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印度总理莫迪公布了一份“疫后计划”:拿出46万公顷土地用来开发,以吸引在我国投资的外企离开、前往印度。消息发出后,不但国际上没人看好,就连印度人自己都不信莫迪这个“宏伟目标”。因为印度曾经提出过太多的“计划”,要么最后不了了之,要么是浪费好多时间后,还是什么也做不了。
最近,就有一件事特别能印证这种“印度式拖拉”。
按说,这个进度虽不算快,但对印度来说已经算十分不错了。可令人惊叹的是,如今1个月过去了,这事却被一拖再拖后,竟然彻底宣告“黄了”!原因是政府、中标企业、承建商之间因为合同报价始终达不成统一意见。
对此有分析称,这就是一起典型的被“印度式拖拉”拖垮的项目。在印度,人们见识过太多次这样的事情了,每一次都是口号喊的越大,失败的越彻底,从当年印度军工项目的光辉战斗机和阿琼坦克,再到后来的印度高铁、印度电动汽车计划,无一例外莫不如此。
先说印度自制的光辉战斗机。因为一会想独立研制,一会又觉得把握不大想找西方合作,结果一拖就是40年。有媒体形象地称其为“40年研发历程,全身三代机技术,最终二代机水平,实际上一堆垃圾”。与此相似,印度独立研制的阿琼坦克从立项到最后试制出来,也是不多不少恰好造了40年。
说到民建项目,早在2012年印度铁路局就启动了国产高速列车计划,但最后耗时6年苦苦研发出来的高铁却成了笑话,为什么?因为在测试的时候连140公里时速都达不到,这还叫什么高铁!
颇为搞笑的是,印度明知自己有这样的毛病,却还偏偏喜欢跟讲求效率,有着“世界第一速度”的我国比。先是看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后,要比GDP,但我国GDP是印度5倍,中产阶级人数是其6倍,以印度的“拖拉”,如何追?
另外一种比法是,印度盛产跨国公司高管,比如美国500强企业中,有10家CEO是印度裔。但他们却看不到数据也显示,全球500强中有115家是我国公司!而全球最顶尖20家互联网公司中,我国有4家,印度一家都没有。他们还对外号称“互联网王国”。
最典型的则是那句“再过几年,上海都快赶上孟买了吧?”至于说到基建、航天,甚至于卫生状况等,印度就更没法跟我国比了。从上面这些事例来看,印度这次想用政策吸引我国外迁企业,在疫情当下,估计又是个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