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中四岁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孩子过了四岁之后就像一个小大人一样,行为做事有一些成年人的影子,孩子三岁之前是没有什么是非观念的,然而过了四岁之后他们开始有了性别意识,有了身份意识,他们开始尝试模仿父母的行为。
四岁也是最顽皮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孩子开始尝试控制自己的身体行为动作,他对控制自己的手脚有了自信,是在建立全面掌控身体的信心,所以这个时候父母不要过多的阻止孩子的一些跑跳行为。即使摔倒也是一种学习。
四五岁的孩子正是问题多的时候,整天问这问那,什么都想试一试,有无数个奇思妙想,自己要做一件事的时候,借口和原因多到无法想象,面对这样年龄的孩子,家长要怎么教育才是最好的呢?
四岁的孩子有的时候分不清楚想象和现实,有的时候大人给孩子叙述一件真实的事情,经过几次重复之后如果讲述的方式是诱导孩子将听到的说成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孩子就会顺应成年人的思路,把听到的说成是自己看到的,有的时候孩子还会在家长的暗示之下将想象的说成是实际发生的。
这是因为孩子在这个阶段还不太会区别哪些是实际发生的,那些是虚幻的,他们也并不在意把想象的说成是实际发生的有什么不好,所以想象和真实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模糊的界限。
看过法律节目的人都知道孩子是不能作为证人在法庭上作证的,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一个人先进来对孩子说小红家的珠宝被偷了,是一个男人翻窗进来拿走的。
然后过一会第二个人进来问“谁看到了小红家发生的事情?”孩子们就会抢着说“我看到了。”并且会把刚才听到的事情当成自己亲眼看到的,描述一遍,并且还会加入自己想象的情节描述珠宝被偷那件事。
孩子会将自己做过事情的细节添加到听到的事情中,或者是把想象中的事情当成真正发生过的说出来。
一开始提问的人用“谁看见”这个词来暗示孩子,他们就会顺着提问人的话接下去说“我看见...”。孩子不会注意到自己的用词是否准确,他们只是单纯的满足了提问人想要答案的愿望。
如果只看现象,那就是孩子在撒谎,但其实是孩子还不能分清楚一些词语的差别,所以要保护孩子单纯美好的心灵,不要一下子就把撒谎的帽子扣在孩子头上。
4岁的孩子会用撒谎来增加彼此的亲密感,但是他们对对方承受谎言的能力没有过多的了解,不明白有些玩笑会给别人带来麻烦或者痛苦。
所以成年人的责任就是要引导孩子了解自己的语言和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感受,所以要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直接用语言制止即可。
有的时候是孩子遇到了困难,为了保护自己而撒谎,就像是早晨说肚子疼其实是为了逃避去幼儿园一样,这种情况下,家长要首先判断孩子是不是真的不舒服,如果是假的,就不能让孩子撒谎得逞。不过即使每次孩子都有可能是撒谎,家长也要先确认孩子的身体状况之后再下结论。
孩子用撒谎来逃避困难,保护自己,这就需要家长从根源上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让孩子不需要用撒谎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如果家庭环境比较恶劣或者是给孩子的压力很大的话,就会促使孩子撒谎来保护自己。
当孩子撒谎的时候,家长要告诉孩子真实的情况是什么,如果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将东西还回去,并且让孩子道歉。
当孩子遇到障碍的时候,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障碍的根源,引导孩子战胜困难,父母需要的是平静和耐心,不放过每一次机会,也不能一味的向孩子发脾气,或者用激烈的情绪来回应孩子。更没有必要因此而焦虑,孩子撒谎是成长必经的阶段,当他们能够分清楚现实和想象,并且知道自己撒谎会带来什么后果之后,逐渐就会改掉撒谎习惯的。
家长的焦虑和恐惧或者是愤怒只会延长孩子的撒谎期,甚至学会用更高超的手段去撒谎,让这个自然发展的行为演变成为孩子的坏习惯。
1. 耐心倾听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管他们叙述内容的事情是多么的不着边际,先不要急着评价孩子叙述的内容,一边听一边作出回应就可以了。真相是通过孩子的探索和认知而得发现的。除非他们问了不需要父母在这个时候直接告诉孩子真相。以免造成孩子的羞愧和自卑。
2. 引领孩子认识现实
不要因为孩子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家长就选择漠视甚至给他们读一些更不着边际的童话故事。这个年纪的孩子给他们读故事的时候,尽量选择一些比较现实的或者是真实发生的故事。
不然只会让孩子在想象的空间中越走越远,有可能对现实充满了不正确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