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的教育“一切尽在掌握”是种错觉,强求未必能让孩子进步

2020-04-30   春花育儿

人到中年身为父母,可能是压力最大的一个年龄阶段,上有老下有小,既想要做孝顺的儿女,又想成为孩子坚实的靠山。

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需要付出的不只一点点,在努力的过程中难免会遭受到各方面的压力,所以要小心努力避开一些压力陷阱。

养儿育女方法有千百种,并不一定对的就都是适合孩子的,父母有决心想要教育好孩子值得鼓励,但是不能让自己的完美主义束缚住了本应该自由成长的心灵。

孩子的成功只是暂时的,将来的路还有很长,父母不能因为生活在一个压力丛生的社会,就认为只有事事争第一才是最好的,虽然看重结果大于过程,作为父母压力肯定是有的。



尤其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潜移默化的行为都会影响他们,所以认为自己做什么在孩子身上都会体现,只有父母做得好孩子才能表现良好。

只有父母注意培养,孩子将来长大了才会更加优秀,家长对自己严格要求,甚至追求完美,其实就有可能已经陷入了压力陷阱。然后就会用更加完美的标准去要求孩子,不允许他们出错或者偏离自己的掌控,只想让孩子按照自己设定好的路径走。

但是掌控欲就像一个无底洞,即使孩子按照家长设定好的路去走,未必最后能达到想要的结果。世事难料,孩子成长的道路中有很多岔路,谁也不能保证中间不会有什么差错。

所以家长要明白,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教育,更没有完美的家长,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有犯错的时候,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失败,挫折,一门心思想要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不顾孩子的感受,只会导致亲子关系隔阂加深。



很多时候家长比孩子还要患得患失,有时候可能偶尔会有尽善尽美,但是想要把孩子真的打造成自己心目中的样子其实是不可能的,孩子的心灵甚至行为本身,父母都是无法直接改变的。

家长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有心和用心,但效果如何谁也不能说得准。所以如果现在有了想要让孩子完美或者最好的想法,就要警惕自己是不是已经被这些思维代入了压力之中。有的时候并不是家长付出了努力孩子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切尽在掌握中”是一种错觉,这样的错觉导致了家长的强求,强求导致压力,压力导致束缚,整天忙于盘算失去了享受自由的快乐。

父母和孩子在对待彼此上都要留有空间,享受自由就要放下压力,所以要放下“自己要掌握孩子”的欲望,有的时候正确的行为未必能导致理想的结果。



所以家长不要将所有的关注力都放在结果上,自己要注意适当的降低要求,多看到孩子努力的过程。

只有家长的压力减轻了,孩子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上更加轻松自由,家长压力的增加会让家庭教育责任被转嫁,压力并不能让孩子进步,就像飞机前行一样,需要螺旋桨的拉力,但也不能缺少气流的托举,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展翅高飞,要求就是螺旋桨的拉力,而孩子自己还要适应环境“气流”带来的托举。

对孩子施加了太多的压力,不仅不会让他们往前走,还可能犹豫恐惧和自卑,不敢拿出勇气,家长的压力不仅来源于对孩子的高要求,还有可能是源于工作和生活,当今社会给了人们太多的选择,而压力就有可能来源于此。

比如说想换一部手机并不是难事,而令人纠结的是换哪一个牌子和哪款手机,面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教育的方法越多,家长可能就越容易陷入纠结之中。今天想要让孩子做这个,明天又看到了更好的方法,于是就换了。



在教育上有太多的选择需要家长耗费时间和精力去选择和思考,想要去除这部分压力,就要学会做减法,认定了一种教育方式,就不要再去看其他的,而且不要将自己所有的压力都发泄在孩子教育上。

在传统教育观念中,亲子之间沟通不足是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家长代表权威,什么都懂,不能被挑战,而孩子只能无条件听从父母的意见,永远处于被动之中,难以产生足够的自我价值。

如果家长想要让孩子良好的成长,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就先要让孩子有自信,家长要用鼓励,爱和支持来推动他们前进。

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信念,积极的人格,放他们在一个平起平坐的位置上才能共同进步。

家长要因为年纪的增长而变得更加灵活对待环境中的变化,用更随和的态度去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而不是因为自己内心压力增加,反而将不安和焦虑传递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