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我国足球的发展史。看来,中国足球不行与朱元璋有很大关联

2019-09-28     文化印记

蹴鞠的起源十分久远,但真正起源于何时则是众说纷纭。

最久远的一种说法是起源于黄帝时期,“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在古老的4000多年前,黄帝擒杀蚩尤,把他的胃做成球供士卒踢。

另一种说法是起源于殷商时期,在殷商时代的一段卜文中有记载“庚寅卜,贞:乎品舞,从雨”,这里的“品舞”就是足球舞的意思。

第三种说法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苏秦描述过当时齐国的景象“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犬、六博、踏鞠(即蹴鞠)者”,因此临淄被很多人认为是蹴鞠的发源地。

汉代,快速发展

在汉代,蹴鞠得到快速发展。主要是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对家乡的蹴鞠十分怀念。刘邦于是在长安城找了一块空地,仿造了老家沛县丰邑,并把丰邑老乡也迁了过来,同时迁来的还有蹴鞠,从此蹴鞠就在长安生根发芽,深受汉室皇帝以及高宫贵族的喜爱。

而汉朝皇帝中对蹴鞠最有独钟的有两人——汉武帝、汉成帝。

汉武帝本就是个好动的皇帝,在皇宫内经常举办各种“鸡鞠之会”,在外则“弋猎、射驭、狗马、蹴鞠、刻镂”,征战时则“得胡人善蹴鞠者,尽衔其便捷跳跃”,十分会玩。上有所好、下必效焉,由于皇帝的喜爱,蹴鞠自然而然就咸了民间一项十分热闹的活动。

而另外一位喜爱蹴鞠的皇帝是汉成帝,由于太喜欢蹴鞠,汉成帝甚至遭到了大臣的一致反对,称蹴鞠会劳体伤神。

唐宋,迎来巅峰

唐宋时期,蹴鞠发展迎来巅峰。唐朝不少皇帝对蹴鞠十分喜爱。

比如唐玄宗就经常和宠臣在宫中蹴鞠。面对大臣关于玩物丧志的劝谏,玄宗则下诏反驳“蹴鞠之戏者,盖用兵之技也……义不可舍”,以士卒锻炼为理由给蹴鞠说好话。

另外唐文宗、唐武宗好蹴鞠角抵,唐穆宗甚至因为蹴鞠而受伤丧命。

宋朝的蹴鞠最为世人熟悉,从宋太祖到神宗、徽宗、高宗、孝宗等等都是忠实球迷。著名的《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宋太祖、宋太宗、赵普、卷思、梦昭辅、石守信六人蹴鞠的场面。在宋代,甚至出现了专门的蹴鞠团队——齐云社,以及权威赛事—一山岳正赛,类似于今天的俱乐部比赛。

元明清,走向衰败

随着蒙古人入主中原,蹴鞠不被统治者喜爱,逐渐走向没落。

而在明朝朱元璋称帝后,为了整顿军纪,更是明确下令军中禁球,“蹴鞠者卸脚”,意思是谁踢球卸谁的脚。

由于朱元璋的禁令,可称中国蹴鞠历史上的一个大转折点。虽然明朝后来蹴鞠逐渐开禁,但也已经走向衰败。

清朝统治者同样对蹴鞠不感兴趣,顺治、乾隆都发布过禁止蹴鞠的命令,清朝史料中关于蹴鞠的记载也很少。

唐宋以后蹴鞠的衰亡大致有以下原因:

一是竞技性减弱、娱乐性增强。这被文人士大夫认为是玩物丧志的典范。因蹴鞠而误国误民、丧师败绩的例子屡见不鲜;

二是受传统思想限制。蹴鞠这种活动毕竟只是消遣工具,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古代,毕竟是属于“不入流”的活动;三是受民族风俗所限。随着很多传统节日的变迁、娱乐活动越来越丰富多样,蹴鞠也就越来越不受重视。



在蹴鞠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古代帝王似乎对蹴鞠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度,喜欢的人爱不释脚,讨厌的人明令禁止。这些帝王无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凡是被统治者接受的时代,蹴鞠都得到很大发展,而在不得统治者欢心的时代,蹴鞠自然而然就走向了衰亡。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Sa8d20BJleJMoPM6NS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