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此用诗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

2021-04-08   沐一场月光雨

原标题:古人如此用诗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

诗常被人们用来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因此有了豪放派这一诗风,豪放派正式形成在宋朝时期,宋朝很多诗人不再只沉溺于杨柳晓风婉月或男女感情中,他们的诗文中多趋向于表达自己高远的志向报复、放荡不羁的灵魂,对国家真诚的忠心与热爱。这时的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等为代表,虽说宋朝是豪放诗的高潮,但在宋朝以前的豪放诗中也不乏好的作品和人物,比如下面的刘邦曹操等的诗作,李白很多诗的诗风也属豪放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那些古人笔下的“豪放诗”吧!

大风歌文/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人们都知道刘邦农民出生,从小没有条件接受教育,这首诗也是在贺功宴上随便吟唱出的,而这首诗却在诗歌史上有这很高的地位。从篇幅上来说,仅仅只有三句,可见刘邦作诗的随性,但就是短短的三句,却充分的显示出了刘邦的情怀。或许,这也是刘邦之所以具有雄才大略能指点江山的原因之一。

刘邦剧照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文/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作这首诗的时候,辛弃疾已经66岁高龄,但这时的辛弃疾的豪情壮志却一点儿不减自己年轻的时候,辛弃疾的诗中善于运用典故,这首诗中同样是如此,几处典故用的恰到好处,为全诗增加了沉重感。这首诗气势磅礴、境界高大,显示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同时作者也在诗中发表政治见解,对于辛弃疾来说,有志不在年高。

观沧海文/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写诗向来大气,在作战途径沧海的时候,他登上碣石山作了这首《观沧海》,历来秋景容易引起人的伤情,所以自古多有悲秋之诗,但在曹操的笔下,秋天却是非常壮观的,秋天的草木都到了凋谢之际,而此时却是非常茂盛。在这样的景象下,日月星辰的运转似乎都是源于大海。此时壮观的景象也正表现了曹操宽广的胸怀,以及他对未来宏图壮志的向往。

曹操登临碣石山

满江红文/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从小便让母亲在背上刺字“精忠报国”立志报效国家,全诗以“怒发冲冠”四字引起,凭栏望去虽是潇潇雨天,但这一点也不减他的豪情,反而激起了失地所引起岳飞汹涌激荡的心潮。接着写他视功名为尘土,愿为国家奔波,披星戴月。岳飞的诗词流传的虽然很少,这首却很为后人所喜爱,读来便能感受到岳飞的一腔热血,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

沁园春·雪文/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汉,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主席可以说是现代人中诗歌成就很高的一个人了,这首诗中便可以看出他的水平之高,诗中无论遣词造句还是用典都很精辟,表达了作者宽广的胸襟和报复。读过全诗过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争年代看一位伟人爬上茫茫雪山,看着国土指点江山,挥扬文字。

千里冰封

夏日绝句文/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人杰”指人间的豪杰,“鬼雄”则是阴间的豪杰,李清照的描写项羽使用了这两个词,可见他对项羽因无颜再见江东父老而在乌江自刎的行为是高度肯定的。为了写项羽,李清照也一改自己写诗婉约的风格,不再是那个“人比黄花瘦”的女子,所以这首诗是李清照为数不少的豪放诗。

项羽

这些读来令人荡气回肠的豪放诗,将会一直传下去,它们也将影响一代代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