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孩子对父母的爱是更无私的,但总有些父母会对此产生怀疑,尤其是多子家庭,总想知道宝宝们是不是都会爱自己的父母。
这不,有位喜得三胞胎的爸爸就想测试一下,三个孩子哪个更疼爱自己一些,可是结果却让爸爸伤心了。
这天爸爸和孩子们在床上玩,面对着孩子们吃起饼干,借此吸引宝宝们的注意力,有了吃的,宝宝们都眼巴巴的看着爸爸。
接着爸爸假装“食物中毒”,瞬间在孩子们面前晕倒了,宝宝们一脸懵: 爸爸怎么了,是睡着了吗?
爸爸良久没有动静,最左边的宝宝第一个反应了过来,马上就大哭了起来,果然还是会关心爸爸的嘛。
还没等爸爸高兴起来,剩下的两个宝宝,却让爸爸扎心了。
眼看着爸爸没动静,余下的两个宝宝开始动了起来,本以为是会去摸摸爸爸,但没想到,手递出去的方向,却是爸爸手中的饼干。
很快其余的宝宝们就一起被饼干吸引了过去,至于爸爸什么的,已经不重要了。
估计爸爸心里此时是拔凉拔凉的,不知是不是要担心这以后老了,哥三儿可以商量谁拔氧气罐了。
都是亲父子,这样的测试以后就免了吧,毕竟伤心的只有爸爸一个,拍摄的妈妈已经笑出猪叫声来了。
其实啊,宝宝们并不是“没有良心”,而是此时的他们还分辨不了“晕倒”这种事情,正处于口欲期的他们,更多地从嘴巴上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这位爸爸恰恰就是用了食物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比起已经熟悉的爸爸(孩子当然知道爸爸是不能塞进嘴巴里的),显然饼干这种新物种更能让宝宝产生兴趣,所以这才做出让爸爸伤心的动作。
在口欲期(0~1岁)的孩子,他们主要通过嘴巴来感知世界,因为嘴巴是他们唯一能掌握的身体机能,换言之,这个时期的孩子,会通过嘴巴、吸吮来获取对事物的认知,进而获得安全感。
但家长们不要认为这个时期就不需要注意了,若是在口欲期孩子的口欲没有被满足或者被过度满足,就可能造成孩子的口欲期固结,以后养成吃手指、咬指甲、嗜食的坏习惯。
那么家长们可以怎么教育此时的孩子呢?
这一点尤为重要,在此时的孩子几乎没什么分辨力,手里逮到什么就往嘴里塞什么,这就会产生一些潜在危险。
在家里,家长要把一些孩子能吞咽下去的细微物品给搁置到孩子够不着的地方,尤其是药物。
在给孩子挑选玩具的时候,也要注意产品说明,看看是否孩子是否再使用年龄内。
孩子4~6个月的时候就会出牙,通过咬东西来缓解牙龈的不适感也是孩子喜欢咬东西的原因之一。
对此,家长不要盲目阻止孩子,要适时给孩子准备牙胶或者磨牙棒,让孩子能通过正确的方式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在孩子一岁左右的时候,多数家长都会选择给孩子戒奶,而很多孩子的口欲期固结就是在此时形成的,要么戒奶太晚口欲被过度满足,要么一夜之间就不给吃奶,安全感产生断裂。
正确的戒奶方式,必然是循序渐进的,因为戒奶是一个安全感转移的过程,让孩子单一的获取安全感方式向多元化获取安全感发展。
在戒奶的时候,不能突然就断裂,要给孩子一个适应过程,不主动喂奶之余逐步增加辅食的占比,但如果孩子想要吃奶的时候,妈妈也不要拒绝。
而另一个方面,则是爸爸要参与到其中来,通过和孩子玩耍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不要让孩子时刻粘着妈妈。