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蒙蔽”世人眼睛的艺术家,还备受数学家的追捧

2020-01-07     荷兰奶叔

莫里兹·科尼利斯·埃舍尔(Maurits Cornelis Escher),或许你对这个名字比较陌生,但你一定见过他的作品。

黑白两种色彩就能构建二维和三维世界,让你迷乱于小小的画纸上。线条的延展和几何图形的重复就能带来一场视觉盛宴,看他的画作总有一种大片儿既视感。

他像一个会施魔法的魔术师,是20世纪画坛中的一位艺术“鬼才”,而他自己称自己为“图形艺术家”。

话不多说,快和奶叔一起走进这位艺术家的世界吧!

1898年6月17日,埃舍尔出生在荷兰的弗里斯兰省。

父亲G.A.埃舍尔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师,母亲是一名政府部长的女儿,埃舍尔是家中最小的儿子,他还有一位做地质学家的哥哥。

一位做工程师父亲和一位做地质学家哥哥,工科家庭的氛围想必对埃舍尔的艺术创作之路有一定的影响。

当然,家庭的影响只是一小部分,埃舍尔所收获的成就离不开自身的努力。

埃舍尔小时候的肖像

1903年,埃舍尔一家搬迁至阿纳姆,埃舍尔在这里度过了青春时光。

1917年,埃舍尔在画家史蒂格文的印刷公司制作蚀刻版画。

1919年,入读阿纳姆建筑与装饰艺术学院,学习了绘画、木工和钢琴课程。在学习期间,埃舍尔告诉父亲,他想放弃建筑课,专注于学习平面艺术,这一决定也得到了美术老师塞缪尔·杰瑟伦·德·梅斯基塔的支持。

1922年,埃舍尔毕业,便开始在意大利和西班牙旅行。他迷恋于意大利的乡村风光,沉醉于西班牙的建筑装饰图案。

这一段时期的游历,使得他的艺术风格增加了一丝浪漫。

《天与水I》,木刻

埃舍尔游览西班牙时,被摩尔人建筑上的装饰图案吸引,那些图案打开了埃舍尔版画世界的大门。

他说,几何图形虽然枯燥,但只要赋予它们生命就会发现其中的乐趣。

于是,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相互变换,成为他那个时期的创作主题。变形系列、循环系列和他的《昼与夜》令他一时间名声大噪。

《手持球面镜》,版画

但这仅仅是他创作成就的一部分,他一生中共创作了137幅平面镶嵌画。

还创作了大量的石版画和木刻画,如《戈里亚诺西科利》、《阿特拉尼,阿马尔菲海岸》、《树》、《八张脸》等。

埃舍尔的作品有别于大家普遍认知的一些艺术家的作品。

除了艺术,他的作品中还能看到对分形、对称和多面体等许多数学概念的表达,注入理性元素的画作更像是艺术与科学的融合。

《循环》,石版画

有人说埃舍尔的画“令人迷惑”,明明是向上走的楼梯却无故折返,一只鸟儿却突然变成了鱼儿,这些图画就是有着不可思议的魔力,征服着所有观众。

他的许多画作都源于悖论、幻觉和双重意义,利用不可思议的超强逻辑和高超的画技,将一个个“不可能的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

《遭遇》,石版画

他独特的画风一开始并不能被大众接受,很长一段时间都被美术界视为异类,甚至被艺术圈排挤。

面对作品无法“归类”的窘境,埃舍尔并没有在意,他曾说过:

“身为艺术家,我所作的是不是艺术,相信除了自己之外没有人能替我决定。”

这是不是艺术家版本的“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日与夜》,木刻


埃舍尔的作品很长一段时间不被艺术圈接纳,却意外地受到了数学家与科学家的研究和追捧。

他们的很多著作中都出现过埃舍尔的作品,比如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著作《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英国数学家罗杰·彭罗斯的书《皇帝新脑》,德国物理学家哈肯的《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等等。

《画手》,石版画

很多数学家们研究埃舍尔的画面的高难度构成,很多年轻人也开始关注这种新奇的创作手法,埃舍尔的画作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逐渐在世界范围大受欢迎。

埃舍尔也被大众认可,并在艺术界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

直至今天,我们还能在很多地方看到埃舍尔作品的影响力。

比如《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里面异次元风格场景的切换就是从埃舍尔作品里获取的灵感,《纪念碑谷》的设计思路也是来源于埃舍尔的画作。

奶粉们,你们喜欢这种具有数学之美的艺术作品吗?

赶紧留言告诉奶叔吧!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u3XNgm8BMH2_cNUgAjp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