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波兰紧急动员后军队100万,比利时军队60万,丹麦1.4万,法国140万(战时300多万),荷兰37万人。但发明了新战术闪电战,仅用27天就把波兰打投降,用1天把丹麦打投降,用23天征服挪威,用5天打败荷兰,用18天把比利时打投降,用39天打垮欧洲军队人数的最多的法国。为何闪电战能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它的背后又有什么秘密,对现在军事又有何启发?
一战德国战败,凡尔赛条约禁止德军人数超过10万人,德军被禁止装备战机和坦克。1933年希特勒上台成为德国元首,公开宣布扩充德军,人数从10万增加到30万,虽然这违反了凡尔赛合约,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都表示了抗议,但是均不想主动出手,于是抗议停留到了表面上,祸患由此埋下!希特勒发现英法等国太软弱了,于是进一步扩充德军规模,到二战爆发前,德军已经拥有230万军队了。希特勒是疯狂的科技迷,所以他执政时期,德国各种疯狂古怪的想法得到支持,众多科学家的思维火花得到了极大的碰撞,让当时的德国成为了世界科技中心,二战德国研发了许多高科技武器,比如研发的V1飞弹,它是世界上第一款巡航导弹,也是第一款无人战机;比如研发的V2导弹,它是世界上第一枚弹道导弹,也是第一枚火箭,它是人类制造的东西首次能飞出地球进入太空,后来帮助人类登上了月球;又比如研发的梅塞施米特ME262飞机,它是世界上第一款喷气式飞机,让人类得以进入喷气时代,今天我们依然处于喷气时代;又比如研发的鼠式坦克,它是世界上第一款柴电混动坦克,几十年后民用汽车才开始普及这项技术;又比如研发了U-21潜艇,让潜艇的潜航速度提高几倍,在水下呆的时间提高了几倍,让潜艇成为海战的主要武器,美俄第一代潜艇都是仿制德国的U-21,而且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也是模仿的U-21;又比如率先研发原子弹,不过工厂屡次被盟军轰炸,最后被美国抢走设备和人才,让美国率先研制出了原子弹。
为何希特勒如此重视科技呢?一战时他是一名下士,见证了战场的残酷,一战中经常爆发几万几十万人规模的阵地战,这种静态线性战争非常残酷,任何一方想要战胜对方,都得首先解决各种大型坚固的工事或战壕,当时除了火炮就只能靠人冲锋,所以导致伤亡非常大,因此火炮被特别重视,一战是火炮的时代,各种大口径火炮带来的惨烈杀伤力,让各国士兵为之恐惧,所以各国都害怕阵地战了,直到坦克的出现,但是当时的坦克机动性能太差了,起初并未受到各国该有的重视。
希特勒迫不及待的想要称霸世界,但是他知道贸然发动战争,只会给德国带来巨大的毁灭,一战的经验告诉他,如果不能迅速打垮对手,一旦陷入消耗战德国必输无疑。于是希特勒必须寻找快速获胜的办法,特别是能避免阵地战的打法。一本名叫《注意战车》的书,引起了希特勒的关注,此书的作者是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当时是德军第二装甲师的师长,他对未来坦克如何作战进行了大量分析,认为传统的战壕将成为过去式,装甲师的时代来临。他书中提到坦克集群高速进攻的战术,希特勒看后如获至宝。1938年,希特勒提拔古德里安为机动部队总监,让他统管装甲兵部队的一切训练事项,研究闪电战打法。
古德里安对闪电战的真正贡献在于,他创建了世界首支信息化联合作战部队,开创了现代战争体系。古德里安曾在通讯营干过,深知通讯对一场战争的重要性,于是他要求德军大量配备无线电,这一点在后来研发的四号坦克上特别明显,在他的坚持下,四号坦克出厂就装备了无线电,当时全世界其它国家的坦克还在用旗语进行沟通,而且当时坦克作战基本都是独立作战,根本不与步兵或空军配合,直白一点说,当时的各国把坦克当孤胆杀手用。但是古德里安却把坦克组成集群,互相之间用无线电联络沟通,而且他还把空军、步兵、炮兵和后勤部队也结合进来,都给它们配备无线电,然后把坦克当成移动的指挥所,坦克可以随时联系步兵或战机支援自己,步兵也可以联系坦克或炮兵支援支援自己,各个兵种互相配合,但是统归装甲师指挥,这就对每一位坦克指挥官提出了更高要求,于是古德里安对德军坦克指挥官进行培训,因为现在每一支装甲部队充当了移动指挥所,所以他们不但要懂坦克作战,还要懂步兵、炮兵和战机的知识,于是古德里安对每一名坦克指挥官进行越级培养,比如一名坦克指挥官是少尉,那么这名少尉不仅要学习少尉掌握的坦克作战思路,还要学习中尉、上尉的知识,因为未来坦克指挥官不仅要指挥坦克作战,还要协调指挥步兵、炮兵和战机作战,只有学习更高阶的知识,才能领到各兵种作战。
古德里安改进这套体系,他不再让坦克独自行动,而是让各兵种配合组成装甲师,先让坦克快速冲锋,许多时候敌人根本来不及准备工事就被拿下了,因为过去要攻打一个坚固工事,往往要提前好多天准备炮火,闪电战的打法则是突然出现在敌人面前然后直接发动猛攻,如果短时间内拿不下对方的坚固工事,立马呼叫轰炸机来轰炸,根本不用等慢吞吞的炮兵,许多时候对方援兵还未赶到,就被德军战机炸出了一个缺口,然后坦克就带领摩托化步兵攻入缺口扩大战场,随后赶来的大量步兵和炮兵开始扩大并巩固战果。而且闪电战还有一个大招,那就是空降兵也加入了这个体系,一套完整的现在战争体系首次成型了,当时这套作战体系领先世界好多年,于是古德里安开始培训官兵掌握这套体系,接下来就等待战争的考验了。
1939年9月1日,150万德军入侵波兰,古德里安带领11个装甲师创造了奇迹,第一天就打垮了波兰防线推进几十公里,而且伤亡不到50人。这在过去根本无法实现,这种快节奏的打法,完全颠覆了传统的阵地战,让波兰根本不适应,很快波兰就沦陷了,然后丹麦、挪威、荷兰和比利时相继沦陷,法国临时拼凑了300多万军队,依然被德国闪电战打趴下。
二战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战斗力强大与否,和军队人数的多寡没有太大关系,只有依靠先进的武器和作战体系,才能创造以小打大的奇迹。放眼今天,无人机将是我们以小打大的机会,它集结了侦察、通信、打击等于一体,通过它连接坦克、火炮、导弹、步兵、战机、军舰、预警机、卫星等,完全可以充当二战坦克指挥官的角色,因为无人机小巧且速度更快,更适合在战场边沿徘徊,通过侦查战场把实时画面传递给后面的指挥官,指挥官根据需要实时调配各兵种作战,哪怕是击落了也能快速替换,甚至战场上空提前准备几架。为何无人机最合适呢?预警机体积太大目标太显眼,很容易被击毁而且造价昂贵,战机滞空时间太短不合适,坦克在地面无法获取更大的战场画面信息,军舰更不用说了,卫星更不用说了,各种复杂天气就把它难住了。虽然当前无人机容易被干扰,但是这个弱点最容易解决。而且无人机造价低适合狼群、最重要的是技能侦察和攻击,还能通讯中继和物资运输,所以我们未来不但要重视无人机,而且要研究更多的无人机作战体系,未来我们不要什么装甲师,需要的是无人机师。对手拥有庞大的且先进的航母、战机、轰炸机、运输机、军舰等,我们想要在20-30年内超越,几乎不可能了。但是如果用无人机来搭建全新的体系,我们将能极大缩短差距,而且我们的无人机已经拥有领先优势了,所以无人机将是我们未来获胜的最大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