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古装剧的时候,最令人激动的时刻大概就是在午时三刻犯人将要被问斩时,有人骑着马来说“圣旨到”,然后犯人得救了。那么这其中的午时三刻到底有何寓意呢?为何要在这个时辰问斩?
其实在中国古代一直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是会来纠缠作出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等等和他被处死有关连的人员。所以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压抑鬼魂不敢出现。而“午时”一般约合今天的中午十一点至十三点之间,午时三刻是将近正午十二点,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这在当时人看来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这也应该是“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还有另一种说法,说是在午时三刻人的精力最萧索,会呈现出昏昏欲睡的状态,所以此刻处决犯人,也许犯人的痛苦会减轻很多。这样也体现了严酷法制下存在的一丝人道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