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历史的女人——第1617期)
大炮开兮轰他娘,
威加海内兮回家乡。
数英雄兮张宗昌,
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张宗昌《俺也写个大风歌》
一:张宗昌为何回到山东?
1881年2月13日出生的张宗昌,小名叫灯官。幼年的时候,家里穷,张宗昌整天也是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但是张宗昌天生一副好身板,人高马大的。15岁在老家混不下去,就离开山东老家去闯关东了,到东北营口、哈尔滨等地,他在那里做起了胡匪。在此期间,张宗昌练了一身好本领,一流的枪法和高超的马术,此外还能说俄语,甚至结交了一些俄国警察朋友。
总之,张宗昌很快就成长起来了。但是张宗昌人生的崛起却跟袁世凯有关。当时袁世凯一心做皇帝梦,但是反对的声音也很多,其中比较令袁世凯感到“刺耳”的是陈其美——陈其美是反袁的代表人物。
袁世凯就想让这一股声音消失,于是就暗中指派冯国璋解决这个问题,结果冯国璋就派了一个说客去说动张宗昌,给其40万大洋的经费,张宗昌就接下了这单“业务”。实际上,张宗昌也是有自己的打算的,他不想做一辈子土匪,他也想让自己的事业出现一个转机,可是想要转机就得结识有权势的人,冯国璋当时权势之大如日中天。因此,张宗昌就花钱买通陈其美的两个近身之人,成功刺杀了陈其美。冯国璋一看,张宗昌这事办得漂亮,遂视为心腹。之后,在袁世凯和冯国璋的“爱护”之下,张宗昌官运亨通步步高升。不过这种辉煌的表象持续时间很短,因为袁世凯的“皇帝梦”破了!张宗昌只好重新找“大树”,几经周折,他找到了张作霖这棵大树。
张宗昌在张作霖的麾下,表现出色,首先是解决了张作霖最头疼的匪患问题。当然,张宗昌是很有一套的,不仅收编了各路土匪,还收编了俄国境内逃到中国的白俄残兵。不久,张宗昌的兵力逐步壮大。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张宗昌率部参战,取胜立功,不久就成为奉军第一军的军长,手下兵马多达十万。1925年,张宗昌成为山东督军,接着采取手段排除异己,兼任山东省主席。自此,张宗昌开始长达三年的“祸鲁”。开篇的《俺也写个大风歌》,就是张宗昌在山东做“土皇帝”期间所写。张宗昌“祸鲁”三年,也换来了一首歌,当然不是他的大风歌,而是一首民谣,内容如下:
“也有葱,也有蒜,锅里炒的是张督办;
也有盐,也有姜,锅里煮的是张宗昌。”
时至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了第二次北伐,张宗昌节节败退,他的“土皇帝”生涯逐步终结。1930年,张宗昌接受日军说客的意见,到日本避难。在此需要说明一点,张宗昌这个人是一个十足的坏蛋,但是在日本避难期间,他却还是保留了一点民族尊严的,那就是当他得知日本的侵华计划后,暗中告诫自己千万不能做汉奸,因此把在日本获悉的一些日军对中国作战计划搞成密件,以母亲病重为借口,让自己的副官刘怀周绕道大连,暗中把密件交给其母,再由张宗昌母亲暗中交给了张学良。
当时张宗昌不想继续留在日本,可是想回国,也没那么容易,需得日方同意。日方也知道张宗昌的回国心思,便以回国会有生命威胁恐吓,使得张宗昌继续留在日本。但是在这期间,张宗昌在生活上继续挥霍无度,而在和日本人的“合作”上,他表现也不积极,后来日方对其失去兴趣,才最终实现回国目的——1932年春,张宗昌带着家眷和随从,乘坐日本“丰天丸”号回国。
回国后,张宗昌住在北平,并且逐步摆脱日方控制,和张学良交往比较频繁。该年9月,在张学良牵头召开的一次军事会议上,张宗昌在好友石友三的介绍人,结识了一个人,叫韩馥榘。根据日后的诸多蛛丝马迹,认识韩馥榘正是张宗昌噩梦的开始。
韩馥榘这个人,能力很强,城府很深,但是为人奸诈。在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期间,韩馥榘担任“讨逆军”第三路军总指挥。他率领部队来到山东,该年9月,韩馥榘成为山东省主席。在韩馥榘的统治下,山东逐步走上了与蒋介石分庭抗礼的独立地盘。
而张宗昌作为山东地盘的前任统治者,如今回到国内,如果张宗昌老老实实呆在北平,或者其它地方,倒也引不起韩馥榘的戒心。但是张宗昌这人说话走口不走心,在和韩馥榘称兄道弟的交往中,透露出了自己想回山东的意思。张宗昌虽然是个“狗肉将军”,但是在山东地盘经营多年,也有很多心腹之人,根基还是很深的,振臂一呼虽然不能说一呼百应,也是可以拉起一支队伍的。因此这对于现任主席韩馥榘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威胁。
可是韩馥榘心知张宗昌回山东,对自己是个威胁,但是韩馥榘却表面上又表现出十分热情和诚恳的样子,一再邀请张宗昌回山东。但是在1932年,当韩馥榘专门派遣石友三去请张宗昌回鲁时,张宗昌身边的人几乎全部表示反对。但张宗昌却认为自己已经和韩馥榘结拜为兄弟了,韩馥榘是断然不会伤害拜把兄弟的,倘若如此,以后韩馥榘还如何立足于世?
金寿昌见张宗昌执意回鲁,便拿出了韩馥榘背叛冯玉祥的案例提醒张宗昌。此事一提,倒让张宗昌心里紧张了一下,也略有不安。可是张宗昌眼下的处境,除了张学良每个月给的8万大洋作为开支之外,其它什么事情也做不了,这让曾经叱咤风云的张宗昌心怀不甘。因此,为了东山再起,他必须要回到山东,回到自己的旧地才能有所作为。因此,他决定要冒险一试。
张宗昌的部下见劝说无效,便请来了祝老太太,也就是张宗昌的母亲。祝老太太一番厉害陈述,竟然也没说动儿子。不过祝老太太有他的办法,那就是请来了三位厉害人物,分别是孙传芳、吴佩孚、张学良。此三人皆认为张宗昌不宜赴鲁,张学良甚至劝说:
“我知你想东山再起,但是眼下时机不成熟,尚需稍作忍耐,一旦时机来到,我定助你。如今到韩馥榘那里舍命冒险,实在是不值得的。”
张宗昌见张学良如此诚意,内心颇为感动,遂答应张学良不再赴鲁。但是两天后,一封电报却令张宗昌改变了主意,原来韩馥榘发来一封电报,催促张宗昌赶紧动身赴鲁商谈军务。令张宗昌惊喜的部分电报内容如下:
“关于联络旧部、扩编队伍等事宜,亦悉从兄意。”
张宗昌正是看到了这几句信息,刺激出了他回去召集旧部东山再起的心思。但是,他又怕赴鲁遭到劝阻,所以谁也没说,只私下让贴身的一个随从悄悄去车站买了几张车票,趁夜悄悄离开了。
张宗昌离开后,其母祝老太太得知信儿后,担心儿子此去会遭遇不测,便赶紧求助张学良,张学良当时也很吃惊,立即给天津警备司令林宪祖发急电,令其拦截张宗昌所乘火车。但是还是迟了,因为张宗昌乘坐的那趟火车已经驶过天津。
就这样,张宗昌去山东迎接死神了……
二:郑继成为何要刺杀张宗昌?
张宗昌来到山东济南,身边带着四个人,分别是金参谋、刘怀周,还有两名卫兵。韩馥榘带着到车站迎接,安排张宗昌在石友三的公馆下榻。原本张宗昌是兴冲冲而来,但第一顿饭就让张宗昌感到了杀气。当时韩馥榘安排的餐厅内迎面挂了一幅十分醒目的人物画像,张宗昌进到餐厅看到后心里咯噔一下,额头顿时就冒出了一层小汗。
此画像并非别人,乃是郑金声。这郑金声于公原来是冯玉祥第八方面军的副总指挥和军长及心腹爱将,于私则是冯玉祥的结义兄弟。郑金声对于冯玉祥还有救命之恩,但是在军阀争斗中,在1927年郑金声被俘,抓到了济南,张宗昌在兵败逃走之前处死了郑金声。郑金声被张宗昌杀害后,郑金声的家人得到了冯玉祥的特别爱护和照顾,尤其是郑金声的侄儿兼养子郑继成,被冯玉祥留在身边,以表示对郑金声昔日恩情的回报。当然,冯玉祥和张宗昌之间的梁子也就算结下了。
韩馥榘原本也是冯玉祥的部下,曾是冯玉祥麾下“十三太保之一”。虽然韩馥榘这个人没有什么信义,为人还十分狡诈凶残,但是在对待张宗昌这件事上,韩馥榘和自己的老上司冯玉祥是一致的。张宗昌对于冯玉祥而言,有杀害心腹爱将结义兄弟之私仇,张宗昌对于韩馥榘而言则有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潜在威胁。
因此,在冯玉祥和韩馥榘的谋划下,把张宗昌诱至山东。此刻的张宗昌知道自己已经成了瓮中之鳖,所以吃了那顿类似鸿门宴的欢迎宴后,躲进石友三的公馆,不敢再出门。
但是已经进入韩馥榘设置好的口袋,张宗昌也是躲得了十一躲不过十五。韩馥榘心机复杂,为了确保摆平张宗昌万无一失,早已暗中和石友三连为一体,并让石友三以喝酒玩乐之机,骗走了张宗昌随手携带的手枪。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张宗昌在为匪期间,练就了一身好本领,尤其是他的枪法十分厉害。若想对张宗昌这只老虎下手,自然要先拔了他的牙。没有牙齿的老虎更好捕杀,没有手枪的张宗昌也自然更好暗杀了。
且说张宗昌来到山东之后,原本希望在此东山再起,但是等到了这里之后,发现一切并非所想,反而要复杂得多,甚至自己的生命随时都有危险。不过在张宗昌提心吊胆的时候,远在北平的祝老太太和张学良也没有闲着,他们一直在设法营救张宗昌之策。后来,他们想了一招可召回张宗昌,张宗昌这个人虽然混蛋,但是却是一个大孝子。所以在1932年9月2日,张学良就给张宗昌发了一封急电,以其母病危为由,令其速回。张宗昌接到电报后,立即向韩馥榘辞行。
韩馥榘见此,不便强留,乃带着人去火车站,给张宗昌送行,结果在山东济南火车站就发生了震惊一时的刺杀大案。
准确时间是1932年9月3日18时22分,火车站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忽然一声枪响,引发了一阵巨大的骚乱。开第一枪的是陈凤山,不过陈凤山连开三枪,都未击中张宗昌。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张宗昌见此情形,机警地转身就跑餐车跑去,直到这时张宗昌才发现自己从不离身的手枪昨天送了人。倘若当时张宗昌手枪在身,恐怕就是另外一种结果了。
失去手枪的张宗昌,只能逃跑。此时,张宗昌的随从刘怀周也从后面追上来,一把抱住刺客。但刺客情急之下,猛然挣脱。不过就在这个时间里,还是为张宗昌赢得了逃跑时间,张宗昌打开车门,跳下了火车。
但是令张宗昌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在迎面的柱子后面,还躲着一个刺客郑继成,这个刺客迎面朝张宗昌开了一枪,虽然没有击中要害,但是打在了张宗昌的胯部。张宗昌在继续逃的时候,他的随从刘怀周也带着卫士朝刺客射击,不过刘怀周被郑继成击中。当张宗昌跑到第三站台的北面第七股道上时,一颗子弹射中其头部。张宗昌倒下了……但郑继成和陈凤山追上后,恐其未死,又补数枪,算是彻底要了张宗昌的命——这位曾经叱咤一方的大军阀就这样结束了生命。
此刻,火车站的卫兵围上来,抓捕了郑继成和陈凤山。但是在火车站的月台上,郑继成说了几句话,很有意思,他说:
“我叫郑继成,我今天杀张宗昌有四个目的:第一是为了给革命增光;第二是为党国增加荣耀;第三是为了给山东除害;第四是为我父复仇,我父亲是郑金声,从血缘上来讲,郑金声是我的叔父,但是我被过继给叔父做了儿子,所以我杀死张宗昌是为父报仇。”
(在与此同时,张宗昌的亲随数人来到张宗昌身边,抚尸大哭。张宗昌的秘书徐晓楼出钱请人把张宗昌抬到济南的日本医院,但是围观者无一人来做,最后无奈让车站的驻站军警帮忙把张宗昌抬到医院)
三:郑继成刺杀张宗昌之后,蒋介石为其说情,后来结局如何?
郑继成和陈凤山被韩馥榘的军队押走,先是带到第三路军军法处,接着在9月24日交给山东高院,再交给济南地方法院。因郑继成独自承担责任,陈凤山被释放。虽然郑继成还在监狱关押,但郑继成刺杀张宗昌一事,在全国范围内影响极大,成为各大媒体纷纷报道的头题新闻,不久还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援郑运动”。舆论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张宗昌罪大恶极,死有余辜,而郑继成将其杀之,乃是顺应民意为民除害,不应该被判处死刑。
但是除了媒体舆论外,各路要人也纷纷为郑继成说情,在这其中,级别最高的当属蒋介石。蒋介石致电山东,针对郑继成一案,认为应该“俟法院判决后,如科罪过重,再援特赦条例办理”。这意思很明显,就是希望能对郑继成采取特赦,也就是特殊对待。
结果在各方舆论和蒋介石的说情下,1933年1月,郑继成被特赦出狱。在冯玉祥和韩馥榘的操作下,舆论把郑继成推成了一个英雄式的人物,各种赞誉文章见诸报端,在这些赞誉文章中,以王慰农撰写的《郑继成为父报仇》小册子流传最广,一度登上了当年的畅销书排行榜。
但是如今回看这起事件,总是充满了一些戏剧之处。后来人们或舆论批评张宗昌的时候,说起祸鲁和勾结日本,是其两大罪证。但这两大罪证,却要分开说,张宗昌祸鲁是真,但是张宗昌虽勾结日本但并未最后被日本所用而沦为汉奸。尤其是在张宗昌被刺杀前的半小时,还在火车的车厢里接受记者采访,谈及国内形势,说道:
“东北事变后,日本约本人出头,并予以多少便利,本人不但不干,并且毅然返回。日本复以政府通缉相恫吓(当时张宗昌为国民政府通缉),本人即表示,情愿在中国被杀,亦不做外人傀儡。”
也就是说,张宗昌这个坏蛋,他也有自己的底线,那就是不做“汉奸”。另外,张宗昌事件水落石出后,人们看到了一个真相,那就是郑继成刺杀张宗昌,幕后不过是韩馥榘一手策划的一起政权斗争戏而已。再说郑继成,一生也因刺杀张宗昌而载入史册。
(文/说历史的女人·绿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