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安史之乱名将,郭子仪、李光弼、张巡等三人名气最大,也最为人所熟知。郭子仪、李光弼自不用说,中学历史课本介绍“安史之乱”时,就强调郭子仪、李光弼率军平定了安禄山、史思明叛变,为唐朝中兴大业立下赫赫战功。有关唐朝影视剧,汾阳王郭子仪出镜率也相当高。
张巡呢?后世争议不断,却不能否认其历史功绩。张巡7000兵马力战燕军18万,死守睢阳城10个月,阻止燕军南下江淮,确保东南平稳。如此,唐朝得以借助江淮财力,续命一百余年;南方稳定,北方破坏严重,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且趋势不可逆转。
相对郭子仪、李光弼、张巡而言,本文主角南霁云名气则小很多,不关注唐朝历史的朋友也许不知道他是何许人也。南霁云名气小,原因很简单,睢阳城守将是张巡,南霁云是他麾下一员战将,其光环被主角掩盖了不少。
其实,南霁云功绩很大,因为他是张巡麾下头号猛将,彪悍无比;张巡凭借7000人,力战叛军18万,南霁云功不可没。要知道,每次出城偷袭叛军,与叛军厮杀血战的,都是南霁云。张巡呢?策划高手,也得有南霁云执行,否则玩不转。
南霁云,安史之乱中力挽狂澜之名将,他用生命诠释了大唐之风骨。没有南霁云搏杀,张巡坚持不了10个月,叛军势必攻入江淮,唐朝历史都要改变。
南霁云,河南清丰人,出身农民家庭,排行第八,人称南八。因家境贫困,南霁云投奔行伍,谋求生路,后在睢阳保卫战中大显身手,一战成名,并封神,称二龙大王。
756年12月,叛将杨朝宗率5万大军追击张巡,进至宁陵,截断唐军退路。此时,众将畏惧燕军(叛军,下同),不敢嘤其锋芒,南霁云则主动请战,要挫其锋芒。
张巡敬佩南霁云,于是让他带兵迎敌。南霁云不负众望,夜袭燕军大营,激战一昼夜,斩杀燕军将领20余人,斩首士兵10000余级,杨朝宗被迫逃亡,连夜拔营而去。
不久,安庆绪派尹子琦率14万大军前来增援,与杨朝宗溃兵汇合一处,燕军兵力增加到18万,声势十分浩大。
安庆绪目标是攻取睢阳,截断从江淮送粮食到关中之通道,掐住唐朝命运之咽喉。拿下睢阳之后,挥师南下,攻取江南,摧毁唐朝立国之基础,成就霸业。
睢阳地位重要,张巡自然知道。所以,宁陵击败燕军后,张巡、南霁云退守睢阳,与知府许远一起守卫城池,抵御尹子琦大军。
张巡前脚进入睢阳城,尹子琦后脚就跟上来,并出动大军攻城。唐军立足未稳,众人大惊失色,不知所措。此时,南霁云带千余人冲入敌阵,与燕军厮杀。尹子琦未曾料到南霁云如此生猛,短暂交锋后,停止进攻,就地扎营。
关键时刻,南霁云挺身而出,稳住了阵脚,避免了唐军溃败,为睢阳保卫战立下第一功。
吃了南霁云的亏,尹子琦非常恼火。扎营后,尹子琦发起猛烈进攻,燕军拿出云梯、吕公车等武器,疯狂扑向睢阳。张巡命令士兵用弓箭还击,猛射攻城燕军;敌军攀登城墙时,则用木块、石头猛砸,放火焚烧吕公车等攻城设备。
尹子琦仗着人多势众,连续发起20余次冲锋,守城唐军倍感压力。此时,事先埋伏在城外的南霁云偷袭燕军大营,纵火焚烧,尹子琦被迫从城下撤兵。张巡乘此机会修筑城墙,为下次激战做准备。
次日,尹子琦继续攻城,并亲自上阵督师,在第一线指挥。南霁云是神箭手,看到尹子琦上阵督师,想玩“斩首行动”,便弯弓射击,一箭射中对方左眼,唐军士气大战。尹子琦疼痛难忍,只好下令休兵。
睢阳拿不下,还被南霁云射瞎一只眼,尹子琦只好挖掘壕沟,构筑栅栏,凭借后勤优势困死城内守军。此时,关中已经沦陷,朝廷很难派出援军运送军粮,想要守城,就只能靠自己想办法了。
死守城内不是办法,南霁云主动请缨,率敢死队突围而出,去外地搬救兵。南霁云突围后,第一站去彭城(徐州),向御史大夫许叔冀求援,谁知被拒绝。许叔冀之理由是:睢阳守不住,不要做无畏牺牲。
许叔冀拒绝出兵增援,南霁云大骂一顿,说他没有忠义精神,缺乏大局观。南霁云直言:睢阳失守,江南生灵涂炭,你也无法幸免。
没能获得援兵,南霁云只好率30骑兵跑去临淮,向贺兰进明求助。谁知,贺兰进明也是一样,不出一兵一卒。
临淮与睢阳很近,唇齿相依,睢阳陷落,临淮也守不住。但是,贺兰进明打自己小算盘,就是不得罪燕军,免得遭受战祸之苦。所以,招待南霁云宴会上,贺兰进明不提出兵,而是建议南霁云留在自己身边,不要回睢阳送死。
南霁云没能搬到救兵,自然无心思吃饭,于是辞别贺兰进明。此时,南霁云拔出佩刀,砍断中指,留给贺兰进明,直言:“请留此指以示人之心,归报主帅,与城池共存亡。”真乃忠义之士也。
离开临淮时,南霁云弯弓射佛塔,箭入半箭,并发誓:“叛军平定后,必杀进明,此箭乃我志也!”
没能搬来救兵,却也有意外收获。南霁云遭遇燕军运粮队,劫掠牲畜数百头,也算是给守城部队找到一点食物吧。
757年11月,睢阳城陷落,张巡、南霁云被俘虏。尹子琦很欣赏南霁云,不但不记恨他射瞎自己左眼,还劝降他,希望他能为大燕皇帝效力。
南霁云没有回答,张巡大喊:南八,大丈夫何惧生死,不能屈从不义之人。
南霁云笑道:本想有所作为,您这么一说,敢不死吗?于是拒绝投降,从容赴死。
那么,南霁云有所作为是什么呢?从他守卫睢阳以及搬救兵之表现而言,南霁云应该是想暂时妥协,而后寻机逃回朝廷,继续与燕军作战。
就此而言,南霁云是条硬汉子,用生命诠释了大唐之骨气:不屈服、不放弃。
《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