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要培养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就应该先成为什么样的人,给孩子以身作则,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在培养孩子的兴趣上,同样如此,如果父母有某项特长,那么培养起孩子来就具备了先天的优势。
在国外,有位父亲是摔跤爱好者,这天他带着年幼的女儿到沙滩玩耍,觉得无聊的他就跟女儿玩起了摔跤游戏。
不玩不知道,一玩吓一跳,这小女孩也太生猛了。
在做了摔跤竞技的礼节性招呼后,这父女两就“打了”起来,但爸爸三两下就被女儿击败了。
匍一接触,女儿就犀利的给了爸爸一个标准的过肩摔....
接着,在爸爸一脸的懵圈中,女儿开始放大招...
夹头摔...
夹腰摔...
最后再爸爸怀疑人生的呆滞表情中,来了个锁臂KO...
虽然这只是父女两的一个游戏,但看得出来女儿扎实的功底并不是一朝一夕就练习出来的。
而爸爸全程的高能配合,把一项对孩子而言苦闷的技能,变得如此有趣。
而且这位父亲是非常留意细节的,他并不是把女儿锻炼成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孩子,在一开始他就十分注重竞技体育的礼节。
与之相比,我们所提倡的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而不断送孩子去报读兴趣班的行为,实在是太“低级”了,孩子们学得叫苦连天不说,效果还不及这种娱乐型教学的万分之一二。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当我们希望培养孩子的时候,如果父母能和孩子共同学习,是不是亲子间也就多了一个沟通话题?
而与孩子一同学习的同时,更能了解孩子所遇到的困难,让孩子感受到与父母一起成长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