛彦文,此时的朱君毅却反应冷淡。
这6间,他们之间也发生了不少事情。毛彦文是位不折不扣的才女,她从吴兴湖郡女校毕业后,又以浙江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英文系,后来她还参加了五四新文化运动。1922年,被推选为女权运动同盟会浙江支会临时主席,可谓前途光明。可是此时,为了朱君毅,她宁愿放弃一切。
朱君毅回国后,被南京东南大学聘为教授。不久,他得了一场病。他住院的当天,毛彦文从学校回来为他守了一夜,之后她在医院悉心照料了表哥一个月。为了照顾朱君毅,毛彦文毅然从北京女高师转学到南京的金陵女大。
然而,这一切的结果呢?
(五)退婚
本以为当朱君毅病好之后,两人便可以顺利成婚了,可没想毛彦文却接到了朱君毅的一封退婚书。朱君毅的理由是,两人性格不合,而且他还拿出现代科学的依据,说近亲结婚不好。这完全是借口,真正的原因是,朱君毅爱上了一个17岁的女孩。
毛彦文十分痛苦。此时的她已经是25岁,从18岁到如今,她苦等了7年,却等来了这样一句话。
毛彦文自是不能轻易答应。他便让朱君毅的好友吴宓劝说表哥,试图挽回这段感情。吴宓同朱君毅在清华同桌6年,两人可谓莫逆之交,当时他还为朱君毅贡献过50块钱。但此时的吴宓却对毛彦文情有独钟。
因为朱君毅跟吴宓二人关系太铁,在学校时几乎不分彼此,甚至毛彦文给他写的情书,他都让吴宓看。吴宓在见到毛彦文的情书后,也被她的痴情所打动,未见其人,已经对她大有好感,甚至暗生情愫,早对毛彦文浮想联翩。
后来,吴宓的同学陈烈勋,把妹妹陈心一介绍给了他。陈心一与毛彦文是同学,吴宓曾托毛彦文了解陈心一的情况,毛彦文也算是充当过吴宓的“介绍人”。而如今,吴宓又成了毛彦文的说和者。当然吴宓也不能说服朱君毅。
然后,吴宓却不顾满心伤痛的失恋者,他调转枪口,来追毛彦文了。为了毛彦文,吴宓是煞费苦心,毅然与妻子陈心一离婚,决绝地抛妻弃子(当时他已经有了三个孩子),苦追毛彦文。
朱君毅心意已决。1924年,两人终于协议退婚。当然为了补偿毛彦文,朱君毅答应给表妹4800元精神损失费,并委托吴宓转交给她。
八年的等待,岂是金钱能解决了的?毛彦文伤心欲绝。所以,她发誓此后再不谈爱,再不论嫁!对吴宓的追求,她当然置若罔闻。
朱君毅同毛彦文退婚之后,很快同苏州女子成言真结婚。当时毛彦文还给他发了贺电:“须水永清,郎山安在?”自此,她同他一刀两断,今生再不见面。
之后,毛彦文把心思完全转移到自己的学业上。她于1929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攻读教育学与社会学,两年后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她任暨南大学、复旦大学教育系教授。
(六)嫁爱
不过后来毛彦文还是嫁人了。在她37时嫁给了一个66岁的老头。
这个老头也并非寻常人物,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前民国国务总理熊希龄。熊希龄是个可以载入史册的人物。他15岁中秀才,22岁中举,25岁中进士,后被钦点翰林。民国以后,他于1913年任国务总理,和梁启超、张謇等出面组阁,被称为“名流内阁”,他曾主持制定了民国第一部宪法。熊希龄也曾是中国政坛叱咤风云的人物。
毛彦文在北京女高师时就认识熊希龄了。当时她与熊希龄的长女熊芷是同窗好友,曾随她到熊家做过客。她在湖郡女校时的好友朱曦也是熊希龄的侄女。后来,朱君毅同毛彦文解除婚约时,熊希龄的夫人朱其慧还曾为她抱打不平。
在熊希龄的妻子去世4年之后,毛彦文和他于1935年2月在上海举行了婚礼。因为熊希龄当过国家领导人,是公众人物,他老年又婚,在当时轰动一时。当时的《申报》如此报道:“前国务总理熊希龄氏,现年66岁,悼亡四载,昨日下午三时,借慕尔堂与毛彦文女士行婚礼。毛女士为留美女学生,任大学教授,芳龄三十有八,红颜白发,韵事流传,沪上闻人咸往道贺,汽车塞途,极一时之盛也。”
婚前,毛彦文对老迈的熊希龄只提了一个要求,必须剃去他蓄留了20年的胡须。熊希龄欣然领命。当有人替他惋惜时,他慨然道:盖一个人仅此须发而不能牺牲,何能为社会为国家做事?所以我毅然牺牲掉随我数十年之长须,而与毛女士结婚!
熊希龄剃须明志,毛彦文深为感动。
当时有不少人认为,才貌俱佳的毛彦文以处女之身嫁给老朽的熊希龄,是贪图他的富贵。这是对她大大的误解。因为熊希龄早就退出政坛搞慈善了。
1917年夏末秋初,河北境内大雨连绵,发生严重洪灾,受灾县达103个,灾民超过600万人。那时熊希龄已经退出政坛,过着隐居的生活。身处灾区的他目睹了灾民的惨状,他立刻奔赴北京,向政府提出赈灾的建议。
他的建议被国务会通过,但政府借机让他出山亲自主持赈灾。为了顾全大局,熊希龄重出江湖,他带头捐款,号召全民风雨同舟,使抗洪赈灾取得很大成效。此后他就彻底隐退,做慈善了。
1918年4月,河北水患虽平,但留下了数百孤儿无人领养。于是熊希龄在北京香山静宜园创建了香山慈幼院,收养难童和孤儿。他还聘请了李大钊、蒋梦麟、胡适等组成评议会,摸索出一套科学而实用的现代教育管理方法,把个孤儿院办成一个很正规的教学机构,后来规模越来越大,人数最多时,达1600余人。
毛彦文到北平后,在熊芷的陪同下,曾参观过熊希龄主办的香山慈幼院。毛彦文突然觉得自己也适应干这样的事业。熊希龄也曾邀请过她来参与慈幼院的教育管理。从那时起,她已对熊希龄产生敬慕之心了。
后来,熊希龄妻子去世,他哀痛不已,加上年事已高,他曾意志消沉,甚至已无心打理慈幼院业务。熊芷爱父心切,就有意为父亲找个老伴照顾他。于是她就让熊希龄的侄女朱曦出面,极力鼓动熊希龄向单身的毛彦文求婚。熊希龄对毛彦文印象很好,认为她是一位奇女子,就再次焕发了青春。
毛彦文期初也犹豫过,毕竟对方年龄太老了。只是,转念想到自己也已是大龄剩女,再者她也确实喜欢慈幼院的事业,也对熊希龄很有好感,于是就答应了。
但到1935年,毛彦文同熊希龄结婚时,熊希龄已经是“两袖清风”了。他在妻子去世后,把自己的动产都分给了两个女儿,把房子等不动产全部捐献给了“熊朱义助儿童福利基金社”了。以至于他们结婚后生活很拮据,基金社的管理人员建议说,把熊希龄捐助的一半财产返还给他,以解决生活问题。但毛彦文坚决拒绝。熊希龄大为感动。
(七)无悔
熊希龄还发起创办了世界红十字会,于1932年任世界红十字会中华总会会长。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熊希龄在上海和红十字会的同仁共同设立伤兵医院和难民收容所,收容伤兵6000人,救济难民20000多人。京沪沦陷后,熊希龄继续赴香港为难民、伤兵募捐。1937年12月25日,熊希龄在香港病世,享年68岁。
此时距毛彦文和熊希龄结婚才两年多。此后毛彦文一直独身,守寡62年。不过在此后的漫漫岁月里,一代红颜才俊毛彦文还是被多人追求过,比如吴宓就一直对她十分痴情。他曾写过包括数十首诗的“吴宓先生之烦恼”组诗,第一首便如此抒情:“吴宓苦爱毛彦文,三洲人士共惊闻。离婚不畏圣贤讥,金钱名誉何足云!”他就像金岳霖暗恋林徽因一样,苦恋了毛彦文一辈子。
但毛彦文洗尽铅华,脱离红尘,一心钻进丈夫熊希龄留下的慈善事业里,青灯黄昏,不再面对任何人的感情了。
她对自己的选择从不后悔,即便当初面对老迈的熊希龄时,她都坚决认为:“长我几乎一倍年龄的长者将永远不会变心,也不会考虑年龄,况且熊氏慈祥体贴,托以终身,不至有中途仳离的危险。”
关键还是,毛彦文对于教育事业的执著。当熊希龄去世后,毛彦文说,“我痛定思痛,只有把先生的事业进行下去,就是和先生的永不分离!”之后她继承熊希龄遗志,继任慈幼院院长,为了慈善事业,不辞辛劳,常年奔走。
1949年后,她两手空空去了台湾,后来为了生计又去了美国。她半生飘零,备尝人间心酸。1961年,毛彦文重回台湾,重执教鞭,生活一直十分低调。1963年11月,她得知在上海的表哥朱君毅去世后,悲痛万分,写下了《悼君毅》的长文。她还是没有忘记自己的美好初恋。君虽负我,我不负君!
后人问及毛彦文对朱君毅和熊希龄的感情时,她说,我对前者用情最深,对后者用情最长!
1999年10月3日,毛彦文于台北安然而逝,享年101岁。一代才女百年繁华终于落尽……
美丽如月仙,神话如海伦的毛彦文,一生只享受了不到3年的爱情,却寡居了62年,她用62年的坚守,为世人诠释了什么叫人间真爱。
(文/说历史的女人·冰岛啖冰)
参考资料:《往事》《毛彦文: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江山才女的爱与伤》《熊希龄传》《吴宓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