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来自清华的邀请 | 归成:那些建造中国的百年巨匠

2019-09-29     中信出版集团

一百年前

正当现代主义在西方兴起之时

一批中国的年轻人

怀揣着“实业救国”的伟大理想

不辞辛苦赴美求学

其中有近20多位中国留学生

选择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去学习建筑

最后有18人学成归国

梁思成、林徽因、杨廷宝、陈植、童寯(jùn)...

这些学成归来的建筑师在中国各地

设计建造了600多所经典建筑

到现在依然惠及千万百姓

他们建立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建筑教育体系

培养了一批建筑领域的莘莘学子

他们坚信,中国的建筑史要由中国人自己来书写

他们!就是中国第一代建筑师!

那么,这群天之骄子的留学之路是什么样子?

每个人的背后又有哪些热血沸腾的故事?

今天,阿信就给大家强烈推荐

正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二层展出的

《归成》——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第一代中国建筑师

本次展览内容一共分为五个部分:

  • “宾夕法尼亚大学与第一代中国建筑师”
  • “宾大建筑课程”
  • “中国留学生的教育成就”
  • “第一代中国留学生的归国贡献”
  • “笃学之思,学范之成”。

展览从早期入学,到美国学习一直到后期归国实践,完整呈现了一批具有奠基意义的中国建筑师与建筑教育家在专业领域拼搏奋斗的学习历程。



图源:清华大学美术馆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的策展人童明是当年第一批留美建筑师童寯(jùn)先生的孙子。从2015年起,童明便开始积极筹备此次展览,他搜集了大量中国第一代建筑系留学生的手稿原作、绘画图纸以及生活照片,同时走访了这些建筑师的后代。在他看来,这场展览填补了中国建筑教育史上的空白,呈现了一代志士阶层的历史担当。

看完这个展览,小梦相信你会进一步了解留学宾大第一代建筑师对近代中国建筑的深远影响,并从他们的求学经历中感受到追梦的力量。

当然,阿信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展览攻略,配合这份攻略看展,事半功倍哦!



宾大,我们来了!

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简称宾大。位于美国东部宾夕法尼亚州最大的城市费城。20世纪初,宾大建筑学专业在保罗•克瑞等教师的带领下引入法国巴黎美术学院布扎(Beaux-Arts)建筑体系,迎来了建筑学科辉煌的时代。

左:宾大美术学院海登楼,1906年 | 右:保罗•克瑞

宾大建筑专业使用布扎体系中的绘图房训练教学模式,力求使教学适应于美国的实际需求。在布扎体系培训中突飞猛进的宾大学子,各种大赛上都屡获殊荣。

左:宾夕法尼亚大学海登楼绘图教室,摄于1910年代 | 右:学院310绘图教室

正是在这一时期,宾大美术学院迎来了第一批中国留学生。1918年至1937年间,中国有百余人远赴海外求学现代建筑。其中,前往宾大的中国留学生最多。这些年轻人本身就是天之骄子,来自中国的精英家庭。

杨廷宝在学生宿舍楼留影

出身河南知识分子家庭的超级学霸杨廷宝是最早一批来到宾大的留学生。在清华学习时,杨廷宝便与梁思成加入清华美术社,一起出版年刊、创作绘画。

左:陈植,右:童寯

陈植是这批留学生中最活跃、最开朗的。他留存下的大部分照片都笑得非常开心。陈植的父亲陈汉第擅绘松竹,是杭州求是书院(今浙江大学的前身)的创始人之一。

左:童寯、过元熙、陈植,右:《学生宿舍》,童寯,纸本水彩,1929

看起来沉默寡言的的童寯出身优渥,他的父亲曾是钦点的七品官,也担任过省教育厅厅长。童寯本人也是一位绘画大神,他擅长水彩画、炭笔画,创作的作品让许多美术从业者都叹为观止。

林徽因与梁思成

当然,这一批留学生中,还有最为人熟知的建筑学伉俪——梁思成与林徽因。林梁身后的两大家族,都为中国近代学术史、艺术史及建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可惜的是,由于宾大建筑系不招收女生,林徽因只能“曲线救国”,先就读宾大美术系,然后旁听建筑系的课程。



我是建筑师,也是艺术家

宾大建筑课程体系非常全面,讲究对学生全面素养的培养。他们希望不仅培养一批技术娴熟的绘图匠,也希望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的建筑师。

宾大设置的课程

因此,宾大建筑教育系统十分强调艺术与技术并重,在课程中加入了诗歌、音乐、绘画与雕塑等内容。宾大这种自由广博的学风,让每一位中国留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

右:罗马浮雕,徒手铅笔素描加白墨高光,童寯,1927

比如,绘画大神童寯在自己的作业中就会加入美术化的笔法,当大家都以“罗马浮雕”为主题完成作业时,童寯会在画面上增加高光,来体现白瓷感。

梁思成(左)与童寯(右)的外国建筑史笔记 1925-1926

同样是外国建筑史笔记,梁思成的风格看起来充满着古典主义气息,而童寯则依然用他擅长的水彩风格完成。

宾大的建筑系课程还十分讲究基本功的训练。大到作品的完成实践,小到写作业时的字体大小、用墨浓淡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左:展厅现场的作业题 | 右:童寯先生的字体

在展厅的这一部分,大家将会看到十几份保存完好的作业题,题目上明确规定了完成作业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周),以及用浓墨完成书写等细致要求。

童寯作业,1926

如果仔细观察展品,您会发现童寯先生的一份作业由于没有按照规定,而被老师批注为“用浓墨”,可见当时的宾大教学体系之严谨。



学霸,都是学霸!

据陈植先生回忆,当时这批学建筑的中国一代留学生,因为特别显眼,而被称为“中国小分队”(The Chinese Contingent)。这种称呼不仅代表着人种上的特别,更代表着成绩上的突出。

中国留学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 林徽因(左二)陈植(右一)

宾大的评分标准份三档,分别是P档(Pass及格)、G档(Good优良)以及D档(Distinguished杰出),而在宾大就读的中国留学生几乎都是D、G两档。

杨廷宝在宾大, 1920年左右

杨廷宝是这群学霸中的学霸,他大概修了97学分,绝大多数都是D(杰出),还担任了宾大中国留学生会会长。

杨廷宝作品:左:唐代画像,中:宾大学生宿舍过街楼拱门洞,右:康斯坦丁堡圣索菲亚大教堂

当时的美国《晚报》这样报道这位优秀的学子。

“许多建筑专业的学生都表示,如果第二天要交作业时,他们必须通宵达旦才能完成,但是杨廷宝却是个例外,他能很好的安排时间。”

另一方面,衡量当时建筑学生是否优秀的一个重要标准,在于学生参加各类建筑设计竞赛中获得的名次。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们,在这种充满竞争的教育体系中屡获佳绩。

左:梁思成,立面设计,1926年约翰·斯图尔森纪念奖学金竞赛,参赛作品

右:陈植 ,市政厅沿帕克大道立面处理,1927 沃特·柯普纪念竞赛一等奖参赛作品


在这部分展厅现场,您一定会立刻找到绘画大神童寯先生的作品。

这幅参赛作品,是童寯在1928年参加全美大学生竞赛时获得布扎设计协会的一等奖作品。童寯巧妙地融合了建筑细节部分(图片下方)、平面图以及立面图,同时还运用了大量晕染技术,让整个画面看起来不仅是一个建筑设计稿件,更像是一幅精美的艺术作品。

更让同期美国学生眼红的是,这批中国留学生不仅总是把最高的成绩抢走,在其他领域也多才多艺。梁思成在清华时期同班同寝的室友、那个爱笑的陈植,有一副让人羡慕的好嗓子。在宾大学习期间,他不仅建筑成绩非凡,还加入了唱诗团担任男中音。

左:陈植 | 右:梁思成

后来,陈植还师从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跟随著名男中音歌唱家Horaton Connell教授专业学习了4年声乐。1927年,陈植作为宾夕法尼亚大学合唱团成员在白宫受到美国总统柯立芝的接见。

在宾大美术系学习的林徽因,入校后便担当了宾大年刊的出版工作。如果您到展览现场,便可以欣赏到林徽因在1926年创作的具有拜占庭马赛克风格的圣诞贺卡。

左:林徽因毕业照 | 右:林徽因绘制圣诞卡,1926



祖国,我们为你努力!

这批留学宾大的建筑系学生在毕业后,大多都选择了回国。“实业救国”的情怀与使命,激励着他们要把在西方学到的新知识重新运用在国家的建设中。

1927年,学霸杨廷宝回国,加入当时中国最重要的建筑事务所——基泰工程司。

他们在南京建造了中央医院、中央体育场等等。在上海实现了“上海市百一店”,也就是今天的上海第一百货,至今仍被称为上海的经典建筑。

左:南京中央医院 | 右:上海市第一百货旧照

而风流倜傥的陈植与绘画大神童寯则在毕业后与同学赵深一起,联合创办了华盖建筑师事务所。在南京,他们设计了中山纪念馆,铁道部大楼等等。在上海,设计了大上海大戏院、金城大戏院(今黄浦剧场),还有浙江兴业银行、恒利银行等,现在都可以称作上海经典的近现代建筑。

大上海大戏院夜景,现为大上海电影院,华盖建筑师事务所,1933,左为实物,右为设计稿

特别是大上海大戏院,华盖的设计师运用当时时髦的“Art Deco”风格(类似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的那种风格),在外立面设计了一系列霓红灯的光柱。每当夜晚来临,华灯初上,传统的上海就会摇身一变成为漂亮的摩登女郎。

除了积极介入实践外,这批留学生回国后也开始尝试建立属于中国文化的建筑教育系统。

东北大学建筑系师生合影,前排右二梁思成,右三陈植,左二童寯,1931

梁思成与林徽因回国后创立了东北大学、清华大学建筑系。童寯、杨廷宝等人也在中央大学以及后来的南京大学任教。他们在从事设计实践的同时,积极在各校讲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建筑专业人才,让现代建筑事业就此蓬勃发展。



怎么样?大家有没有为这样一群建筑师感到自豪与骄傲呢?

那就快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看展打卡吧!

当然阿信也要提醒大家:去清华看展的话,一定不要忘记四楼的特展《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里面有许多好玩儿的文物:

摄/笪颢天 | 这是一条...“体操龙”?

摄/笪颢天 | 这种晶莹剔透的棋子究竟怎么玩儿?


摄/笪颢天 | 你说啥?这个大家伙竟然是乐器?

想从专业角度了解这些文物吗?

没错,福利来了!

送!送!送!

中信IP梦工厂联合国内知名博物馆亲子教育品牌“耳朵里的博物馆”

为大家送上国庆双份福利!



国庆福利一:

让“耳朵里的博物馆”带你看秦始皇的兵马俑与豪车、汉武帝可能使用过的博山炉...通过189件一级文物,300余件重要文物,了解中国历史上最强盛、影响力最大的四个时代。


  • 福利内容

赠送价值¥328展厅精品课程1次(含1位儿童及1位家长)

  • 课程信息

2019年10月6日 (上午9:15-11:45)

北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报名年龄为7-10岁

  • 参与方式

Step 1:转发此文至朋友圈并截图

Step 2:在“IP梦工厂”公众号后台回复朋友圈截图

Step 3:回复“北京”,即可参与抽奖

  • 开奖时间

活动开奖时间为2019年9月30日,晚上9:00

请获奖者主动填写获奖信息,方便小编联系到您哦!

  • 活动须知:

1. 本课程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展厅上课,时长150分钟。

2. 价格为单人学生价格(每名学生可有一位家长陪同),价格不包含展览门票,请自行购买或预约清艺博特展门票。

3. 活动不支持折现、退换及转让,请大家一定看清课程信息。

4. 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想要了解本次课程具体信息或购买其他课程,请联系耳博线下课程小助手。微信昵称:耳博线下课小助手、微信ID:erboxianxiake 、咨询电话:17610392697


国庆福利二:

中信童书旗下知学园联合故宫出版社,以清宫《兽谱》、《鸟谱》、《海错图》为蓝本, 精选其中120种动物,集成3册。用现代博物学的方式讲述闻所未闻的动物传奇故事...

  • 福利内容

抽取3位幸运读者,随机赠送价值¥98《故宫里的博物学》系列任意1册


  • 参与方式

Step 1:转发此文至朋友圈并截图

Step 2:在“IP梦工厂”公众号后台回复朋友圈截图

Step 3:回复“祖国”,即可参与抽奖


  • 开奖时间

活动开奖时间为2019年10月2日,晚上9:00

请获奖者主动填写获奖信息,方便小梦联系到您哦!


  • 活动须知

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IP梦工厂所有



最后,阿信送上观展小贴士:

《归成》——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第一代中国建筑师

展览时间:2019年7月23日—2019年10月13日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二层展厅

《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

展览时间:2019年9月10日—2019年12月17日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展厅


购买展览门票 请登陆清艺博官网

http://www.artmuseum.tsinghua.edu.cn/



注:

1. 文中未注明来源的图片均来自网络。

2. 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就转发到朋友圈与大家一起分享哟!

3. IP梦工厂(微信号:IPdreamers)发表的图文内容均为版权作品,转载请发消息至公众号后台,并注明公众号名称及ID+想要转载的文章题目,小编将尽快回复。未获回复,请勿转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ui9ofG0BJleJMoPMT0I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