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之子叶选宁,31岁断右臂,左手练书法;黄永玉:像修行和尚

2021-04-26   说历史的女人

原标题:叶剑英之子叶选宁,31岁断右臂,左手练书法;黄永玉:像修行和尚

(说历史的女人——第1616期)

在"说历史的女人"第1614期,笔者叙述了叶剑英元帅夫人曾宪植的传奇一生,文中提到她唯一的儿子叶选宁。本文接着叙述叶选宁,这个叶帅最喜欢的儿子的事迹。叶选宁的一生也很不平凡,他出生时父亲不在身边,而且刚出生不久就离开了母亲,从小就是"缺爱"的,直到11岁才被父亲接到身边。可他大学毕业后,就遭遇坎坷,还不幸入狱。尤其是,在31岁时他又不幸断了右臂,但他不服输,身残志坚,开始刻苦用左手练书法,坚持了数十年,终成一代书法名家,著名画家黄永玉说他:像个潜心修行的和尚……

(一)生逢乱世

叶剑英元帅共有六个子女,即长子叶选平,次女叶楚梅,三子叶选宁,四女叶向真,五子叶选廉和六女叶文珊。在这六位子女中,叶帅最喜欢最器重的就是叶选宁。然而对于叶选宁来说,也许父亲亏欠他多了……

叶选宁的父亲叶剑英是广东梅县人,母亲曾宪植是湖南双峰县人,可叶选宁既没有出生在广东,也没有出生在湖南,而是出生在香港。关于他的出生,还有一段心酸往事。

他的母亲曾宪植出身豪门,是曾国藩弟弟曾国荃的五世玄孙,但她不满足于做一个大家闺秀,而是很早就参加了革命。她16岁上黄埔军校,结识了叶剑英,18岁时同叶剑英结婚。但由于革命的需要,夫妻俩婚后不久就分开了,叶剑英到苏联留学,曾宪植留在国内工作,后来又去日本留学。

双方回国后,也很少在一起,经常处于分离状态。并且从1931到1938年,叶剑英夫妻曾分离长达7年之久。1938年重逢之后,又匆匆分别了。不过在这年10月,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也是唯一的孩子叶选宁出生了。从结婚到生子,历经10年,叶选宁的诞生是真的不容易。尤其是,叶选宁出生时,父亲叶剑英已经同母亲分开工作了,母亲曾宪植被组织派往香港,他是在香港出生的。出生后他就不知道父亲长啥样,当然父亲也不知道儿子长啥样。

而更加不幸的是,自幼缺失父爱的叶选宁,连母爱都"不敢"拥有,他出生才11个月时,对母亲还没有形成记忆的情况下,便被母亲送走了。当时曾宪植因革命需要,被调往广西桂林八路军办事处工作,连养儿子都成了一种奢侈,无奈就把叶选宁送到湖南老家,即双峰县荷叶镇大夫第,让母亲代她抚养了。可是这个母亲还不是她的亲妈,而是曾宪植的继母。就是说,叶选宁自小是跟着"后外婆"长大的,想想也是心酸。不过当时中国处在抗日战争之中,非常时期,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二)成长中的宝少爷

叶选宁不幸的是,从小就缺失父母之爱;不过幸运的是,他的外祖母对他很好,在外婆家,他得到了爱的补偿。因为外祖父曾家也是名门豪族,曾家被称为"大夫第",顾名思义,就是士大夫的门第,不是平民百姓之家。尽管当时已经趋于没落,但仍不失贵族之风。所以,叶选宁自小就被人称为"宝少爷",童年生活并不算苦,甚至比普通人要好,而且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从小看大。中国民间有一种风俗叫"抓周",即让刚满周岁的孩子自己预卜前途。孩子过1岁生日那天,在他跟前放上一些东西,让他抓,比如放上笔墨纸砚、算盘、钱币、针线、锅碗瓢盆等。如果他抓住了纸笔之类的,就是读书的料,将来就可以求取功名,或者当一名学者;如果抓到钱币,可能就是经商的料,将来会发财。在现代,也有人会放电动玩具、鼠标、手机等东西,如果抓住鼠标,这孩子将来肯定爱玩电脑游戏。这种方法尽管有迷信的因素,但往往神准。

比如笔者就有一网名"西门吹雪"的朋友,他的小子在一岁抓周时,眼前放了玩具、钢笔、书本、钱币等不少东西,可孩子只抓了一本书,而对眼前的奥特曼、变形金刚、老爷车、大吊机等一概视而不见。他果然是个读书的料,现在还在上幼儿园,就非常爱读书,星期天跟着父母上街玩,就爱钻书店,见了书就走不动了,一读就是大半天。

同样,叶选宁周岁时也曾经抓过周。那时外祖父曾昭和在他跟前放了许多东西,可他却只抓了一支毛笔。于是在他两岁时,外祖父母就开始教他练字,不仅外婆外爷教他,而且他的老外婆,即他母亲曾宪植的奶奶也亲自教过他。他后来回忆说,他外祖父一家人,不论男女老幼,每人都写了一手好字,在这个家庭氛围下,叶选宁想写不好字都难。他也是个书法天才,自小练字,也不追求什么章法,不刻意去临哪一位书法家的字,而是想学谁学谁,谁的字看着好就学写他的字。所以他从小字就写得非常漂亮。

叶选宁在湖南老家一直生活到11岁,1950年,才被父亲叶剑英接到北京。这期间,母亲曾宪植也因为工作繁忙,很少回去看他。父亲更是连面都见不着他。一是因为,叶剑英将军一生戎马倥偬,根本没有时间回去看他;二是因为,1941年,曾宪植跟他离婚了,意志坚决的她也不允许他到湖南看望儿子。

(三)与父亲团聚

然而血浓于水,父子连心。建国后,叶剑英还是派人把儿子叶选宁接到了北京。因为一直没有照顾儿子,叶剑英将军心中感觉是有亏欠的,所以一见到叶选宁,就对他非常呵护。在生活上,学习上对他都十分照顾。

叶选宁尽管从小在外祖父家长大,不愁吃喝,但毕竟是在农村,没有见过什么大世面,一到大城市是什么都新鲜,都稀罕。1955年的暑假,父亲带他到大连玩,住在招待所里。叶选宁长那么大,还从未见过毛巾浴衣,就十分喜欢,于是他穿上就舍不得脱了,他穿着这个大浴巾很神气地到处溜达。

见到17岁的儿子还如此模样,叶剑英心中很是难过,深感自己这个父亲当得太不称职了。不过他还是没有宠着儿子,只是很智慧地制止了儿子这个傻傻的举动,他幽默地说:"狗到了春天都应该掉一些毛,到了秋天再长出新的来。世界上有那么一种狗不会换毛,再热也是一身厚厚的毛,这叫'寒狗不识大热天'!哈哈哈哈……"

叶选宁听了气得噘着嘴。可他马上就悟出父亲话中的意思了。

叶选宁后来一直在北京上学,18岁时考入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在无线电电子工程系读书。1960年,他毕业后并没有留在父亲身边,先是到湖南株洲无线电元件厂实习,后到江西上饶工作。叶剑英也很支持儿子到基层锻炼。

(四)受难岁月

尽管叶选宁少年时并没有经过多少磨难,但他成人之后的人生之路却变得非常坎坷。上世纪60年代,父亲叶剑英也受到冲击,曾被疏散出北京,抱病辗转于湖南、广东等地,受尽磨难;母亲曾宪植也受到极大不公平待遇,曾被送到位于冀中衡水县疙瘩头村的妇联"五·七"干校,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受到更大的折磨。而叶选宁更是没有幸免,在父母的"牵连"下,还曾住了两年牢。

后来叶选宁被送到渤海湾边一所农场劳改,在一次往粉碎机里送料时,不幸被机器轧断右臂,危在旦夕!当时叶剑英也处在"落难"之中。当他得知儿子出事故后,这位曾经在枪林弹雨中指挥若定的将军,居然显得非常慌乱,他对着电话,大声询问着儿子那边的情况。但是,信号太差了,叶帅根本听不清楚,当他再次询问时,对方粗暴地挂了电话。他重新拨号时,电话里出现了忙音。此时的元帅显得极其无助和悲凉,他的眼泪大颗大颗地往下掉……

之后叶剑英只得寻求周总理的帮忙。在总理的命令下,叶选宁被送往当地医院做手术。但因伤情过重,再加上当时的医疗水平有限,叶选宁的右臂尽管被接上了,但完全失去了这支胳膊的功能,已经不能用右手使筷子或者写字了。此时他才31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叶帅听到这个消息后,极为悲伤,做为一名共和国的元帅,开国元勋,他竟然保护不了自己的儿子!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沉默了很久。但他没有被打垮,他后来对周围的人说:"没有什么,右手不能用了,还有左手,选宁总能找到能让他发光的地方的!"他身边的人听到这话都很感动。这话被叶选宁听到后,备受鼓舞,他发誓要做个身残志坚的人。

叶选宁真的没有沉沦,他显得很平静。他仍要当一个男子汉,来撑起一片天空。因为他没有后退的余地。一方面,当时父亲叶剑英正处在人生的低谷,另一方面,母亲也在被迫害之中,所以他必须要让自己强大起来!

1974年,叶选宁从北京去衡水看望母亲。那时已过花甲之年的曾宪植疾病缠身,憔悴不堪。做为母亲唯一的儿子,他感到了自己的责任。必须解救母亲!于是,叶选宁鼓起勇气,用左手,很不熟练地给中央首长写了一封长信,请示批准他母亲回京治病。两天后,毛主席收到了这封信,深受感动,当即批示,让周总理来解决这个问题。接到批示后的当日晚上,周总理就亲自安排人,用一辆吉普车把曾宪植接回到北京,并送进医院治疗……

(五)重拾旧梦

叶选宁因为受伤,右臂失去功能后,他的人生可以说又重新开始了。他不得不开始学着用左手拿筷子吃饭,用左手握笔写字学习。这是相当有难度的。

你不要说,有些残疾人,比如张海迪,高位截瘫,大半身都瘫痪了,一辈子坐在轮椅上,也成就了一番事业;或者失去双臂的李志华(电影《隐形的翅膀》主人公的人物原型)不也活得很精彩吗?不错,她们都是很坚强的人,可是张海迪是5岁致残的,而李志华更是在出生3个月时便失去了双臂。她们都是从小便成为残疾,从小开始锻炼了自己了。

这当然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不过小孩子相对来说有很大的可塑性,而一个30多岁的人,很多习惯都已经形成,自古有"人过三十不学艺"之说,是说人过了三十岁,再去学习新事物是很困难的。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一个成年人很难战胜"自我"而获得新生的。而叶选宁几乎失去了右手,重新"开发"左手,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但他就是要挑战自己。在"失去"右臂后,他用左手实现了更加精彩的人生……

1978年,叶选宁被调往北京,担任了国务院经济委员会办公厅康世恩的秘书。秘书这一职位主要是动笔杆子的。叶选宁用他生硬的左手来完成这一工作,而且完成得很好。

1980年,叶选宁又被调任沧浪咨询公司任董事长,在这个位置上,他依然干得很出色。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1984年,他46岁时,竟又参军入伍,此时又开始接受军队上的训练。他的每一步走得都很不容易。

做为一名军人,叶选宁表现依然优秀,并于1988年9月被授少将军衔。1990年,叶选宁晋升为解放军总政治部联络部部长,三年之后又兼任中国凯利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可谓身负重任。直到1997年,叶选宁在即将60岁时才退役。

退役之后,叶选宁又干了一件大事。他成了一位很有成就的书法家。前面说过,叶选宁自两三岁就开始练书法,也达到了相当的水准。可后来,因为工作,他并没有在书法上下功夫。而在30多岁后,右手不能握笔的情况下,用左手重拾旧梦,却成了书法大师。

这对一般人来说,简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哪个书法家不是从小就开始苦练的?而他此时几乎是从零开始,用左手重新起步的。这个难度自然非常大。尤其是,他也不是专业练字,在此后的数十年,他又是当秘书,又是当董事长,又是参加入伍,其实练书法只是在业余时间进行的。还有一点应该指出的是,叶选宁31岁开始用左手写字,而写字跟书法还是两码事,他正经开始练书法是从41岁开始,当时在著名书法家启功,著名书画家黄苗子、唐云和大画家黄永玉等先生的鼓励下,他才真正下了决心。

事实上,当叶选宁一直到60岁的时候,他的书法才达到一定境界。他后来回忆说:"60岁后,正是自己感觉有些心得的时候,73岁大病一场,鬼门关上一游,视力日差,腰腿也将力不从心,字又写不出来了,又要从头来过。"

也就是说,叶选宁在73岁又因一次大病,导致在书法上几乎前功尽弃。但是,没有什么,重新来过……

2014年4月,"叶选宁习字展"在北京琉璃厂荣宝斋大厦举办。因为他人缘非常好,当时,众多共和国开国元勋的子女都到现场参观,其中有毛泽东之女李讷,陈赓之子陈知建,胡乔木之女胡木英,李富春之女李特特,罗荣桓之子罗东进,徐海东之女徐文惠,董必武之女董良翚等。

在展厅的序言中,叶选宁如此写道:"31岁伤右臂,功能全失。一个伤残人能做什么?向之所欣,多不可得。中西乐器,无一可操。写字可行,但须右手变左手。"

一个"须"字已经说明了一切。此时76岁的叶选宁老人坐在轮椅上,叼着烟斗,气定神闲。他身体明显发福,脸盘圆圆的,面色红润,一脸福相,光着脑袋,慈眉善目,鼻梁上架着一副无边眼镜,笑眯眯的,活像一尊弥勒佛。

不错,这确实是一尊历经过苦难的"弥勒佛",曾经的苦行僧。他练字数十年如一日,在那些日子里,他一见到自己喜欢的字,都要抄写百遍以上,并且天天坚持。大画家黄永玉曾如此"揶揄"过叶选宁:"有时半夜醒来,想到叶三(叶选宁)此刻正在练字,登时眼前一个胖子灯下狂书的画面,十分好笑。"

黄永玉还说:"叶三几十年来像钟表匠那么精确严格修炼他的书法。他精研书法的严谨,像个潜心修行的和尚。"

启功先生也曾如此评价叶选宁:"真行草书随意挥洒,悬之堂壁,无人识为左手笔者。此其足以昂然独出于古今书艺之林,而无纤毫逊色者也。"

2016年7月10日,叶选宁在广州去世,享年78岁。他的一生虽没有什么波澜壮阔,没有其父叶剑英那样的丰功伟绩,但也无愧此生,不愧是叶帅最引以为傲的儿子。最后咱们还是以叶剑英元帅曾勉励叶选宁的这句话来做结吧:

"大丈夫一息尚存,还可以闹革命,何况全部身心都健全,只差一手,决不气馁!"

(文/说历史的女人·夏日漱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