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传出好消息,“天问一号”已抵达文昌,发射进入倒计时

2020-07-14   军情堡

原标题:中国航天传出好消息,“天问一号”已抵达文昌,发射进入倒计时

随着火星发射窗口期的日益临近,一场探索火星的大戏即将拉开大幕。根据公开消息可知,今年有包括我国、美国、阿联酋、印度、俄罗斯等国都将发射火星探测器,这也意味着全球火星探测迎来一波新的高潮,因此国际航天界也将2020年称之为“火星年”。

就在7月13日,中国航天传出一个好消息,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抵达文昌发射场,正在开展发射前的准备工作,因为之前就已放出发射将在7月20日到7月25日之间,所以这也意味着发射已进入倒计时,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即将正式开展。

也在同一天上午,我国第三代航天远洋测量船“ 远望6号”驶离码头,接下来“远望六号”将会奔赴太平洋、印度洋与大西洋指定海域,完成预定的海上测控任务,这也是 远望号船历史上首次单航程同时在三大洋执行测控任务。

而与过去的各国发射的火星探测相比,“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承担的任务更多,将在首次探测火星的过程中一次性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任务,对火星开展全面的探测,同时对火星表面重点地区精细巡视勘查,开启我国探测火星的新征程,一举追上全球探测火星方面的最新进程。

可能在外界看来,我国即将开展的火星探测任务量有些托大。但事实上,在完成火星探测之前,我国已经在其他行星的绕飞、着陆与巡视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嫦娥三号与 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就先后在月球不同区域完成软着陆,用事实证明了中国航天探测太空的强大技术实力。

当然火星探测也并不容易,在过去几十年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曾多次发射火星探测器,成功率却仅有40%,且在火星表面的活动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例如,在火星表面运行15年的机遇号探测器,因为与地面控制中心长期无法取得联系,最终不得不正式结束使命。

相较于月球,火星的距离更为遥远,往往一次探测任务就需要花费数十亿美元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坚持探测火星,深层次的原因是希望观察火星这个有可能居住的星球,以及其上面所储存的庞大资源。根据天文学家的预测,在遥远的过去,火星曾与地球一样,经过数亿年的演化存在一定生命,只是后来因为轨道的变化导致变成如今的模样。

除了探查资源、观察人类居住情况,在火星上开展探测也对研究地球的未来变化非常重要,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对象,可以帮助人类提前预判诸多风险。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科学家的预测“星球移民”、“开采资源”等都不可能短期内实现,但从整个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行星的探测工作有必要一直开展下去,因为这是为以后的走向太空打基础,如我国火星探测器的名称“天问一号”一样,目前的行星探测也寄托了人们追寻宇宙真相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