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人在云南,靠种香蕉供4个儿子读书,今年一个考上北大

2019-11-08     夏梦奇遇记

【全文11303字,需8分钟,建议收藏后详读。】

在云南旅行期间,跟着同行的老师,看了很多美景,听了很多故事,吃了很多美食,但在河口一个不知名的地方,遇到的一位为了供儿子读书,每天要早5晚7劳作14个小时的父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天我们从河口出发,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因为时间比较宽裕,车子行驶得就比较慢。忽然远远地看到一匹马(后来主人告诉我们是骡子),驮着两个大大的筐子,从马路边上的小山坡上缓缓走下来。

我们就放慢了速度等待骡子走过马路,只见骡子熟练地走到马路另一边大树底下的香蕉堆旁边。也许是两个大框子太沉重,也许是骡子太累了,只见它走到香蕉堆旁边以后一下子自己跪下,大口大口地喘着气。

过了不久,听见马路对面的小山坡上,又有铃铛声响起,回头一看,原来还有一匹骡子,驮着同样沉重的框子,缓缓地从小山坡上走下来,和前面一匹不同的是,这一匹后面多了一个男人。

男人看上去有50多岁了,被云南的太阳晒得黢黑,男人个子很小,人也很精瘦,身上穿的衣服很脏,也不知道是很久没洗了,还是在香蕉地里劳作弄得。

他跟着骡子来到香蕉堆前以后,就开始着手把骡子驼下来的香蕉放在大树底下。我们本来想买一点香蕉带着路上吃的,结果因为买的太少,中年男子很为难,而且刚摘下来的香蕉是绿色的,没办法吃,就做罢了。

后来我们就简单和他聊了起来,他一边搬香蕉,一边回答我们的问题。他说香蕉先放在这里,一会儿就有人来收购了,今年的收购价比往年得好。前两年有的年份一公斤香蕉只能卖0.5元,那时真的很绝望,今年收购价是3.7元一公斤,干活也有奔头了。

他说自己姓李,种植了六十亩香蕉,每天早五点就要起床,一直干到晚上七点,天黑了才停止,现在他媳妇在地里砍香蕉,他往外搬运。现在的人工费太贵了,请不起帮工,所有的活儿都是自己干。

中年男人说话语速很快,干活的时候也很麻利。我们听他的口音不像本地人,问他为什么会来这里。他说来自贵州,二十多年前就来云南了,主要做农业种水果。

前几年开始种香蕉,但一直是亏本的。他说前年香蕉价格最低时每公斤只能卖0.5元,但不干又能怎么办呢?他有四个儿子要读书,还有老婆和家人要养活,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再苦再累也要挺着。

因为前两年香蕉收购价格太低,很多人都把香蕉树砍了,改种其他的了。但他一直坚守着,好在今年香蕉价格不错,可以把前两年的亏损弥补上。再加上他种植的香蕉品质和外观都很好,所以不愁卖出。

更让他欣慰的是,今年他的三儿子因为武术比赛获奖,被北京大学破格录取了。老大很早就出去打工,老二大学毕业在保险公司上班了,已经不用他再操心了,剩下的只有老四还在读书,需要用钱比较多,但是因为学习好,他干起活来也带劲。

孩子们学习努力,考上大学给他带来了经济上的压力,但也让他有面子,干起活来更有劲和奔头,但农业种植的风险也让他很困惑和无奈,他不怕辛苦,怕付出得不到回报啊,其实这些年他并没有挣到钱。

中年男子很快把骡子上的近500公斤香蕉卸完了,同行的老师递给他一瓶水,但他没有来得及喝就赶着骡子又上山了摘香蕉去了。七月份云南天气很热,他的衣服已经全都湿透了但是为了生活,为了供儿子读书,他还是顶着烈日,牵着他的骡子,往山上去了。

【我是夏梦,期待一起用历史的眼光,开放的心态,发现世界之美。】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uHTQTG4BMH2_cNUgsaV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