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话是一种很撒娇的方言,字头很轻,叠词的运用非常妩媚,语气词里一个字能表达很多个字的意思,很娇嗔。小编听上海彩虹合唱团的作品整整一年了,耳朵变挑剔,其他的合唱作品极少再听。除了最新出的专辑,金指挥前期的曲目几乎都听完了。金承志是一只温柔的小猫咪,他把自己最温柔的一面给了家乡温州,写下了刷爆音乐圈的《阿妹》。许是因为这是唯一如果不看歌词,真的一个字都听不懂的曲,所以小编会经常拿出来听,一边听一边觉得,温州话是真难懂,咬字极难,但是是真的好听啊。难怪抗战时期的情报工作,全靠温州话了。
温州话难懂却好听,温州美食奇怪也可爱。特别是温州鱼圆汤。父亲和母亲在北京度蜜月时,曾经在王府井吃过一家很好吃的温州鱼圆汤,母亲多年难以忘怀那滋味,多次强调,一定不能少了“温州”二字。更重要的是,她只要一想到温州鱼圆汤,就会想到和父亲新婚时在北京度过的甜蜜时光。
妈妈关于温州鱼圆的温馨回忆说了多年,小编居然今天查了资料才知道,温州鱼圆不是圆的!小编震惊之余向妈妈核实,她不以为然道:“恩,是不圆……我没说温州鱼圆是圆的呀……”
那一刻,小编的内心是崩溃的。鱼圆居然不圆,你说奇不奇怪?
那,温州鱼圆是个啥?它为何不圆?
温州鱼圆又称温州鱼丸,是温州名点。作为“中华名小吃”之一,与各地的鱼丸都有所不同,其外形为不规则的条状,呈半透明的玉白色,以新鲜的𩾃鱼肉为主料,挑去鱼刺后切成细条,用刀刮成鱼茸,用酒、盐和味精浸渍片刻,加白淀粉(在乐清的鱼丸制作,一般加入番薯粉,鱼丸会更具弹性)拌入姜丝、葱末均匀混合,用手揉捏直至鱼肉弹性十足。下锅时,将鱼肉用手指挤成条状跌进事先烹调好的沸水中,烫到透明上浮便是熟了。食用时以锅中的原汤配上米醋、葱花和胡椒粉。
最早的鱼圆是为了招待一批京城来温的官员发明的,当时的厨师把鱼片成圆片形取名鱼圆,而后来为了食用方便,将鱼骨去掉,用刀切成一条一条鱼肉。但“鱼圆”这个名字已经流传开来,因此也没有再改变。但很少人知道最初鱼圆形状是圆片形的。后来为了食用方便就演变成长条形的鱼圆了。
最初,做温州鱼圆的原料不是𩾃鱼,而是马鲛鱼,因从前马鲛鱼的捕获量不多,比𩾃鱼更贵重,所以用马鲛鱼做鱼圆待客显得更有诚意。其实,不止𩾃鱼和马鲛鱼,在今日的温州,很多鱼都可以用来制作鱼圆。
鱼丸传为北宋名相王安石的家厨曹春仔所创。温州鱼圆被定为“中华名小吃”,是1998年的事。温州人做鱼丸的讲究却是由来已久的,他们注重保留鱼肉的原味。鱼的花式吃法,鱼圆算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种,吃起来又没刺,又鲜美。温州鱼贱米贵,渔民顿顿以鱼丸为食,搁在江淮,真是妥妥的土豪。
温州鱼圆汤和温州话一样,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一篇文章说不尽,你只有亲口品尝,才越发咂摸出美妙来。碎银小项链,珍珠大丁香,温州的阿妹明朝要嫁人么?红裙配祠堂,婚纱配教堂,葱花配大生姜,阿妹你选哪一种?喝下这碗鱼圆汤就不想家,阿妹呀,阿妹哟,你慢些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