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国漫,真是惊喜不断。
《哪吒》票房超过《流浪地球》荣登中国影史票房第二。
热度还没退去呢,又有一部新的国漫电影登录院线。
目前豆瓣8.5。(最开始达到8.9)
都连着一礼拜了,天天有人在后台催鱼叔赶紧安排。
它就是昨天刚上映的——
《罗小黑战记》
关于《罗小黑战记》,出现频率最高的关联词就是:
“有生之年”
这几乎已经成为了作品的标志。
原因无他,就是粉丝实在等得太心累。
《罗小黑战记》从2011年开始连载,至今已经连载了9年。
9年是个什么概念?
就是如果你从初中开始追,那么这会儿差不多大学都快毕业了。
那么长寿的剧集,按道理肯定是体量很庞大了。
然而一数——
总共才28集。
其中的第28集还是8月27号刚刚更新的。
最快的时候一年更了6集,慢的时候一年只更2集……
打开b站,弹幕里那是满眼的“有生之年”感叹。
可真是一部“跟作者比命长”的番剧。
更新慢也就算了,导演MTJJ还很霸道。
看看这明晃晃的“不要催更”。
简直让粉丝恨不得直接上门骚扰。
而这次的电影版也是同样。
从2015年就宣布启动,直到现在才终于上映。
速度虽然慢,但罗小黑的口碑一直都保持着超高的水准。
TV版动画9年了,三万多人打分,至今保持在9.6。
是国漫在豆瓣目前的天花板。
这样的的高评价,自然是有着真功夫。
罗小黑的第一大武器,就是萌。
你就算没看过动画,也一定见过它的表情包。
懒洋洋、怡然自得又有点赖皮的样子,自带一种软乎乎的萌感。
确实是一眼就能被攻略。
看这尾巴,眼睛都能看到的手感。
再看这个摸耳杀,谁顶得住啊!
萌也就罢了,还能萌而不废。
线条虽然简单,但《罗小黑》的运镜,可是非常不简单。
举个例子。
这是片头的打斗场景。
流畅,简洁,干净利索。
动作和场景的转变与衔接都非常清晰且干脆。
这种质量的战斗戏,在国漫里是十分难得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跟战斗动画的业界大佬,日漫做个对比。
火影2015年剧场版
当然,日漫的综合实力摆在那,说超过那是尬吹。
但也不难发现,单论分镜的转换和衔接,差距其实并不大。
而且,跟日漫惯用的表现方式不同。
《罗小黑》的战斗镜头,并不讲究如何刻画拳拳到肉的细节。
网飞旗下2019年日本格斗动画《拳愿阿修罗》
而是营造出一种角色“过招”间的火花四射,一种氛围和意境。
有着非常鲜明的武侠韵味。
罗小黑的运镜风格更接近古龙的武侠剧
这也正是它的第二法宝:
浓郁的国风底蕴。
日本和美国的动画好是好,但无论怎么模仿,终究是只得其形,不得其神。
毕竟文化熏陶这种东西,是扎根在骨子里的。
而《罗小黑》不仅动作设计很“武侠”,构架的世界观也是我们自己的东西。
采用的是比较经典的中国神话体系。
TV中的蓝溪镇和老君山
在这个世界里,万物皆有灵。
灵聚合起来,就是没有实体的精灵。
精灵与物质灵结合,就变成了妖精。
自然环境越好,灵气就越充沛,越便于修炼。
修炼到很厉害的妖精,就被人称为神仙。
比如动辄就闭关不出门的老君,就是神仙之一。
老君这名字一听就知道,原型取自太上老君。
不过这个仙风道骨的人物,到了《罗小黑》里面,被进行了一番跟时代结合的趣味改编。
老君的人设成了沉迷于ACG的宅男,闭关的时候会躲在家里看番追剧打游戏。
而忠犬人设的“谛听”(地藏菩萨的坐骑)则成了个全能管家。
听起来也没毛病的亚子。
除此之外,还有妖精会馆系统。
不同能力体系有着各自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所以别看罗小黑画风童趣,但它绝不仅仅只是部“给孩子看”的幼齿动画,更不是滥俗的段子集合。
恰恰相反,它拥有着一个设定非常庞大且完整的世界观。
这也是为什么它能够被搬上大银幕的根本原因。
因为有足够充裕的发挥空间。
可以说,TV版是用了九年时间,打了一个极其出色的底子。
并且给电影版埋好了各种细节伏笔,就等来个一飞冲天。
师父早在TV13集中就已经出镜
那么更关键的问题来了:
电影版的表现如何呢?
电影是TV的前传。
讲述的是小黑从流浪到正式被执行者“无限”收徒,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事。
鱼叔看后的观感就是:
亮点和遗憾都很明显。
以下内容鱼叔会尽量避免剧透,从不影响主线剧情的细节上来说明。
首先,萌还是一样的萌。
想象一下小黑软软的耳朵,圆圆的眼睛,放大N倍后在大屏幕上冲你喵喵叫。
简直就是对吸猫人士的一击必杀。
还有古装帅哥带着猫坐地铁这种灵魂场面,在影院里鱼叔都能听到附近妹子们被萌到肝颤的吸气声。
(坐等你们看完后给师父打电话)
可以说整部片子都是赏心悦目,高度治愈。
其次,它的笑点完全不低俗。
这一条听起来好像没什么大不了,但实际上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有多少电影里的笑点是完全不带有屎尿屁的?
并不是说屎尿屁的方式就一定不好。
但《罗小黑》没有偷懒地走这条通俗又方便的路子,而是去花心思寻找、尝试更适合自己的风格。
这一点就很值得肯定。
第三,它用很柔软的方式,讲了一个关于信任与成长的故事。
故事开始,小黑家园被毁,流落街头。
他起初的处事逻辑很简单:
给自己东西吃,给自己地方住,就是好人。
但等他逐渐接触了越来越多的人和事,又慢慢产生了困惑。
好人做的事,有时候也在伤害别人。
电影中段的时候,无限曾问小黑:
“你分得清好坏吗?”
小黑非常自信地说能分清。
但等到了电影结尾,小黑却不能确定自己的答案了。
他意识到了这个世界的庞大和复杂。
好与坏,好像也没有那么鲜明的界限。
有些事,也并非都有着一个非对即错的判断。
明白了这些,小黑才从一个野生的小妖精,正式踏上了自己的修炼之路。
《罗小黑》整体给鱼叔的感觉就是“通透”。
让人看了犹如微风拂面,非常清新。
暖心治愈,情绪细腻。
而且意外地能触发人的共情。
你能想象,这么一款走萌系冷笑话路线的动画,差点把鱼叔看哭么?
简单但不苍白,平实又不乏热血,是《罗小黑》能如此吸引人的最大魅力。
说完了优点,鱼叔还是要说一些令人遗憾的地方。
首先是叙事的节奏。
电影的主要矛盾是森林被人类毁了,大部分妖精不得不隐居在城市之中。
妖精的内部分成了两派:
一部分依然希望能维系人类和妖精的平衡;
另一部分则想要报复人类,夺回自己的故土。
这个主题虽然有些老生常谈,但也没大问题。
只是故事的整体设计还是单薄了些。
有点撑不起100分钟的时长,因而显得节奏略拖沓。
而在具体情节的编排上,详略又有些偏移,造成很多精彩的内容没能更好地展开。
比如风息的叙事线,信息量很大但交代匆忙,不免有潦草之嫌。
其次是作为特色的画风。
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前面说到,《罗小黑》的简易画风在萌系番剧中是治愈神器。
但放大N倍后到大银幕上,多少有些显得“空”。
比如中间有几个场景,电影保持了TV里惯用的背景留白,用了大量纯色。
这样的方式在小屏幕上看自然是没问题。
但一旦放到了大银幕上,细节不够丰富,就会给人一种,画面缺乏信息量的感觉。
导致整体表现力不足。
其次,是最后的大决战。
原本的二维作画,突然加入了一些3D场景。
对于这样的安排,说法不一。
有人觉得弥补了纯2D的短板,让高潮打斗戏的细节更丰富,更“燃”;
但鱼叔倒觉得,这是个败笔。
因为这个3D段落既没有二维的灵动自如,又因为技术不够成熟缺乏真实感。
简而言之,就是有点粗糙。
突兀的插入割裂了风格的统一性,影响了整个情绪的积累。
但鱼叔能理解,这并不是制作组不努力。
相反,从影片画面中可以感受到,制作组已经非常努力地在提升作画质量,来适应大屏幕的特点。
比如“生灵”这个形象。
TV版中的生灵是很简单的半透明白色,整体感觉比较单薄。
而电影中的生灵进行了明显的优化加工,
非常好地体现出了荧光的质地,飘散的形态。
触碰物体后的弹跳也都制作得非常细致。
灵动性和表现力都有着质的提升。
所以鱼叔估计,刚才说到的作画问题,原因主要还是在经费上……
毕竟《罗小黑》的穷,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TV版的制作,可是斥资三千元打造的。
(注意是三千元不是三千万。)
电影的资金也不好找。
因为导演MTJJ要求对内容的制作拥有全部的控制权和独断权。
这对于投资方来说确实很劝退。
而最后的大战,场面又确实非常宏大,难度甚高,略有遗憾,也是可以理解。
从整体来说,鱼叔已经比较满意了。
我承认,这里面有一些情怀的成分。
但更重要的是,鱼叔在《罗小黑》身上看到了国漫作品的多样性。
一家独放不是春。
《哪吒》的颠覆固然好,《罗小黑》的温暖也一样让人欣慰。
国漫在探索的道路上,还需要作为观众的我们给予更多的支持。
3D,2D,木偶,黏土。
萌系,燃系,忧伤,治愈。
科幻,神话,现实。
希望我们的国漫能继续向前,尝试各种类型风格,各种题材。
去走出更宽的路。
最后,鱼叔还有一个问题想问。
MTJJ,你到底啥时候更新29集?
出自罗小黑的经典表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